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些属于爸妈的“人生哲学”,好像越听挺有道理

2022-01-23 1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

要过年了,但能否回家,不到那一天,都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

回家的意义是什么呢?大概是和家人一起坐下来吃顿饭、聊聊天吧。疫情之前,我们思索回家过年要面对的催婚催生问题,犹豫着不回去,疫情之后,能够回家变为奢侈。

日常工作学业繁忙,生活在其他城市里,我们也没有什么时间给予父母更多的关注,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容易想起他们——比起我们自己,过年更像是他们的主场。

因此,前些天,我们向看理想的朋友们发出征集,想把目光投向父母,看看那些专属于他们的人生哲学。重新梳理这些日常被忽视的智慧,才察觉,原来父母的话比想象中更有道理。经过生活锤打后,总有些语句会在某些时刻成为我们的“心灵舒解剂”。

恋爱、婚姻、生活、人生,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听听看,或许能收获另一重视角。

以下的对话送给你,希望在面对2022的时候,可以为你增添一些勇气和底气。

/“进步不了怎么办?”/

01.

反内卷达人

@苑

焦虑迷茫的我(近视):妈妈,我好像看不清我的未来了?

妈妈:要换眼镜了吗?

@白驹

刚开学不久的时候人极度焦虑,已经到有些病态的地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前途渺茫。有一晚实在难受了跟爸爸倾诉。

他说,不要跟别人比较,自己有进步就好。我问那进步不了怎么办?爸爸说,进步不了就不进步了。

我大惊,不进步怎么行?!

他说,那你看看我们村里的五狗,年过半百,整日无所事事,这辈子也没什么成就,更别谈什么进步了,但他照样自己过得很舒服,有时候我真羡慕他。

好像的确如此,生活并不是只有前进这一种方向。

@Sarah

读书时,妈妈经常对我说:“只要你努力了,考0分我也不会怪你。”我考过年级第一,也考过年级后50%,但她对我的成绩始终不闻不问。

高三时我说压力大,她说:“压力大就不学了,别给自己压力。”

我妈的话与这个“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格格不入,但我却学会了享受过程,享受自己的人生。

@最可爱的小烦烦

进入大学后,不知道是考试内容太过于简单还是怎么回事,我常常满分。我考完满分就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炫耀,但是有一次说完之后,爸爸就说下次不许再考满分了,妈妈也说再考满分就不给生活费了。

我不理解。爸爸就说他希望我在大学不要只关注成绩,他更希望我可以去寻找真正热爱的事情;去认识更多的人,结交更多的朋友;去谈几场恋爱。

妈妈也说如果过分地追求满分势必会丢失很多乐趣,而她更希望我每一天过得充实快乐。

听完之后,我悟了。下一场考试我真的没考满分,但我一点都不悲伤,因为至少保住了生活费。

02.

没什么大事

@土豆

刚毕业的时候觉得工作好艰难啊(当然现在也这么觉得),挣着几千的工资,每月房租靠家里接济,觉得生活很辛苦,也买不起房——有天就这么跟爸妈抱怨了。

但是他们却很轻松地说:你奶奶找人算过了,你30多岁的时候会发财的!

自此对生活有了一种隐约的盼头(??)确实一年后跳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Scarlett猫猫

去年科二没过,我很挫败。爸爸说,开车有关生命安全,这么重要的事还是多练练。

03.

学会放松

@神不烦

鱼,要一起摸。

/恋爱和婚姻是什么呢?/

04.

两手抓

@阿扬

几年前刚工作谈恋爱了,和妈妈讲了,她发消息给我:恋爱要谈,吃饭碗(工作的意思)也要管住,没有吃饭碗,就没有好生活。

05.

