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招办主任谈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新办法:学校与考生匹配度更高
3月17日,《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公布。这也是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配套文件之一。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从2014年启动至今已近3年,2017年是“临门一脚”的关键一年。2017年,上海将有首批高三学生通过“两依据一参考”的招考新模式,接受高校选拔。
对于这一改革,多位高校招生办主任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都予以了肯定和认同。
“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说,在新高考的制度框架中,无论是匹配度更高的志愿填报规则,还是综合素质评价,都有助于高校真正实现从“招分”到“招人”的转变,从“结果评价”到“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的转变。
学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变得更高
不分文理,更多选科组合,上海高考的志愿填报也有了新规则。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高考中,上海考生在本科批次志愿填报时,不再以院校作为填报及投档的基本单位,而是改为“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包括若干个不等的专业。
多位高校招生办主任认为,对高校而言,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对高校而言,也能更好地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也就是说,志愿填报时,你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 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认为,这样的设置下,考生的选择和余地更大了,“可能考生对某一个学科感兴趣,那就可以把所有大学的相关学科,都挑出来填进去,这里面的组合非常丰富。”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常务副主任王琳媛表示,设置选考科目,会使高校更深入分析各专业特质、培养理念、核心素质要求,设置不同科目要求,无形中为招生增加了考量的新维度。
廖宗廷也认为,打破了原来学校分数线的概念后,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对学生来说,同济的工科很好,可以来选同济的工科,复旦的文科很好,你也可以选择复旦的文科。” 廖宗廷说。
廖宗廷介绍,同济大学今年设置了三个院校专业组,建筑学等工科专业为一组,选考物理的考生可以填报,医学等专业为另一组,选考物理或化学的考生可以填报,而其他的文科专业则是第三组,对考生选考科目不作限制。
廖宗廷还认为,这种选拔方式所传递的高校办学特色,也会引领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选考科目组合的多元,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能引导他们结合自身情况和个性特长,做好生涯规划。
既看结果,也看过程
除了取消文理分科,综合素质评价是2017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新看点。2017年,这一反映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经历的评价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应用于春季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等环节。
所谓综合素质评价,是指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在“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形成一份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以前,我们对这一块内容往往比较忽视。” 周鸿说。
周鸿认为,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高考成绩一般能够反映他的知识水准,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则可以更全面地看出一个学生的情商、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等,这有助于大学在高招选拔时,不再唯分数论。
“以前我们更多地关注结果,”廖宗廷说,高考改革后,高校选拔人才变成了“考察结果”加“过程评价”,这对大学来讲是特别欢迎的。
廖宗廷认为,通过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不再仅仅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潜质、思辨精神等等,是更为全面的考察方式。
“同济大学希望我们工科的学生能有很好的人文情怀,文科的同学也有很好的工科素养。” 廖宗廷说。
“比如在面试环节,通过考生的综合素质信息,面试官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互动,进而帮助高校选拔到更为适合的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王琳媛介绍说,在学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览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
在认同高考改革理念和初步成效的同时,多位高招办主任也认为,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更多成效会在一步步发展中呈现。
周鸿表示,今年是上海高考改革全面实施招生录取的第一年,不少大学在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以及设置院校专业组等方面都动了脑筋,但毕竟是在探索阶段,相信改革的成效会随着实践的积累,愈加显现。
“对高校来说,大家都还是探索的过程中。”周鸿说,“一年一年的实践过程当中,每个学校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完善,从而达到更加科学选才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也会愈加完善。“今年是第一年,我们把这一步迈开了。”周鸿认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学生的选拔和评价会更加科学,从看一个冷冰冰的分数,变成一个看活生生的人。”
廖宗廷则表示,任何改革都有一个过程,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它关系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困难,但只要方向正确,改革还要不断往前推进。
在谈及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时,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此前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抓改革政策落地。
“我认为韩书记说的‘慎之又慎,严之又严,细之又细’,不但现在有用,对将来更有用。” 廖宗廷说。
建言考生: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视
对于新高考志愿填报实施办法上的变化,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也给出建议,在当下的时间节点,考生可以在战略上重视,而在战术上轻视。
所谓“战略上重视”,指的是考生和家长都应了解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办法的“新”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
丁光宏介绍,比如,志愿填报的时间改成统一文化考试之后,节奏不同,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层次水平的把握程度不同;其次,无论是综合评价批次还是普通本科批次,志愿填报的数量都增加了,这意味着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减小“落榜”风险。
“而所谓‘战术上轻视’,当然不是让考生忽视填报技巧,而是特指在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的当下,在这个关键时期,建议考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检验自身复习准备的程度和效果上。”丁光宏说。
丁光宏介绍,根据往年的经验,一般6月23日左右高考出分,到那时,包括综合评价批次在内的各批次才开始填报。考生只要根据学校的安排,以比较轻松的心态参加之前的模拟填报系统操作,熟悉流程即可。
而等到高考结束以后,考生有大约两周的时间,充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关注心仪的专业,届时可通过各高校举行的各种咨询活动了解信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