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吴孟超院士、吴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2-01-20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含泪送别!吴孟超院士和吴佩煜教授在上海安葬。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陈斯斯 拍摄 王纪民 剪辑(01:38)
1月20日上午,“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同志和夫人吴佩煜教授的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青浦福寿园举行。

2022年1月20日上午,吴孟超院士、吴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仪式在沪举行。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陈斯斯 摄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99岁的吴孟超与世长辞。此前,他的夫人吴佩煜亦已离世。夫妇俩一个是肝胆外科专家,一个是妇产科专家。2022年1月20日上午,这对相濡以沫60年的伉俪,一同被安葬在上海福寿园东园——风荷园。

1月20日上午,吴孟超院士、吴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仪式在沪举行。

1941年,他和她是昆明郊区同济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一件亲手织的毛衣拉进了彼此的距离;1943年,他们双双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只因她说念医好,学医对人类更有贡献。在爱人的支持和相伴下,吴孟超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97岁仍奋战在无影灯下,一生主刀救治了16000多名患者。

亲友、学生写下的文字

追思会上,主办方运用全息影像呈现出吴孟超的音容笑貌,通过技术手段复刻出他的声音,在现场与他的学生、护士、助手等身边人进行“时空对话”。当灯光暗下后,一束灯光打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沈锋的身上。

“沈锋,最近怎么样,学科上有什么好消息吗?”吴孟超的声音传了出来,沈锋的眼眶红了。作为吴孟超的学生,沈峰这些年一直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肝癌治疗上。他声音颤抖道:“吴老,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建立了国际首个肝内胆管癌的个体化分期标准,取得国际领先的远期疗效;同时,建立了肝癌术后复发防治新技术方案。没有您的谆谆教诲和大力支持,这些研究成果是不可能取得的。”

“随意,医院现在怎么样,安亭新院那边发展得怎么样了?我好想回去看看呀!”吴孟超的声音再度传出。安亭新院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分院。作为吴孟超的秘书,第三附属医院仪器科主任刘随意流着泪,给大家讲述了吴孟超寄托在安亭新院上的梦想。

2006年春天,84岁高龄的吴孟超联合其他6位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呈送报告:“我们建议,以‘两弹一星’和‘神舟六号’攻关精神和运行机制为榜样,组成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的肝癌攻关协作组……”那一年,吴孟超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十多年后,躺在病床上,吴孟超最关心的还是安亭分院的建设发展。他说:“等我病好了,我要住到分院去。”

20多名老中青三代吴孟超学生代表,依次点亮手捧的灯烛送吴孟超最后一程。

吴孟超和吴佩煜的纪念铜像

落葬现场,海军军医大学领导、吴孟超的女儿吴玲等,共同为吴孟超和吴佩煜的纪念铜像揭幕。铜像右侧的一方石碑上,寥寥数语凝练了吴孟超一生的功绩,左下角摆放着吴老右手手模,这只手食指、无名指关节异于常人,是经年累月与手术刀并肩战斗刻画的痕迹,不禁让人顿生感慨。

“吴孟超星”编号为17606

吴孟超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于世间。一如浩荡寰宇中编号17606的小行星—-“吴孟超星”,永远璀璨。

    责任编辑:伍智超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