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港金融发展局顾问:债券通或囊括所有衍生品之外的债券品种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准备今年首次在香港和内地开展“债券通”,即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
随后,香港交易所在其网站发布新闻稿表示全面准备“债券通”,将在两地监管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债券通的准备工作,并在未来适时由相关各方公布更多细节。同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正在与香港有关方面研究试行“债券通”,推动优化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债券通”的具体方案及相关工作进展,将适时公布。
目前内地债券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截至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64.8万亿元。香港金融发展局的数据显示,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债券不到6000亿元。
债券通或将沿用沪港通模式
实际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的香港金融发展局在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债券通的相关研究。2016年11月,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了《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中指出,目前内地和香港大部分债券交易都是通过场外市场进行,为了扩大双方市场进入,建议内地和香港零售投资者在内地和香港的指定银行开设一个特别的交易户口,即“债券通”,既可买卖对方的场外交易债券,还可以相互投资于对方的场内交易债券市场。关于运作的模式,《建议》中指出,建议沿用沪港通机制的模式,在内地和香港都分别授权部分银行,开立“债券通”指定账户,同时满足内地和香港客户开户要求和条件。
内地和香港的零售投资者在内地和香港的指定银行开设一个特别的交易户口,即“债券通”,既可买卖对方的场外交易债券,还可以相互投资于对方的场内交易债券市场。 香港金融发展局 图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处于不断开放进程中
实际上从2015年伊始,中国逐渐放宽对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限制。2015年5月22日,内地与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发布联合公告,决定开展内地与香港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互认工作,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给予海外投资者跨境买卖内地和香港登记及营运的“认可”基金。同年,在人民币纳入SDR的背景下,熊猫债(“熊猫债券”是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穆迪2月发布《聚焦人民币债券》报告显示,过去 12 个月中,中国逐渐放宽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限制,受境内债券市场更为庞大的资产池以及更多的交易及多元化机会支撑,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和投资活动将从境外市场移至境内市场,导致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萎缩,并预测2017年境内债券市场将继续增长,而截至 2016 年底,国际投资者跨境投资仍仅占境内债券市场的 1.2%。
跨境资本流动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人民币债券作为人民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债券通”是“多管齐下”实现市场开放的其中一个途径。同时,由于受资本外流管控的影响,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萎缩,债券通成为可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境内交易的一个新渠道。
另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进入中国债市的境外投资者主要为外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主权类机构,虽然投资规模呈上涨的态势,在整个债券市场中的占比仍很小。受人民币贬值和A股低迷的影响,内地投资者对境外债券基金的需求却在上升,但是内地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境外债券市场的渠道却不多。据香港金融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6只香港基金通过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据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在内地投资者中,投资境外债券仍是非常小众的。
上述《建议》指出,由于境内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需要在销售或赎回的时候,记录上报,将相关款项汇回来源地,因此追查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涉及的跨境资本投资成为主要挑战。2015年人民银行还推出了债券回购交易的新政,该政策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市场进行回购交易,且资金可以用于境外,但是仅限于在境内持有债券,通过RQFII或者三类机构购买的内地人民币债券却不能在境外进行回购。穆迪认为,鉴于目前境外债券投资因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 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RQDII) 额度几乎全部用完而受到限制,债券通对境内投资者更重要,因为这将扩大其投资境外债券的渠道。Esmond Lee也肯定地向澎湃新闻表示,“债券通”可实现境内和香港债券市场间交易产品的回购。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于1月19日表示,期望年内公布“债券通”细节。Esmond Lee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债券通”正式出台将比早前预计的时间更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