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社科院:评估发现去年法院愈发重视保障公民的旁听权
3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7年《法治蓝皮书》,并发布了《中国司法透明指数报告》,对最高人民法院、各高级人民法院及较大的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状况进行了评估。
“裁判文书成为全民共享的司法盛宴。”《法治蓝皮书》评价说,裁判文书记载了当事人信息、案件事实和理由、审判人员意见等案件审理的全部要素,其公开不仅可以成为真实鲜活的普法素材,还是法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2016年裁判文书上网成为司法公开的典范。
《法治蓝皮书》同时指出,庭审公开让更多人见证司法正义。2016年评估发现,法院愈发重视保障公民的旁听权,实现“现场正义”。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民到法院旁听庭审还是存在诸多不便,而借助互联网进行庭审视频的直播和录播则进一步拉近了公民与法院的距离。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2016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全部实行网上直播,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庭审直播的常态化。201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与商业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中国庭审公开网”,提升庭审公开的效果,实现“可视正义”。
“大数据战略布局下司法数据公开有所加强。”《法治蓝皮书》显示,2016年法院的专题报告或白皮书的公开率提升明显,从2015年的22家法院增加到38家,公开率由2015年的27.16%上升至46.91%。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公开了2016年司法建议发出及反馈情况统计表。另外,201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上线,是法院系统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显示人民法院在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主动向社会共享数据资源的决心和情怀。
《法治蓝皮书》进一步说,未来的阳光法院建设还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强化信息化与司法公开的黏合度,落实裁判文书的反向公开,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强化数据对接、共建社会诚信体系。
“信息化为司法公开提供了平台,但是信息化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制约司法公开的纵深发展。”《法治蓝皮书》同时认为,受制于“案多人少”的客观现实,有些地方的法官在办理案件时无法进行精细化操作,法官未能将案件信息全面及时录入系统,有些案件还停留在线下办理的状态。另外,多系统办案造成数据割据,为后续的司法公开设置了困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