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名基层民警的生命定格在37岁,凌晨六点的闹铃再没叫醒他
“陈大怎么还没来,电话也不接?”2022年1月17日清晨,上海市高境强制戒毒所三大队的交接班过程中,一向守时的副大队长陈斌却没有出现。
执勤民警安欣赶往值班室查看,却发现陈斌已经倒在地上,感觉不到任何鼻息。他身边的手机一直响着,那是陈斌设在6时整的闹铃。这一次闹铃没有叫醒他。
心脏复苏和120紧急抢救都没能把陈斌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名基层民警的生命定格在了37岁,距离他的38岁生日只有24天。
陈斌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司法局 供图
丁建国是生前见过陈斌最后一面的人。“16日晚上8时45分左右,我向陈大汇报一天的执勤情况,他听完报告后,又询问了几个戒毒人员的问题,就让我回去了。”他说。
执勤监控视频显示,当天直到23时,陈斌才离开办公桌。而在他的电脑里,除了一天的执勤记录,还有两名戒毒人员因为个人事情闹矛盾的突发情况处理经过、戒毒人员思想情况以及后续执勤注意事项。
冲在前、顶在前的“急先锋”
熟悉陈斌的同事都知道,手机闹铃定在六点是他保持多年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从2020年疫情防控封闭执勤开始,他总是早起一点、晚走一点、多干一点、干好一点,多为组织和同事分忧解难。
2020年春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闻令而动,迅速启动“14+14+14”全封闭管理模式。作为一名从警14年的戒毒工作“中坚力量”,他立即取消了原定行程,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返回单位。
“这是我从警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面对大队人手相对紧张的情况,作为大队领导,他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一个人当两人用”,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深夜,一天下来,除了做好生活物资配发、戒治区卫生消杀,还要时刻关注疫情下戒毒人员的思想波动,当好戒毒人员的“心灵抚慰师”。
近两年,上海市高境强制戒毒所先后实施7轮次封闭管理模式,累计封闭执勤336天,陈斌封闭执勤近200天,其中最长连续执勤60余天。每一次他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在场所。
陈斌(中)与戒毒人员在一起
干得多、说得少的“孺子牛”
陈斌生前所在的大队是教育适应期大队,主要帮助新入队戒毒人员全面了解戒毒知识、尽快适应戒治生活。大队中的戒毒人员不乏“刺头”,陈斌冲锋在前,不厌其烦地用心对待每一个戒毒人员。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救人,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连我们都放弃了,那戒毒人员就真的完了。”
一次,新入队戒毒人员刘某在家人探访后茶饭不思,有攻击同组戒毒人员的倾向。大队干警找其谈话也总是处处碰壁。陈斌主动包揽了这个难题,一方面仔细查阅刘某基本信息,掌握了解到“刘某妻子近日提出离婚”可能是导致其消极戒治的原因,便以“家属开放日”为契机,与其妻子进行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制定个性化心理矫治方案,多轮次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并鼓励其主动与妻子联系,表明争取早日戒毒的决心。
在陈斌劝导下,刘某的心结打开了,戒毒的态度也转变了。
信得过、靠得住的“主攻手”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很容易受到社会歧视,存在着“安置就业难”“婚姻修复难”“子女照管难”“病残赡养难”等问题,陈斌带领大队干警走出“高墙”,对解除戒毒人员开展了全覆盖跟踪回访。
“我没有时间!”这是陈斌约见解除戒毒人员蒋某时听到的第一句话。之后,陈斌一次又一次约见蒋某,但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冷言冷语,陈斌却“不罢休”,先后找到社工、蒋某邻居打听其近况,了解到近日蒋某与家人产生了较大矛盾,陈斌分析这可能是蒋某最近焦躁的原因。
随后,陈斌再次找到蒋某,主动与其拉起家常,在掌握蒋某诉求后,主动在当地就业促进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多家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在得知蒋某是戒毒人员后面露难色,陈斌口苦婆心地向他们介绍蒋某在戒毒所的表现,并拿出多名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的案例。
终于,在陈斌的努力下,一名企业负责人愿意接纳蒋某。得知这一消息后,蒋某激动得噙着泪握住陈斌的手连声道谢,事后将一面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锦旗送至所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陈斌的赞许和谢意。当身边同事谈及此事时,陈斌笑着说道:“帮助一名戒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能净化一片空间。”
凌晨六点的闹铃声再次响起,陈斌却听不到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他将从警誓词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而他主动作为、逆行而上、甘于奉献的优异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战友们继续奋勇向前。
2020年1月27日以来,上海监狱戒毒系统近万名人民警察坚持奋战在监管一线,长期执行封闭执勤模式,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筑牢监所安全城墙,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