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看早期法国汉学家沙畹伯希和的文献史料与他们眼中的中国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7-03-09 09:1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尔冬强在“法国汉学家在中国”文献展现场讲解。 视频来源 尔冬强视觉文献中心提供(02:00)
正在上海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举办的《法国汉学家在中国》文献展,展示了三位法国汉学家——最早研究敦煌学并翻译《史记》的“西方汉学第一人”沙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伯希和、被誉为“法国的中国诗人”的谢阁兰——有关的文献资料。尔冬强认为:今天当我们欢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候,更加不该忘记曾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在欧美持续百年的中国文化热正是由沙畹、伯希和、谢阁兰等一批西方汉学家所开启。”

(右起)尔冬强和冯其庸、樊锦诗、王炳华在敦煌

对丝绸之路的热爱似乎是深入骨髓,上海知名摄影师尔冬强这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收集了大量文献、书籍、照片、实物,继去年在上海徐家汇大修道院颁礼堂展出《一个人的丝绸之路——尔冬强海上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展预展》后,日前又在上海市石龙路345弄“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法国汉学家在中国》的文献展。展览展示了三位法国汉学家:最早研究敦煌学并翻译《史记》的“西方汉学第一人”沙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伯希和、被誉为“法国的中国诗人”的谢阁兰。

走进位于上海石龙路的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更像是走进一家中小型博物馆,丰富的展品陈列和电子屏幕的应用,营造了一个即学术又艺术的展览氛围。展出的展品包括包括三位法国汉学家的老照片、书籍及他们镜头下的中国等诸多史料。

沙畹、伯希和、谢阁兰是著名的法国汉学家,他们的一生在中国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和学术研究,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可以说在整个世界的汉学界影响广远。

沙畹在河南永昭陵

爱德华·沙畹(Edouard Chavanne,1865—1918),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之一,1865年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新教徒家庭,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889年,24岁的沙畹以法国驻华使团译员身份前往北京。来华后,在当时清朝驻法使馆参赞唐夏礼的帮助下着手翻译《史记》,1893年沙畹奉命回到巴黎,主持法兰西学院“汉语及满语语言和文学”讲座。同时,他还在东方语言学院、索邦大学、巴黎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的宗教科学系授课。1895年任法国亚洲学会秘书长并参加东方学杂志《通报》的编辑工作,1903年协助考狄(Henri Cordier)主办《通报》,这一年他还成为了法兰西学会会员。

沙畹于1907年7月拍摄的龙门石窟

沙畹于1907年7月21日拍摄的巩县石窟寺

1907年,沙畹第二次来到中国,对中国北方——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诸省进行考察。他在这些地区,尤其是在龙门和云岗石窟地区,在考古和碑铭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从而成为第一个系统地考察这些石窟的人。

沙畹著《西突厥史料》

1916年,沙畹当选为英国皇家亚细亚协会会员。1918年,在巴黎去世。他的学术著作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译注》、《司马迁史记》、《菩提伽耶中国碑考证》、《西突厥史料》、《北中国考古旅行记》、《斯坦因在新疆沙漠中发现的中国文献》、《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等。

伯希和

保罗·伯希和,知名法国汉学家、探险家。当地欧美公认的汉学界领袖。伯希和利用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906-1908年活动于中国甘肃、新疆一带,对库车图木舒克以及敦煌石窟,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从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余种文书。

伯希和的护照

伯希和的汉学研究精湛渊博,于我国目录版本、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论著。后期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学术著作有:《郑和下西洋》、《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西域探险记》、《伯希和库车地区考古笔记》等。伯希和最知名的是把敦煌藏经洞中所有的遗书通检一遍并盗运其中的精华到欧洲,这也让他在中国学界毁誉均有。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1908年2月,伯希和与保护莫高窟的王道人谈判进入藏经洞的事项。经过3周调查了藏经洞的文件,并选出最有价值的文件约二千余卷准备盗运回欧洲。其后与王道人谈判,计划重建莫高窟的王道士最后同意以500两银子(约90英镑)的价钱把这些文物“卖”给伯希和。伯希和自己说:“洞中卷本未经余目而弃置者,余敢说绝其无有。”有一张伯希和盗窃藏经洞遗书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里,面对堆积如山的经卷,正在蜡烛下一件件、一页页地翻检……“不单接触了每一份文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

谢阁兰在陕西乾陵

维克多·谢阁兰,法国著名汉学家、考古学家、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名医生。谢阁兰对中国的悠久文明和独特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酝酿或完成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养分。其重要的作品,如《古今碑录》(诗集)、《勒内·莱斯》(小说)、《历代图画》(散文诗集)、《华中探胜》(记游)等,都写于中国,取材于中国。因此他被人称之为“法国的中国诗人”。

谢阁兰在江苏丹阳南朝陵石刻
尔冬强在江苏丹阳南朝陵石刻

尔冬强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视野下,汉学、新儒学、西域敦煌学等都在成为热点,中国传统文化不管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都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今天当我们欢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候,更加不该忘记曾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在欧美持续百年的中国文化热正是由沙畹、伯希和、谢阁兰等一批西方汉学家所开启。”

尔冬强从2000年开启重走“丝绸之路”,先是经历了从河西走廊、新疆全境以及欧亚草原、蒙古国、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地的陆地考察。前年,尔冬强曾驾着无动力帆船又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而行。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