想你所想

@Benny

大四失恋了,男朋友出轨。我爸说:“你可以把他送你的手表和自行车从宿舍的六楼扔下去。” 这句话让当时悲痛的我有点想笑,当场反驳高空抛物犯法。

后来有一次用他手机,发现他在百度搜索“如何安慰失恋的孩子”。

@金金太可了叭

妈妈是医生,职业原因吧,她给我的都是严厉的爱。上次失恋隔着电话和她哭,她安慰我。

第二天正常上班,我记得很清楚,9:41,妈妈问我忙不忙,不忙想和我唠嗑。她说:你掌控不了的,就把他当做垃圾一样,丢掉就好,不用怀疑,你做的对!

06.

放心恋爱

@徐小小丸

谈恋爱后还蛮甜蜜的,但是妈妈可能考虑女儿要远嫁,担心远嫁会不会受欺负,告诉我,如果婚后过得不好就分开,带着宝宝回家,不能受欺负。突然发现原来我妈这么酷呢。

@時 LULU

头一回失恋,一蹶不振,久久缓不过来。有天中午,爸爸载着我去见朋友,在路边停下车,突然对我说:“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慢慢来。”记得那个时候是在腊月,天气冷冽,阳光却很温暖。

@红色塑料袋里的风

有天和爸爸聊现代人的亲密关系哲学,我唧唧歪歪说了一堆“成本”“收益”……爸爸对我说,爸爸绝对不是催婚催孕的爸爸,但爸爸希望你是一个会勇敢爱的女孩,爸爸也相信你是。

07.

婚姻

@亚历山楂

我每个月回家一趟,在家的每个晚上都会和妈妈聊天到深夜。

明明已经到了被各路亲戚催婚的年纪,但我其实没有怎么相亲过,三年相俩。没有其他原因,因为不靠谱的人都被妈妈挡掉了。亲戚们都认为我是个妈宝女,也认为我的婚姻大事都是我妈妈说了算,但其实不是,是我们两个商量好了。

妈妈有一天晚上和我说,如果没有相到合适的人,她宁可我单身下去,也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就妥协。

她其实一直在帮我扛住四面八方的催婚压力,那场对话后,我对于我自己的婚姻底气特别足。我没有怕过任何人的催婚。我爸不能干涉我,全家待我最亲的祖父母不能干涉我,感谢妈妈。

@xxxxin

妈妈生病了,我辞职开始陪护。有天晚上,我们聊起婚姻和孩子。

我:婚姻是什么东西?

妈妈:倒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

我:有时候觉得我很自私,假想我有孩子,我还是会想先给自己花钱。

妈妈:这种责任得有了孩子才能显现出来。我也是希望你有个孩子的,但我不劝你生孩子,很痛苦很危险,是在走鬼门关。说到这个,我甚至都不想让你生孩子。

这段对话我记录在备忘录,总是回想。我父母很恩爱,但妈妈这么说,是对我的心疼。

/是爱啊/

08.

礼物

@211

六年级,看到别的女孩都提前买了好看的靴子,回家和妈妈要,我妈直接怼说买什么买,你有鞋子穿就可以。

其实,除夕前一天帮老妈找东西,在柜子里找到了老妈藏起来的给我新买的靴子,那是一双紫色的中筒靴,有蝴蝶结噢。我硬是忍住了内心的狂喜,面无波澜地冲出家门去。

我妈是个给惊喜达人。

@唏哩呼噜

快到24岁的生日时,妈妈在某个下午给我发了一段话。在我心里,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对于父母来说,说出这些话应该不容易吧。妈妈愿意把我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他们的所属物来看待,支持我去做自己的人生选择而不是必须服从他们的意志和决定。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也想做这样的妈妈。

@苏鱼

生完小孩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全世界只有我妈妈说:祝你第一个母亲节快乐。

她还给我发了一个520红包。

@Alice

妈妈会酿世界上最好喝的梅子酒,因为疫情在国外2年回不了家。妈妈就酿了很多很多,排满了房间,有时候倒出一小杯独饮。拍一张照发给我看琥珀晶莹色的酒,我隔着屏幕闻着好香。妈妈说看我酿这么多,等我走了你们还能喝一辈子。

哎呀可不敢喝,眼泪流出来,想家。

09.

