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田德欣:干旱区绿色发展需要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

2022-01-24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1月5日至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成功举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及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本次会议旨在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及形成的宣言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力争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会议为期两天,共分为三大主题七个部分,累计89,371人次在线参会,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干旱区的认识。

会上,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从多个方面剖析干旱区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危机,共同寻求机遇与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干旱区的保护工作。

1月6日上午讨论的主题为“干旱区与气候变化”。在第五节“干旱区的气候行动”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NESS”工委、N%计划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特聘专家田德欣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与路径——“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和N%计划介绍》的主旨发言。绿会国际部现特将其发言整理分享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绿发会围绕COP15,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干旱区人类生态环境的保障等重要议题举行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两天来我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的发言,他们的观点都非常有价值。

今天分享的是我带领团队开展的一个研究方向——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与实现路径。为此我们提出了“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目标和行动计划,简称为N%计划。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上述概念。

第一,人类社会的中心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人类长期的生存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设定一个最基础的目标任务。

第二,我们需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

第三,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通过共同推进N%计划。

整个研究经过了10多年的深入思考,5~6年的系统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方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肯定。在2018年围绕第一阶段的主题,还专门召开了一个“N%全球保护协作”国际学术会议,主题就是N%计划。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怎么样才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全球生态危机,粮食安全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潜在危机,做出有力的应对?

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的主题始终聚焦于“物种意义上的人类自身(Homo sapiens)的持续生存”这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国际传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等,是把各种动植物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当做一个“客体”来对待、研究和保护;而我们是从人类“主体”需求出发,是把实现人类长期生存、保护人类必需的生态环境为基本课题来思考研究的。

从人类、地球、自然的历史来说,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但20世纪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不断彰显的各种严峻问题提醒着我们,目前人类还看不到今后100年更不要说1000年的光明前景。这是人类作为一种高等智慧生物应该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未来要确定多远的目标,还能生存多久?

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了17个目标,还有诸多国际公约。这些众多目标的研究、计划、社会行动有千丝万缕复杂的关系,在这些千丝万缕复杂的关系中,到底怎么样才能系统地梳理出中心性的目标,以中心目标有效地连接和推动协调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是我们整个研究设定的目标和希望回答的问题。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想早些时候乔根兰德斯先生在本次会议中说的,到2030甚至2050年也许都无法全面或单独完成,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可能意味着对其他目标干扰和一种矛盾。如何解决呢?这是我们全人类、每个国家、各国科学家、科学界和全社会都要关注都要回答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我认为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中心思想、中心理论和核心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写入了联合国的相关文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对2019年以来的疫情、各种保护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各种观念的思考,我认为世界现在最稀缺的是共识。我们并不缺意见,不缺各种不同的观念、想法和计划。人类需要共识,各个国家需要共识,全社会需要共识,才能形成合力,才可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像疫情期间表现出来的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做法,一场疫情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清晰的解决时间。

鉴于此,我们设定了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至少应该设定10000年后还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这样一个远期目标。如果没有远期的目标,只针对眼前的局部微观问题,彼此斤斤计较,是绝对无法解决人类今天面对的难题的。要设定人类共同的目标,围绕它建立共识,建立协作和行动,人类才有希望,地球和自然生态才有希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NESS”(NationalEcological Security System)的概念及其相关目标。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包括它的相应的目标。

“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是指各国人民长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生态保障系统,以及从国家层面构建的管理体制和全社会的协作机制系统。这里说的“生态保障”系统,首先特别指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供给性、支持性和服务性的“保障功能”系统,和它的构成及空间比例关系;同时每个国家为了本国全体人民长期生存发展,必须建立起从国家层面的管理体制和全社会的有力协作机制系统,才能确保本国NESS的安全。这应该是当前凝聚所有社会共识、所有人民共识、所有国家共识的一个中心性目标。

