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谈 | 360°银河系全景指南,为了更好地仰望星空
高翰
来自西雅图的天文摄影师爱好者尼克·莱辛格(Nick Risinger)在28岁那年完成了一场横跨60000英里的冒险,他用37440张照片,合成一张震撼人心的360°银河系全景图。从那时起,尼克花了几年时间将自己的身份由一位追逐星空的业余爱好者,升级为天文类手机应用软件工程师。而由他设计、开发的“星象指南”(Sky Guide),更是破天荒地为所有身处光污染环境下的同好们开辟了一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观星路径。
尼克·莱辛格近照
澎湃新闻:你在很小的年纪就喜欢看星星对不对?接触天文摄影是什么时候的事?
尼克·莱辛格:比较清楚的记忆来自6岁,那时起就一直喜欢仰望星空;在16岁那年,我决定把天文观察作为最主要的兴趣爱好,并且得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伸缩望远镜,而身边碰巧有朋友也拥有望远镜,于是小伙伴们就经常聚在一起观察月亮和行星。
首次尝试天文摄影则是在1999年,当时CCD数码相机尚未成为主流,我购买了一些转换设备把相机跟望远镜接驳起来,试着拍了一次猎户座,还记得那一次的尝试让我深感挫败,因为菲林洗出来的效果跟平常在杂志上看到的图片完全不同。同一年,又试着拍了一次月蚀,我在黎明到来前做足准备,在一处空旷的海滩上捕捉到月蚀划过地平线的模样。这一次的成功经验使我意识到,执行力、耐心以及拥有一个好的想法之于天文摄影而言是必不可缺的。
360°银河系全景图,原片5个Gb大小,由624块星空、37440张照片组合而成。
澎湃新闻:银河全景图的构想从何而来?
尼克·莱辛格:听起来有点傻,我是在做梦的时候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想要从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审视我们身处的世界。有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去完成这个课题,是不是画一幅画,讲一个故事,拍一张照片就好了呢?到底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精确传达我们在宇宙中身处的位置呢?于是,目标渐渐从拍摄单一天文现象、单一星系,转变为覆盖整个星空的勘察图。我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光感天空调查”(Photopic Sky Survey),Photopic指的是我们的肉眼对日光的感知能力,因此这个项目的出发点也就是希望大家能以感知白天的方式来感知夜晚的星空,图片呈现的效果实际上比肉眼所见要亮三千倍。
澎湃新闻:你是如何管理这么复杂的行程的?记得你在另一个访谈里提到,这绝对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一个元素都需要精确计算,以确保所有照片拼在一起能够整合出全景星空。你是怎么确保自己的计划按照预想的效果进行的呢?
尼克·莱辛格:让我长话短说吧,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技术上的,如何以数学方式规划全景图的构成,让尽可能多的空间得到有效率利用。拍摄深空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南北半球加在一起更是如此,我的做法是把全景图切分成624块,每块跨越12°,用六台ccd+85-mm f/2.8镜头一起拍摄、合成,最后将624块星空统一组合。
在筹备行程的过程中,我花了很长时间给自己进行头脑风暴,提前把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预演了一遍,比如说,在森林的中心遭遇风雪,发现自己并没有带铲子?遇到电源爆炸事故,发现自己没有带备用电源?针对这些突发情况做好备案才出发。
在科罗拉多州,为夜晚的拍摄提前架设器材,当晚的温度只有零下21℃。
澎湃新闻:整个旅程有多长?
尼克·莱辛格:旅行跨度有6万英里,实际上在2010年一年内全部完成了,其中北半球的行程是在美国西南部完成的,拆分成5个独立的旅程,分别前往内华达、阿里桑拿、德克萨斯、俄勒冈及科罗拉多州,每段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周,我特地挑选天气晴朗、月光最暗的日子动身。之后为了拍摄南半球的星空,两次前往南非,因为当时已经辞职的关系,感觉更轻松些,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大自然对话。
澎湃新闻:旅行中最困难及难忘的部分?
尼克·莱辛格:计划启动的前期,天气严寒多风雪,设备频频出现问题,当时一度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深坑,看不到任何希望。但随着时间推移,当我在晴朗、有微风的夜晚里拍到不错的片子的时候,又再度重燃信心。由此可见,人类对宇宙的感知程度是受视觉及行动舒适度支配的。
美国西海岸夏日夜晚的天空
澎湃新闻:天文摄影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尼克·莱辛格:天文摄影很讲究维度,它是一个大范围的作品,我以前也说过,这个项目就像是“林中之树”,它要呈现的不是单一星系的美感,规模和背景对我很有吸引力。
澎湃新闻:哪些装备是你一直带在身边的呢?
