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科学识破生活中的谎言?
楚门:你是谁?
克里斯托弗:我是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受万众欢迎的电视节目。
楚门:那么我是谁?
克里斯托弗:你就是那个节目的明星。
楚门:那么一切都是假的?
克里斯托弗:你是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看你。听我劝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
上述对话出自电影《楚门的世界》。
电影的主人公楚门从出生开始就是一场大型真人秀节目的主角,他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对着他,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是演员,包括他最好的朋友、身边的妻子……所有人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编织着近乎完美的谎言。
图源:《楚门的世界》
当楚门决心逃出这个虚假的世界,该节目的制片人克里斯托弗想尽办法竭力阻止,于是发生了上面的对话。
正如对话所言,楚门的世界是假的,但楚门是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我们生活的世界确实和克里斯托弗所创造的世界一样,不乏谎言和欺诈。
但也正如电影结局楚门毅然走出被设定的虚假世界、迈向真实世界一样,人类也从未停止识别谎言、探寻真相的步伐。
01 人为何要说谎?
尼采说:“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
无论古今中外,谎言在人们的生活中都非常普遍。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少遭遇谎言,那可能是因为多数情况下你还被蒙在鼓里。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欺骗,但是我们自己又避免不了对别人说上几句谎话。于是,我们在痛斥说谎者的同时,自己却不能停止说谎。
这个谎非说不可吗?
首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从未说过谎的人。
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谎言,正如著名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在其著作《愚昧者的愚昧》中所言:“我们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了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上当受骗或少上当受骗,长久以来,人们苦苦追寻着谎言的本质以及识别谎言的有效线索。
电视剧《千谎百计》的主角就是一名测谎专家,他可以从人们的面部细节分辨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图源:《千谎百计》
其次,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谎言”。
有时候生活中的很多谎言并无恶意,而是出于礼貌应对。在现实生活中出于为他人着想而说的善意谎言并不少见。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善意谎言只要适度,就会有利于社会交往和人际和谐。
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在集中营里,骗儿子这是一个“赢得坦克”的比赛。图源:《美丽人生》
假设你与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同学相见,你可能会说下面哪句话呢?
A: 很多年没见,你可一点都没变。
B: 哎呀,你胖了,头发白了,也稀疏了,你看上去老了好多。
如果选A,听者可能认为你在撒谎,但听者往往乐于接受这善意的谎言。如果选B,听者或许再也不想见到你,人们并不总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马克·吐温说过:“大家都在说谎,每一天、每一小时,清醒时、沉睡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谎也是人们适应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02 说谎的动机
人们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大多是在不同动机的“驱使和指导”下出现的。
影响说谎的动机有内因和外因,最大的内因是需要和内驱力。
比如说小偷偷了某物,却说自己没有偷,因为某物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获得某物就是偷盗的诱因。
诱因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驱使人们得到它;另一种驱使人们远离它。比如人们做错事不想被惩罚,就会用说谎来逃避。
楚门的朋友信誓旦旦承诺自己不会“欺骗”他,但他为了工作,只能继续维持谎言。图源:《楚门的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所以当有人说谎时,可以先了解他的需求或找到其诱因,顺藤摸瓜就能找出原因。
03 说谎成瘾的说谎癖
心理学上还有一种被称为“说谎癖”的心理疾病。
无缘无故地去欺骗别人,说谎的时间过长或次数过频,以至于对那些被谎言蛊惑的人甚至是自身造成某种危害时,这样的说谎就是一种病态了。
说谎成瘾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或自然地说谎,有时候是为了中伤别人,当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的说谎者则仅仅是用撒谎来获得变态心理的满足,造成吹牛骗人的实际后果,虽然屡屡被揭穿仍然乐此不疲。
病态说谎强迫症,通常有以下几点特征:
1.他们的谎言常常会持续多年,有的时候甚至终身。有些人在直到他们死前的那一刻都在坚持自己这段虚构的经历。
2.不同于妄想症的夸夸其谈,说谎癖患者的谎言有些时候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编造出来的,这种贴近现实的谎言听上去很像真的,而且说谎者往往编造出大量的细节和故事背景。
3.在整个层面上来看,故事是假的,但是细节和素材是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有点像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有的甚至来源于别人的生活,但是被说谎者在时间及空间上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及加工。
4.他们的反应速度很快,噼里啪啦说上一堆细节,但是又好像答非所问,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辞。
5.如果有人质疑他们的谎言,他们会表现得非常震惊、生气、沉默不语或者奋起反击,有时眼神还会飘忽不定。如果有人看穿他们,他们会自动远离。
6.他们中人往往缺乏共情能力,对别人的感受漠不关心,只在意自己的面子。
7.他们很会讲故事,是一个好演员,知道怎么抓住或转移别人的注意力,擅长操控别人的心理。
8.他们不仅欺骗特定的目标,一旦有需要,也会习惯性地欺骗身边的人,他们有认知能力,知道这是错的,但是难以抑制说谎的冲动。
04 谎言是否值得被原谅
谎言是否被值得原谅还需看是否对其他人造成了伤害,以及伤害程度,总之就是要看谎言的实质究竟是利他还是利己。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谎言是很难被原谅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多年前,一档相亲真人秀节目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穷人冒充有钱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85%的人选:坚决断绝关系,诚实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但是如果一个有钱人冒充穷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85%人选择:继续交往,我爱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钱。
的确,谎言是否值得原谅需要看很多方面的条件。
同样都是撒了谎,但是后者的行为会被原谅,而前者却被大部分人拒绝,甚至认为是品质问题。因为他们考虑问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是否会得到原谅其实与诚实无关,而与谎言是利他还是利己有密切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说谎,却往往要求其他人忠诚。
因为人们多会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便是说了谎也会认为有说谎的必要,也是为对方着想。而出于自我保护,对别人的行为就不会像对待自己那般宽容,被谎言所欺骗的人们心理上的巨大愤怒及其它心理体验,让那些说谎行为的受害者无法原谅说谎的人。
图源:日剧《我的丈夫工作无能》
还有一些人只对最亲近的人说谎,尤其爱人,按照他们的逻辑,认为无论怎样爱情始终不会变,对方也会理解并原谅自己,于是,多年来一直放纵自己欺骗对方。他们不愿失去自己,但最终生活让他们失去了信任,同时失去了婚姻。
世间说谎的人千千万万,说出的谎言也各有千秋,但唯一的相同点是那虚假的话语,都曾令人坚定不移地相信过。
谎言的诞生是说谎者深思熟虑地斟酌、处心积虑地思考的结果。于是,如何有效识别谎言,始终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谎言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识别谎言不能仅仅只靠几个表情和动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所写的《说谎心理学教程》,基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从谎言的心理机制、行为线索、社会文化影响、识谎训练、识谎技术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梳理了说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脉络。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