这个系统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类(人民)自身的长期生存,实现这样一个基本目标,就必然要求生态保障系统的“安全”。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生态安全”,但我们认为生态安全应该被更清晰地定位为“生态保障系统的安全”,围绕这样明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积极建立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和保护行动措施。这样不仅人民需求的生态保障系统涉及到的各类生态系统,包括其中所包含的各类动物植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以此为基础设定和实现其它更多、更大的保护目标与任务也才有可能。“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来建立积极主动的中心系统并延伸辐射到更多社会协作系统,才能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实的生态保障基础,更好地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为什么我们强调从国家层面建立“生态保障系统”呢?从人类自身的社会组织、社会行动、社会管理、社会协作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为止,“国家”是人类社会协作最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所以要真正保障每个国家人民的长期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National)、国家统筹协调全社会的生态保障系统。各国为了本国全体人民长期生存建立这样一个扎实有力的系统NESS,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的生态保障系统,也就是由NESS连接成GESS(全球生态保障系统),才有可能实现国际层面上的更高目标。因为NESS首先不是传统意义上设定的一项“泛国际义务”,而是为了本国人民自身的利益,所以NESS对各国具有更强的政治意愿、社会支持和根本动力;另一方面,NESS虽然是本国目标,但面对多重全球性生态环境威胁危机,现实中每个国家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所以这就会驱动各个国家去结成GESS,也会驱动在联合国层面、在国际层面建立更积极的国家之间的NESS协作。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呢?我们需要量化研究并形成社会共识。进入社会协作关系里,上升到政策、法律层面,必须有科学量化的支撑,才能转化为实际操作和科学应用。过去各类社会目标往往是单独发展,造成了人类生态足迹、环境足迹远远超出地球承载能力、超出生态恢复速度的局面。这种单一、割裂的目标设定,缺乏量化的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恰恰就是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虽持续不断努力,却进展甚微的根本原因。各国和国际社会进行了多种协作探索与努力,但全面深度的协作却始终无法达成。不同国家分别有不同的生态足迹,不同国际公约的目标支离破碎,各自行动,各自为政。

具体从N%这个概念和关系来说,我们提出将每一类的人类需求、每一个社会产业、每一类发展需求都量化为一个具体的百分之N(Nature%),要把每一类的需求量化到它所关联和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围绕这样一个目标量化,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进行社会的协商协调。比方说前面提到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的对自然生态系统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关系是怎样的?它都需要我们进行更多基于国家、地区和全球尺度的研究。只有明确它的比例关系,才能建立有效的科学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理论、会议层面。

这个N可以从N1,N2,N3…一直到Nn,每一类都明确出来,并且相应的计算和研究其对应的最低或者说理想的对自然支持依赖的一个比例。同时所有这些关系、所有这些产业、所有这些行业、所有这些人类需求N%,加总以后对自然的依赖和需求必须小于等于100%,也就是说,小于总体的自然支持能力,那么任何一个N就不会再单独发展从而造成对其他N的影响和破坏,自然系统也就不会崩溃。

比如说N1,首先把它定义为NESS,即人类持续生存(而不是其它)需要的健康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环境系统;N2我们可以定义为粮食生产;N3......依次类推,可以用必要多的N分别定义为人类的各类需求,把所有这些N放到100%的总约束关系式里,就建立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包括代际)之间新的社会协作关系,建立了社会共商和共识机制,最后才能促成社会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在这个公式(社会协作机制)里边,任何单一“传统”目标都将被纳入并转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这些耦合的目标序列就可以上升为国家政策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统筹安排全社会协作机制的强有力支持。

我们期望通过NESS能形成一个有序的、围绕人类自身长期生存发展、目标统一的协作关系,这样的人类未来才有希望。每个国家为了人民建立本国NESS,同时推进GESS全球协作网络和全球系统,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有坚实的生态保障基础!我们将继续倡导和协作推进这样一个光辉明确的目标计划。

在中国国内,我们将与各科研院所、院校、组织、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建立中国的NESS,包括这个系统需要的社会协作机制,进行努力。我们也计划向国家的相关部门提出的研究报告、议案、提案,围绕这个目标的推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全民的参与。

在国际层面,我们也将继续与各国科学家、科研机构、部门、机构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各国家建立自己的NESS计划,围绕NESS计划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协作和GESS共同行动,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确保粮食安全等等。

最后我想再明确一下,整个N%计划就是为了你的孩子、大家的孩子、全球的孩子、为了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的长期生存,共同把我们家园和栖息地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切实地保护好,给未来的孩子们一个宜居的星球。

欢迎参会的各位嘉宾,包括线上的各位观众听众关注我们的计划,积极沟通交流,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行动。谢谢大家!

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以“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Post-2020Biodiversity and Climate)为主题,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first draft),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争取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本次会议选择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后,COP15第二阶段前举办,具有重要的时间节点意义。它的举办,对全世界干旱区在2020后,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文/Maggie 审/Daisy 编/ang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