尼克·莱辛格:天文摄影的装备过于沉重,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转瞬即逝的美景,却根本没有条件刷装备。现在倾我向于用iPhone拍照,只要一有机会就拍,有句老话说——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照相机就是你一直带在身边的那一台。
澎湃新闻:有没有从其他天文摄影家那里得到过灵感?
尼克·莱辛格: 罗格里奥·伯纳尔·安德罗(Rogelio Bernal Andreo)是我很喜欢的天文摄影师,也是我知道的第一位以超长曝光和马赛克拼图合成的方式进行深空摄影的专家,他的作品往往聚焦广域星空,细节繁琐、耐人寻味。近来的作品则以风景为主,异常优美。
罗格里奥·伯纳尔·安德罗的摄影作品Arriba,来自deepskycolors.com
澎湃新闻:合成360°全景银河系的过程的挑战有多大?
尼克·莱辛格:单单拼图就花了3个月,而在此之前,花了更长的时间挑图、选择自己想要的组合效果。等我真正开始着手图像合成时,硬盘里已经塞了四百万兆的素材,成片出来有五千兆像素那么大。
澎湃新闻:对于这些天文摄影作品,观者都有些什么反馈?
尼克·莱辛格: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聚光灯下的生活,新闻媒体关注我本人的生活甚至多于我的照片,这一点使我焦虑。但我收到了很多声援的电子邮件,甚至有位陌生人直接寄了1000美元过来,声称我的努力对他的人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我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设——它不仅仅涉及到为他人提供一个观看宇宙的窗孔,同时也是共同创造生活价值的方式。
尼克的主要装备是6六台ccd+85-mm f/2.8镜头
澎湃新闻:最近在忙什么呢?
尼克·莱辛格:2013年,我暂停了Sky Survey的更新,投入到一个新的app开发工作中,跟Celestia的创办人也是NASA的咨询顾问克里斯·劳瑞(Chris Laurel)一起做了“第五星”(Fifth Star Lab)这个新公司,而公司交出的一件产品就是 “星象指南”(Sky Guide)。它是一个天文向的苹果应用软件,以往大家看到的天文摄影都是二维的,但在这个app里会以三维模拟实景画面的形式出现,我想用它还原我们站在星空下、以肉眼接受到的视觉震撼,这种形式把我的近年来的一些想法表达清楚了,也使我过去的一些摄影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
不仅如此,大家还可以在里面找到国际空间站的漂移轨迹,回溯各种载入历史的彗星美照,还可以通过关键字检索特定时间、地点(例如自己出生那一刹那)的星空画面。我觉得它是个蛮个性化的软件,我跟克里斯还它增加一个互动功能,允许使用者以手机定位当下的星空,而软件会自动标记使用者看到的每颗星星、星系的名称。
“星象指南”支持时间、地点关键字预览,也会预告未来指的观测的天文现象;下图显示为2017年8月21日下午2点至4点美国西海岸的日食预告。
现在的生活状态,一个字,就是忙,软件开发、维护及更新的工作占去绝大部分可支配时间,不过因为我本身喜欢这个项目,不会像上班那样闷就对了。很多下载了软件的朋友纷纷告诉我,他们在光污染严重的城市里,根本没有机会看到那么美的星空。我个人也挺希望通过这个app找到更多的中国天文爱好者。
澎湃新闻:还有其他拍摄目标或旅行计划吗?
尼克·莱辛格:2014年去冰岛旅行,爱上这个地方,未来还会再去。另外有去南极的打算,克里斯已经去过了,不停跟我唠叨。在生之年,还想去一次月球和火星,别嘲笑我的梦想哈。
澎湃新闻:旅行时候阅读吗?iTunes里有些啥?
尼克·莱辛格:不怎么看旅行文学,只分享一本自己最爱的书给大家吧, 理查德·霍姆斯的《奇迹年代:浪漫主义一代如何发现科学的美与恐怖》;另外,很喜欢地理学家乐队(Geographer)的歌,不过我的音乐口味其实蛮杂的。
尼克携太太同游冰岛
澎湃新闻:那有没有考虑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现呢?
尼克·莱辛格:靠“星象指南”赚钱似乎不太现实,早几年辞去工作专注于app开发,背上一笔不大不小的债务,生活上全靠当时的女朋友(如今的太太)支持。后来顺利取得专利,债务问题基本解决了,我感觉所有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
澎湃新闻:你的人生哲学或座右铭?
尼克·莱辛格:如果必须选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及时行乐”。我们夫妇俩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每一天都是人生最后一天,但我们希望充分利用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有限时间,选择最充实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天都过得不留遗憾。
360°全景银河截图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