悄悄

@福叔叔

经历了事业上的重大变故还要打官司,于是把头像换成黑色的,后来我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又把头像换成积极的小女孩。

我妈在家族群里问我,你怎么换头像了,是不是因为心情变好了?

@白描

妈妈总爱问我吃了没,吃了啥,我是很烦这样的问题的,总觉得这样的问题无聊且不重要,也不是有用的关心。

但后来某天我忽然发现,好像我心情不太好时,喜欢吃一些热腾腾的食物,麻辣烫、火锅,想家时,喜欢吃些面食,或者有时突发异想,会吃些平时不常吃的东西。也隐隐觉得,妈妈问我吃了什么饭,好像就能知道我今天的心情如何,就会对我在异地的生活多一些具体的想象。

/可以怎样生活?/

10.

花花草草

@梅子酱

妈妈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如果除了看电视之外没什么事做,她总会在几个小时后边打呵欠边说:“哎呀,什么事情没干,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工作以后,可能是心理补偿效应,周末或假期,我一睁开眼就想玩手机,微信、微博、B站不停切换,经常一发不可收,大半天就过去了。

这个时候我才渐渐意识到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妈妈比我更懂得享受生活,虽然承担了很多家庭重担,但她还是能把院子里的三四十盆花花草草料理得健康挺拔。不管生活有没有辜负她,她永远活得有劲,好像只要动起来忙起来,生活就有了希望。

@六一

我家入门就是一个大阳台,落地窗,有一个大的透光的白纱帘。阳台上我妈妈摆了一些绿萝、桂花和不知名的盆栽们。我妈下午上班走的时候阳光正好,她看了眼植物们,拉开白纱帘,喃喃说,“让我的花晒晒太阳吧。”

我当时在客厅看电视,往她那儿看了一眼,莫名有些感动。我妈是纯粹的劳动人民,干的也是苦力活,但是那一刻突然感受到生活的浪漫。

11.

可可爱爱

@猫猫

在餐桌旁玩手机,妈妈叫我去喝水,我迟迟不抬头。她突然笑着说,娃娃屁股粘到凳凳上了(我21岁了)。两人开怀大笑,遂喝水。

@

有阵子习惯吃完晚饭后跟我妈去附近的小公园散步。一天晚饭过后,我妈问我:“等下几点出发?”

我:“你喜欢咯。”

我妈:“我…我喜欢你!”

我妈(有时候)真的太可爱了!

@九月

有一天北京下雪,全国刮大风,我微信里说:天气好冷啊妈妈。

我妈妈给我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她戴着大帽子,在拍马路边的一棵树,说你看,树上的叶子落了好厚一层啊,说完踩踩地上的叶子。

瞬间感觉有点治愈。

12.

洗碗

@小鲫鱼

一个假期,我和妹妹都从外地回到家里,刚吃完晚饭,家里展开了如下对话。

我:“妹妹,今天你洗碗,我累了”

妹妹:“凭什么,我也累”

我:“你没我累的很,我白天还拖地了”

妹妹:“那我刚才还帮老妈摘菜了呢”

我:“反正我累了,今天你洗,明天我洗”

妹妹:“不行,今天你洗,明天我洗”

……循环了几个回合,我和妹妹打闹起来,争论谁该去洗碗。

我妈:(嫌弃脸)

我爸(宠溺的笑):“哎呦,今天我洗”,说着收拾起了碗筷。

附图:吃完饭一起去遛弯时拍的照片

/心灵鸡汤要怎么喝?/

13.

哲理

@梦鱼

2019年中秋前一天,突然发现以前很喜欢且喜欢了好几年的人有了女朋友。很难过,因为真的幻想过能在一起。打电话和妈妈聊天,她说“手里的沙子抓不住就放开吧”。

@小憨憨

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书架上会有灰尘呢?灰尘从哪来的呀?

