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爱你,却不能说,也无法开口
原创 秋月溶 民国女子 收录于话题#陈晋华看民国 15 个 #爱情 1 个
01
最美好的爱情,是深情而不纠缠;是你情我愿的双向奔赴;是各自努力,彼此成就。但,当爱情来临,却发现只能是一场独行时,我们又将如何?
时间是良医,天涯何处无芳草?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单恋,只是将这份爱深埋心底,重新出发。
也有人因此停驻,譬如哲学大师金岳霖。坊间最津津乐道的是,林徽因离世一年后,有一天金岳霖突然邀请诸位好友在北京饭店吃饭。等众人到齐后,金岳霖才拿出林徽因的照片告诉大家,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即使到了80岁高龄,有人把林徽因生前的照片给他看,他还会像小孩子一样求情:“给我吧。”
这份深情的确令人动容。但传闻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并非事实。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杂记赵家》曾载,1925年,金岳霖回国,外国女朋友LilianTaylor(中文名秦丽莲)不远万里随之来到中国,不婚主义的二人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同居生活。
秦丽莲之后,金先生也交往过不少其他女友,他对林徽因的欣赏和爱慕也从来都是不避嫌的。
这样的单向爱恋,高调又前卫。当事人也许有痛苦,却很容易走出。殊不知,世界上,有一种爱最令人心疼。它深入骨髓,挣脱不得,却不能说,也无法开口。
02
故事的主人公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被誉为“德奥古典主义的最后丰碑”。
勃拉姆斯
他是音乐天才。10岁第一次登台弹奏自己根据民歌创作的变奏曲,受到汉堡市听众的赞赏和欢迎;12岁得到于马克森严格的教育;13岁担任酒吧间的钢琴师;20岁跟雷门义作音乐旅行,举行演奏会;23岁接受了宫廷音乐会和李比·德特莫尔德王子的合唱团指挥的职务;25岁发表了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克拉拉在全德国作巡回演出);35岁时完成《德意志安魂曲》,被公认是继贝多芬之后最高成就的合唱曲。
音乐史上把他与巴赫和贝多芬并列,因为三人的名字都是B开头,世人称他们为“三大B”。
他终身未娶,与克拉拉·舒曼超越友谊的感情长达43年。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克拉拉
克拉拉是名门之后。父亲佛列德‧维克是莱比锡最有名的音乐老师,母亲玛丽安娜是钢琴家。她遗传了母亲的钢琴才华,五岁时父亲亲自教她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二岁便在布商大厦以“音乐神童”之姿首次公开演奏,十九岁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婚后曾与丈夫舒曼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
1853年,勃拉姆斯在好友约阿希姆的引荐下,拜作曲家舒曼为师。那天,他被舒曼邀请到家中。当他弹奏完自创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后,舒曼激动地喊妻子来共同欣赏。
克拉拉微笑着走了出来。她评价他:“这里有一个人仿佛是上帝从天上派遣而来。这个人长着一张有趣的、年轻的脸,在演奏时显得容光焕发,他那张漂亮的双手能够轻而易举地处理好那些极其困难的章节(他演奏的作品都是很难的),现在又奉献出这样一些令人惊异的乐曲,当人们看到这个人坐在钢琴旁时,确实会感到十分激动。”
随意挽着的头发和家常衣裙也挡不住克拉拉优雅的气质。那一刻,勃拉姆斯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照进了生命。
那一年,勃拉姆斯20岁,克拉拉34岁。他对她,一见钟情。从此,他努力向那团光走去,再没有转身。
爱情如罂粟,种子一旦发芽,便会疯长。勃拉姆斯在日记里写道——
我会在每天夜里,
千万遍的呼唤着你的名字,
只求晚风可以将它们化作思恋,
吹到你的耳畔私语,
伴你入眠,随你苏醒。
面对女神,少年羞涩且自卑,他的爱热烈澎湃,却又节制内敛。据说从1853年,到1896年,他曾向克拉拉写过无数封情书,但一封也未寄出,只是将乐曲的手稿寄给了克拉拉。二十多年来,勃拉姆斯一直在做一件事,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
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也不能说,用理智为这份海一般的深情设了一道坚固的堤坝。克拉拉对此也一无所知。
因为克拉拉是恩师舒曼的妻子,而舒曼,对他不仅仅有知遇之恩。
10年前,舒曼本来已经封笔。但为了勃拉姆斯,他在影响力巨大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篇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洋溢地赞扬他是“百年难遇的天才”。
他明白,在这份感情的漩涡里,只有自我救赎。他也在努力尝试。
1858年,他在哥廷根认识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女歌唱家阿嘉特·冯·西博尔特,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据说还在一个秘密仪式中交换了婚戒。
