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韬志略|印度重审全球军购合同,但或难摆脱“冤大头”
热点新闻:据印度媒体近日报道,印度国防部开始重新审议一系列与外国签署的国防采购合同,目前列入清单的包括P-8I反潜巡逻机、米格-29战机、牵引火炮和舰载无人机等。
点评:印度是南亚地区军事强国,整体军事实力不可小视,但受制于本国军事工业的总体水平,大多数武器装备依赖进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武器消费市场。同时,基于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国际外交地位等多重因素的考虑,印度也将对外武器采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国间左右逢源,同时通过武器装备采购多元化来降低对单个国家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印度采购武器装备来源过于复杂,各种武器之间极易出现不兼容甚至互相干扰情况,而印度又缺乏整合各武器系统的能力,因此如何处理和整合不同国家的武器装备,使其更好发挥作战效能,成为当前印度政府和军方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目前,印度正在测试法国的“阵风”-M舰载机,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可能选择法国或美国的舰载机。
推动军购全球多元化,助力实现“大国梦”
众所周知,印度自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后,国防工业基础几乎是一穷二白,军事装备几乎完全依赖美英等西方国家。虽然印度也一直有发展军工产业的野心,但奈何工业底子先天不足,国内工业基础过于薄弱,很难长期自主研发和生产出令其满意的武器装备。迫于此,印度只能采取对外采购进行武器装备建设,“万国造”的特色深深烙在印度军事发展的进程中。
目前,印度是国际军购市场的大买家,在国防采购项目上屡现“大手笔”,军购总额也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其武器来源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军事大国,其中俄罗斯是印度传统也是最大的军购对象。冷战期间,印度购买了大量的苏制武器,形成了当前印度武器装备市场的主体。苏联解体后,印度无法自行完成苏式武器装备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改造,只能继续依靠继承苏联大业的俄罗斯,从而使得后者顺其自然地继承了对印军售的传统事业。目前,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武器包括苏-30MK、米格-29K、T-90S坦克以及S-400防空系统等,涵盖了海陆空各方面,同时还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研发,与俄罗斯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军售合作关系。
但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印度的外交战略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为了摆脱对俄罗斯武器装备过度依赖带来的弊端,印度开始寻求武器采购来源的多元化,加大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武器采购力度。近年来,印度先后购买了美国的AH-64E武装直升机、CH-47F重型直升机、P-8I反潜巡逻机和C-17运输机等,不久前与美国达成了近3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其中包括8亿美元的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21亿多美元的24架MH-60R舰载直升机,使得美国一跃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对印武器出口国。此外,印度还在研究购买更多美式武器的意向,包括价值25亿美元的“海上卫士”无人机和价值18亿美元的P8-I巡逻机等。除了美俄外,印度还积极寻求向法国、以色列等其他国家采购武器,目前已经达成协议的包括耗资88亿美元向法国购买的36架阵风战机,以及向以色列采购的8000余枚“长钉”反坦克导弹和超过300个发射装置。
总体上来说,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军购思路指导下,印度通过不断拓展武器来源范围,加速军购多元化进程,不仅增强了自身军事实力,实现了国家安全的有效保障,而且借助巨额军购,突出了其地缘政治优势,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拉拢的对象,这些都将帮助其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梦寐以求的“大国梦”
印度从美国引进的P-8I反潜巡逻机。
借机施压国际军火商,助推本国军工发展