妈妈说,灰尘,是时间走过的痕迹。

@团团团子

这算是我从爸爸那里学到的最受用的人生哲学,我已经不太清楚他是在什么语境下说出这句话的,也可能就是某天午饭随口一说。

他告诉我,你这辈子会做很多选择,很多时候谈不上好和坏,只要你在未来某一天回头看这个选择,不觉得后悔就行。

@秋名山小鸡炖蘑菇

南方的冬天很冷,被子都是冰凉的,晚上睡觉我都蜷缩成一个团,我妈就会过来把我的脚拉直,她说:越是冷的时候,手脚越要撑开,越缩在一个地方,被子越是冰凉。

@阿飞326

父亲说,人生苦短,苦不是好事,短未必不是好事。

14.

一句顶一万句

@wanwan

工作的第二年,那天我加班到10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打开我的手机,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的声音从耳边传过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哗啦啦往下流。

我跟妈妈吐了工作中的苦水,最后我对她说我可不可以不在这儿做了。妈妈对我说:“咱不在这儿做了,咱回家。我们再找一份工作,不做这行还有其他行业可以做。”

@白又白

21年10月底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伤心、绝望、哭泣、无助又不敢告诉父母。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怎么能生病呢?

毕业、工作、跳槽,每天都很忙碌,要求自己不停地进步,生怕被落下,即使生病了,也害怕自己不工作的日子被行业淘汰,但自己承担觉得真的好累啊。

后来告诉了父母,他们知道后比我想象的要平静淡定,了解这个疾病,寻找治疗方案,知道我不得已停掉了工作在家休息,妈妈来到我的城市照顾我。

她说:你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呢,不差这几个月,这个冬天咱娘俩就当冬眠了。

突然就释怀了。

@Joy

这段时间换了新工作,环境不太适应,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压力比较大。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跟我说,“工作只是一个点,而生活是一个面。”

那次谈话后,我跟妈妈一起坐在阳台晒太阳。我们玩着影子游戏,我给她比了一颗爱心。

/人生最重要的是……/

15.

想吃就吃

@Helinaaaaa

周末窝在家写了一天论文,在我爸走进房间的时候我嘟囔了一句“爸我想吃肯德基”。他说:“那还不简单,想吃就出去吃呀。”

苦于论文没写完,我连出门的心思都没有。过了不知道多久我爸又进来了,手里提着一大袋肯德基,“不知道你想吃哪种,于是我每种鸡都买了”。

16.

及时吃

@Helinaaaaa

小时候吃西瓜,总把最甜的部分留到最后。有一次,我盯着碗里剩下的一口西瓜,我爸问我为什么不吃,我说:“这块最甜了,我不舍得吃呀。”我爸说:“那我就帮你吃掉”。

17.

@李婕斐

前两年和老爸坐火车去参加亲戚的婚礼,我问老爸,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老爸说“吃”。

社会学者严飞曾说,“在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关系之后,‘故乡’对很多人来说,越来越像一个回家过年的符号,一年一度的仪式感”。

我们享受着大都市的便利和直接,却也缺失与他人更深入的关系,信任是不容易的,新的生活还在艰难建立中,疫情又将原本的日常秩序打得七零八落,即便是回不去的故乡,也拥有我们在当下难以获得的亲密联结。

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隐藏在父母的唠叨与絮叨背后、原本我们不以为意的部分,逐渐显露出来,“吃”是家人对你日常生活状态的推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婚姻是选择项,不是必需品;恋爱的时候别忘了也要好好工作,独立是享受好生活的前提……

在大城市里,我们是小颗粒,但别忘了,总有人在乎你,希望你过得好。

这些来自父母的人生哲学和智慧话语不能代替你生活,甚至它不是指导,只是另一种视角和提醒——生活是多样的的、复杂的,但也包裹着爱,放心生活吧!

配图:《请回答1988》

《我的事说来话长》《小森林夏秋篇》

编辑、撰文:汁儿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原标题:《我妈对我说:“婚姻,倒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