- +1
随笔|徐邦达竞拍王原祁山水,说那是中国的“印象派”
2000年11月6日上午,北京昆仑饭店多功能厅,中国嘉德古书画拍卖会在举行,985号的王原祁(1642-1715)山水引起激烈的竞投热潮,画价从七万元飙升到七十四万余元,落槌于大鉴定家徐邦达先生的号牌上。先生以九十高龄,亲自到场举牌竞投,且有必得之志,在场者无不为之惊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邦达徐邦达先生得画后,悬之书房,据说面对端坐三日,观之赏之,大有无尽的乐趣。多年前我到北京看望先生,进门才寒暄两句,先生就向我说:“王原祁那画裱好了,你看过吗?”随即取出展开……他止不住的笑容中,似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道:“这便是中国的‘印象派’。”是啊,先生的比喻准确而生动。这是他数月来读画得出的结论,是他对于这件藏品的艺术新发现。我想,先生的无尽快乐正源于此。
收藏家对于收藏的目的,大约总离不开经济的和精神的两大方面,二者兼顾者可能最多。经济方面祈盼保值、升值,比较简单。精神方面则又多个层次:了解、认识到欣赏是一个阶段;从欣赏到研究,即进入了第二阶段;考证至于发现,应是最高阶段了。收藏的快乐,也是伴随着这些阶段,逐步深入的。
邦达先生说出“中国的印象派”六个字,看似轻而易举,实则一大理论的精练概括,非有相当学养不能理解。
王原祁山水作品所谓“印象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该画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段,在户外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物象的瞬间印象。后来塞尚(1839-1906)、凡·高(1853-1890)等,在印象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主观感受,又被称之为“后期印象派”。邦达先生所说的印象派,是指其后期强调主观感受的阶段。
“中国的印象派”,应该说元代已见端倪,倪云林作画,自谓“写胸中逸气”,其主观因素可想而知。到了晚明董其昌,山水画的抽象因素开始突出,形成半抽象的程式。这一程式,在王原祁手中深化,又辅以斑驳随意的色彩,便完成了一个新的创造。邦达先生给予他这个称号,是看到他与西洋印象派的异曲同工处。人类艺术,总是可比的。然而中国的“印象派”,却早于西洋印象派两个世纪呢!
以往,画坛许多人批判王原祁,称之为摹古、仿古的保守派。原因之一,是说他往往在自己的作品上署款曰:“仿某某”。是的,一点也不错。但是,写了“仿”就是保守吗?徐先生收藏的这幅王原祁山水作了明确的回答。这是王氏去世前一年的画,他自题道:“画须自成一家,仿古皆借境耳。”“元四家皆学董巨,而所造各有本家体,故有冰寒于水之喻。”又说:“此幅拟大痴,而脱去其本色,浑厚磅礴即在萧疏淡荡中,未免贻笑于作家。”(“作家”这里指画匠)他的“仿”是“借境”,是“冰寒于水”,甚至“脱去其本色”,这不是创造吗?正是石涛说的“借古以开今”。
王原祁山水作品邦达先生说,王原祁的画,第一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王己千先生出让的。第二即为此幅。其重要性在于,既有他的理论的最后陈述,又有他毕生创造精华的充分展现。邦达先生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快乐,也启动了我的思考和研究,给我带来了同样的快乐。
(附王原祁题识:“画须自成一家,仿古皆借境耳。昔人论诗画云:不似古人则不是古,太似古人则不是我。元四家皆学董巨,而所造各有本家体,故有冰寒于水之喻。尧日学画苦心有年,未能入室,以其规摹一家即受一家之拘束也。此幅拟大痴而脱去其本色,浑厚磅礴即在萧疏淡荡中,未免贻笑于作家。余谓贻笑处既是进步。放翁诗云:文入妙来无遇熟。久之融成一片,勿拘拘于家教为也。 康熙夏五,岁在甲午为尧日仿大痴设色并题,王原祁年七十有三。”)
——————
相关资讯
游于艺——萧平书画展
地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时间:3月18日-3月26日
展览涵盖花鸟、山水、人物、书法作品66幅,不仅是对艺术家本人艺术创作历程的一次展示,更突出了对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探索。五十余年来,萧平坚持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四项并举;在绘画创作上,也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方面,多有感而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