近年来,印度在向国外购买先进武器装备时,不仅要求从国外厂商直接采购,而且要求出口国必须转让相关技术,甚至允许部分在印度国内独立生产。然而,核心军工技术向来是国家的顶级机密,各国在对外出售自己的武器都会“留一手”,这已是各方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特别是美俄等军工强国在武器出口上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其出口的军事装备与国内同类装备相比,性能一般都是打折扣的。例如,印度向美购买的战略运输机,即使价格比美卖给盟国的高出几倍,美国还是拆掉敏感的军用电子器材后才交付印度。尽管俄罗斯作为印度的传统盟友,所出售的战机同样也是精简版,其火控的水平低于俄自己使用的同类战机。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越来越不愿意做 “冤大头”,迫切希望通过进口武器,实现技术转让和在本国生产的目标,注意发展本国军工业,以防止依赖进口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实际上,早在2020年8月,为了强化本国国防工业,印度国防部就颁布了一份“禁止武器进口清单”,包括声呐、雷达、火炮、驱逐舰、运输机、轻型直升机、轮式装甲战车、常规潜艇和通信卫星等101种武器装备被列为禁止进口的对象。 2021年5月,印度又宣布了第二份武器禁止进口清单。根据该清单,从 2021 年 12 月至 2025 年 12 月,将逐步禁止 108 种装备的进口,以促进印度国内国防生产和出口。
此次印度国防部宣布对全球购买武器项目进行重新审议 ,实际上也是上述系列禁止武器进口计划的一个环节,是为推行武器“印度制造”的一项举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印国防部需要重新审议的是“从全球购买类别下的进口交易”,实际上就是指从外国厂商直接采购的军事装备,并不包括外国转让技术和生产线在印度制造的武器装备。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印度国防部搞出这么一个大动作,放出有可能取消全球装备采购合同的风声,并非是不再购买外国武器,而更多的是应对国际军火商对技术控制的一种策略,其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威胁取消交易向国际军火商进行施压,借此迫使它们将原先直接出售的武器,通过提供技术和设备,在印度建立生产线,联合生产印军所需的武器装备,从而帮助印度本土制造商或研发公司实现武器装备的本土生产。
印度从俄罗斯引进的米格-29K表现平平,事故频发。
军工基础能力薄弱,“印度制造”计划任重道远
印度莫迪总理上台后,一直在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包括在军购协议中加入本土化生产和技术转让条款,要求外国军火商与印度企业合资建厂,以及鼓励私企参与军工业竞争等,试图大力发展本土军工业,减少对进口武器的依赖。这也是为了响应莫迪政府振兴“印度制造”和自力更生的号召,同时配合军工的国产化,印度财政部也推出了单列采购印度国产军事装备的专门预算,建立国防采购机制等措施,计划在6至7年内,为印度军工系统提供500多亿美元的大合同,并确保印度军工企业能抢到“蛋糕”。从2021年印度的军购情况来看,也呈现出两个极为鲜明的特点:一是对外军购来源多元化,针对性明显。二是大力采购本国武器装备,扶植本国军工企业。
但是,印度自身国防工业基础薄弱,军工业还没有实现体系化,从而导致装备自主发展缓慢,这也是印度武器生产国产化最大的一个现实障碍。印度自身建造的武器不仅耗时长,耗资多,而且性能也不是很优秀,甚至很多时候还出现了己方军队“嫌弃”己方军工产品的情况。例如,印度海军日前就因为采购国产武器和政府爆发了严重分歧,据悉印度政府坚持要求印海军购买111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生产的“海军通用直升机(NUH)”,而印海军抱怨称,这款国产直升机的质量不符合军方的要求,其叶片折叠所需的时间过长,尺寸也比要求的更大,在瞬息万变的海上任务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残疾”。
拖拖拉拉的印度LCA战斗机项目在这两年才开始批量装备空军。
此外,印度海军还再次拒绝了购买舰载型“光辉”战斗机的要求,表示这款战机的起飞重量超出了限制,如果强行登上印度航母的话,那么携带的武器和燃料将“少得可怜”,根本无法发挥什么作战能力,而更加青睐购买法国“阵风-M”或美国F/A-18E/F舰载机。此外,在大国情怀的刺激下,印度军方对自身武器的更新换代也存在着过于急躁的心态,对自家军工产业“不给力”而国际市场尖端武器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持非常矛盾的观点,这些也从客观上都迫使印度无法割舍全球军购的情结。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即便是公开宣称要对其全球军购合同重新审核,但真正取消订单的可能性并不大,印度在军事装备研发和制造方面的能力,根本就无法撑起莫迪所谓“印度制造”的野心,同时因“毁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印度所无法承担的。从这一点来说,印度重审全球军购合同更多只是一种象征性举措,不管是表面上向国际军火商施压还是实质性助推武器制造“本土化”,其效果注定都是有限的。
(兵韬志略是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凌云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近期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两周一期,不见不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