但勃拉姆斯情根深种,他无法遏制自己对克拉拉的情感,觉得这对阿嘉特也不公平。不久,他写信给阿嘉特:“我渴望把你拥抱,但结婚是不可能的。”1859年春,二人分手,阿嘉特无奈另嫁他人。
数年后,勃拉姆斯把一首G大调六重奏献给了阿嘉特,曲中第二主题就用阿嘉特(Agathe)名字作为基本动机“a-g-a-h-e”。这是不是对那段感情的纪念,我们不得而知,但对阿嘉特的祝福是肯定的。当阿嘉特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勃拉姆斯又将一首童谣谱成《摇篮曲》送给了她和孩子。
心若大海,可以装下所有深情;心也如罅隙,所有的远离,都是因为再也塞不进一粒细沙。
03
勃拉姆斯有着自带的音乐基因。他的父亲是一位乐手,会演奏长笛、圆号和各种弦乐器。耳濡墨染下,小勃拉姆斯对音乐非常敏感,音乐天赋日益显现。
1833年5月7日,在汉堡的一个贫民区里,勃拉姆斯出生了。瘦小纤弱的他常常受到四邻粗野家伙的欺负。因为家贫,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奔波忙碌在各个娱乐场所。在酒馆,他通宵达旦地弹琴,老板甚至拿酒刺激他,“职业女郎”还拉他坐到她们的腿上,并对他百般勾引。
虽然这些经历让他变得孤僻自卑敏感,所幸,他很好地挺过来了。而且,这对艺术家来说,并不见得就是不幸。正是因为这段艰难的成长,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了他老成内敛、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风格和精神。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也并非无缘无故。心理学家认为勃拉姆斯具备恋母情结,并且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勃拉姆斯的母亲虽然受过教育,颇通文墨,但因腿部略带残疾、长相平庸,从事裁缝和女佣工作,所以四十岁仍未嫁人。
1830年,一个24岁的男子与她成了邻居,半个月后二人闪婚。此时勃拉姆斯母亲41岁。这桩离经叛道的婚姻并不被看好,毕竟妻子比丈夫大17岁完全不符合人们的认知。
贫贱夫妻百事哀。年龄的差距还在其次,随着三个孩子的先后出生,家庭越来越贫困,夫妻经常为钱而吵架,关系逐渐恶化。1864年,二人宣布离婚,这在当时是丑闻,勃拉姆斯的心灵深受创伤。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勃拉姆斯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遇到美丽优雅的钢琴家克拉拉后,勃拉姆斯内心的恋母情结寻找到了精神归宿,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自己的师母。
可父母婚姻的不幸又使他只能把对她的爱意深埋心底。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克拉拉面前,他有着深深的自卑,哪怕名满天下,只要站在克拉拉面前,就会觉得自己粗鄙。
而恩师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更让他深刻认识到这样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
克拉拉和舒曼
1854年,精神病再次复发的舒曼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有一回,勃拉姆斯独自去看望时给了舒曼一张克拉拉的照片。舒曼如获至宝,他吻着相片中人,脸上忽然有了光。
那一刻,他猛然醒悟,心中已有抉择。他把炽热的爱恋倾注到了音乐中,也一直陪在克拉拉身边,照顾她和舒曼的7个孩子。
1856年的7月29日,年仅47岁的舒曼去世。22岁的他以学生的身份,和约阿希姆一起为舒曼送葬后不辞而别。
虽然一刻不停地想她,也一直在资助她、关心她。但从此,他一生都没再见过克拉拉。
1896年,77岁的克拉拉因病逝世。得知消息的勃拉姆斯悲痛欲绝,登上前往法兰克福的列车。但因太过悲痛,他坐反了方向。抵达之时,葬礼已经结束,他只能在她墓前,拉响写了43年的乐曲。
1887年4月3日,距离克拉拉去世11个月,勃拉姆斯因肝癌病逝。据他的仆人说,离世之前,他将自己关在房间整整三天,一直弹奏着为克拉拉谱写的钢琴曲。
04
一个半世纪之后,普利策获奖诗人丽泽·穆勒(Lisel Mueller)在她的诗集《一起活着》(Alive Together)中写了一首优美的诗,献给这段难忘和难以定义的关系。
浪漫曲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舒曼
(德)丽泽·穆勒 苏友贞 (译)
现代的传记家担心着
“到什么程度了”,他们之间那温柔的友谊。
他们猜不出那话的意义,
当他告诉她,他是一刻不停地想着她
他的守护天使,他亲爱的友伴。
现代的传记家问着那
粗鲁,不相关的问题,
属于我们这年代的,好像
两个身体的相互纠结
是衡量爱情的尺度,
忘了爱神是如何轻柔地行走
在那十九世纪,
一只手的长握,一汪停泊在那人眼神里的凝睨,
如何叫一颗心仓皇失所,
而那言辞里深藏的皱褶
不为我们平民化的语言所知的,
能叫芳香的空气战抖,闪动着热的
各种可能。每当我聆听那间奏曲,凄怆
却盛放着温柔,
我想象他们两人
坐在花园里
在迟开的玫瑰花
与暗暗流动的叶影里,
让风景替他们发言,
不留给我们任何可以窃听的私语。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哪怕感情再澎湃,我也不打扰,不痴缠。勃拉姆斯始终理智地、严谨地守在自己的秩序中,保护了克拉拉,也成全了自己。
这样的单程爱恋,除了心疼,还有深深的敬重。
原标题:《我爱你,却不能说,也无法开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