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明知对身体有害,还那么多人在嚼它呢?|聊聊槟榔成瘾

2022-01-19 09: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你或许没吃过槟榔,但你肯定看到过那些开在路边、或大或小的槟榔摊子。

图丨网络,“国道边的槟榔摊”

你或许没亲眼见过卖槟榔的,但你一定听说过会拦车拉客的“槟榔西施”。

图丨豆瓣,中国台湾2015年《槟榔西施Betelnut girls》电影海报

从汉字结构组成上看,“槟榔”似乎只是一种植物。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12年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刘丽婷 & 陈峰, 2019),并且从其总是与一些隐秘产业链(譬如上面“槟榔西施”的例子)挂钩也能猜测出,这种“植物”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今天,就来一起聊聊槟榔——这种容易让人迷恋的“软毒品”。

01 “槟榔”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少人敢打包票自己能回答得完全正确。

图丨百度百科

槟榔本身的确是生长在热带地区,一种绿油油的棕榈科植物。而它椭圆形的种子,槟榔果(areca nut)则被最大程度地“开发”了价值:可做消食的中药,也可制成价格低廉的“平民嗜好品”槟榔嚼块(betelquid)为人消费。

图丨网络,仍长在树上未被采摘的槟榔果

正是这个随手一抓、随口就嚼、像零嘴一样的植物果实,让全世界约有6亿人都为之兴奋(Paulino, et al., 2017),甚至不考虑后果地食用。

大量研究表明,嚼食槟榔是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比如口腔癌和糖尿病(张启文等人, 2013)。并且,如果你爱嚼槟榔的同时还喜欢抽烟,则更有可能损伤口腔、咽喉、呼吸道、食道、肺部等一长串重要的身体器官!

图丨网络

就像有些人明知酗酒不好还是戒不掉一样,吃槟榔吃到器官癌变却还继续吃的人群,大多数也是在心理层面中了“蛊”,变得无法自拔了(郭少聃 & 邓云龙, 2018)。

02 嚼槟榔为什么会上瘾?

据统计,槟榔是继烟草(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之后第四大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简单来理解,就是一种作用于人们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精神紧张、提神醒脑、感到兴奋和满足的东西。

图丨网络

在嚼槟榔时,果实中含有的“槟榔碱(arecoline)”和“槟榔次碱(arecaidine)”等生物碱正发挥着这样的作用,通过黏膜被人体吸收后便会让人微微出汗、发热,并产生欣快和舒适的积极体验(张微, 兰燕, 邓冰, & 严万森, 2016)。

的确,许多槟榔成瘾者在一开始食用时只是为了偶尔放松下身心,但却逐渐发现这种食用后“心情好好”的状态维持的时间会慢慢缩短,每次就需要咀嚼更多槟榔来达到一开始能够感到愉悦的程度,而且不吃的话情绪就容易波动、焦虑、易怒,甚至给睡眠带来影响......于是又开始找来吃,最后便发现自己依赖上了“嚼槟榔”。

上述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质成瘾过程,“不吃就感觉浑身难受”也是典型的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欧美国家已将槟榔列为毒品,明令禁止销售。

03 如果依赖上了槟榔怎么办?

每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不同,现在去我国的海南、台湾、湖南等地旅游,你还是能够见到许多嗜好槟榔的叔叔伯伯,他们嘴里似乎总在不停嚼啊嚼,张嘴说话时就能瞧见他们的牙龈像刚吸了血一样红红的(说实话有点吓人。

就不放图了

因为在市场上经济价值可观,槟榔在近年来仍然在某些地区被活跃消费着,也会被当作招待宾客的传统礼仪用品,而且嚼食者群体甚至令人担忧地有着低龄化(即在校的青少年)的趋势(郭少聃 & 邓云龙, 2020),。

尽管“槟榔依赖(Betel quid dependence, BQD)”听起来有点可爱(?),但它却是会让人们无法控制自己,并且强迫性地反复食用槟榔的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Ramsay et al., 2016)。也就是说,嚼槟榔嚼太多到最后是会损伤我们聪明脑瓜子的!

图丨网络

当你发现身边熟悉的人(或者自己),沉迷嚼槟榔无法自拔时,可以试试:

1)打感情牌进行言语劝阻,“担心对你的身体不好嘛”......

2)找些因嚼食槟榔患口腔癌患者的惊悚图片“吓吓”他们,不良后果谁看谁知道;

3)上述两条都没用,感觉是严重上瘾时,建议去做像《槟榔依赖量表(Betel Nut Dependence Scale, BNDS)》被证明信效度较好的筛查量表(李仁豪, 何明洲, 唐子俊, & 張芳庭, 2012),并及时接受专业的援助。

写在最后

一时间喜欢上依靠某种物质放松身心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生活有时确实不容易。但若稍不注意,演变成了伤害自己的物质成瘾,则就得不偿失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比依赖一种物质更好的方式来积极面对生活,这也是我们真正“爱自己”的最好做法。

【参考文献】

刘丽婷, & 陈峰. (2019). 槟榔依赖的神经影像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8(10), 956-960.

张启文, 符永健, 许开宁, 杨庆雄, & 黄胜. (2013). 我国嚼食槟榔地区居民槟榔使用问题及对策探讨的研究现况. 现代预防医学(05), 34-35+37.

Paulino,Y. C., Hurwitz, E. L., Ogo, J. C., Paulino, T. C., Yamanaka, A. B., &Novotny, R., et al. (2017). Epidemiology of areca (betel) nut use in themariana islands: finding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uam/university of hawai`icancer center partnership program. Cancer Epidemiology, 50, 241-246.

郭少聃, & 邓云龙. (2018). 槟榔嚼食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心理-社会视角.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027(004), 258-262.

张微, 兰燕, 邓冰, & 严万森. (2016). 嚼食槟榔的成瘾性:研究状况及可能机制.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025(006), 505-507.

郭少聃, & 邓云龙. (2020). 槟榔依赖量表在大学生槟榔嚼食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9(2), 124-128.

Ramsay,Douglas, S., Milgrom, Peter, & Gallen, et al. (2016). Symptoms with betelnut and betel nut with tobacco among micronesian youth. Addictive Behaviors,53: 120-124.

李仁豪, 何明洲, 唐子俊, & 張芳庭. (2012). 檳榔依賴量表(bnds)的發展. 中華心理學刊, 54(3), 331-348.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项目编号:20DZ2311500,20DZ2304500,20DZ23h0500)

允许市科委免费公益使用和推广传播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原标题:《为什么明知对身体有害,还那么多人在嚼它呢?|聊聊槟榔成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