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们可以嘲笑孙连城,但无权嘲笑他看星星的爱好丨书评
在《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成官员不作为的典型。他身为光明区区长,尽管不贪不占,却庸庸碌碌,懒政怠政,最后被李达康当众撤职。
电视剧中,孙连城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星星,并且因此还有了很多超凡的感悟。
剧中用画外音描述了他的这一爱好:“(孙连城)喜欢上天文学以后,方知宇宙之浩渺,时空之无限。人类算什么?李达康、高育良、沙瑞金,又算什么?不过都是蚂蚁、尘埃罢了。孙连城开悟了,得过且过,再无烦恼,他没贪污、没受贿,又不想再提拔升官,何畏之有?况且,他还心怀宇宙。”
在被李达康撤职时,因为自己独特的爱好,也遭到了李达康的当众揶揄,说他喜欢看星星,很适合当一个少年宫的校外辅导员。
电视剧播出后,孙连城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为喜欢看星星,被观众们戏封为“宇宙区长”。
我认为,对于孙连城这个人物形象,应该辩证地去看。对于他的不作为,我们完全有权利抨击讥讽,这属于他咎由自取。但是,对于他喜欢看星星的爱好,我们却没有嘲笑的资格。
天文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至为重要的非凡意义。一个人爱好天文学,那么对于这种爱好,我们应该给予的是尊重,而不是恶意地调侃。
而且,在创造现代世界的过程中,天文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多天文学的先驱们,在颠沛流离的命运之中,始终把心维系在苍穹之上,锲而不舍地探寻星空的奥秘,因此才让我们了解到现在这个真实的世界。
在《地球的天空》一书中,作者L·S·福伯给我们描绘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等天文学家探索星空的坎坷历程,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并不是阳光明媚、和风煦暖,而是布满了荆棘。
在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便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其实也是当时人人皆知的道理,太阳东升西落,夜空斗转星移,本来就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自然现象。所以,当时所有的天文学常识,都建立在“地心说”这一错误基础之上。
因为昼夜更替,人们会认为太阳每24小时绕地球转一圈;因为四季轮回,人们会认为太阳有不同的年度轨道;因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月球这些能够观测到的星球,有时会出现纵横交错、静止、变大以及远离等逆行运动,人们还会认为这些星球在围绕地球旋转的过程中,喝醉了酒,或者转晕了头。
这些观念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根深蒂固在每一个古人的心中。
然而,哥白尼对此却提出了质疑,因为对于很多的天文现象,用古人的理论难以做出完美解释。因此,他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列出了一份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论文清单:
1.所有天球都没有中心。
2.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它是众物自然汇聚的中心。
3.所有的天球都绕太阳旋转,看上去,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这便是“日心说”。随着“日心说”的流传,哥白尼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信徒,包括第谷、开普勒、伽利略、布鲁诺这些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们前仆后继,用智慧、勇气和执着,努力掀开笼罩天空的面纱,为我们慢慢展现出这个深邃而神秘的无边宇宙。
而在探索星空的道路上,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充满了坎坷。
他们承受过非议。因为,在当时来说,天文学并不是一种靠谱的职业,每个人都知道,夜空之中并没有黄金屋,无法用来养家糊口。即使哥白尼,他的世俗角色也是一名教士,而不是一名天文学家。
他们承受过孤独。在无数的漫漫长夜,他们曾独自凝视着清冷的夜空。在与外界隔绝的汶岛,第谷建立起乌拉尼堡,以天文学女神乌拉妮娅命名,用于观测太空。在这里,他整整工作了20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
他们也承受过责难。对于教会来说,他们所传播的都是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但是,在强大的教会面前,他们并没有畏缩不前。布鲁诺被裁判为不知悔改、顽固不化的异端分子,并被判处火刑,但面对死亡的恐惧,他还是留下了响彻后世的铿锵遗言:“也许,审判者比被审判者恐惧得多。”
这所有的一切,都被L·S·福伯写入《地球的天空》一书,让我们在今天仰望天空时,还能够想起数百年前这些伟大的探天者们。
只是,今天的人们,似乎已经很少仰望星空了,就好像数百年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夜空之中,并没有黄金屋。只有孩子,还对天空抱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或许,这也是李达康认为孙连城更适合青少年宫的理由。
但是,璀璨的星空,不应该只是孩子的,更应该是所有人类的。
所以,当我们因为劳碌奔波,忽视了头顶上的繁星时,应该感谢那些还在看星星的成年人们,他们不是童心未泯,更不是玩物丧志,他们所爱好的,是一项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极端重要的神圣事业。
或许有一天,在他们的望远镜中,他们就会找到颠覆我们认知的发现。
因此,如果孙连城不是在工作期间看星星,也不是用贪污受贿来的望远镜看星星,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更没有权力,去嘲笑他看星星的爱好。
关联图书
地球的天空 : 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如何发现现代世界
作者:L.S.福伯 (L. S. Fauber)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页 数:528页
作者简介
L.S.福伯(L.S.Fauber),毕业于美国纽约巴德学院,现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攻读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同时在该校讲授计算机和物理学课程。
译者
李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译有《发现的时代》(中信出版集团,2017)、《最后的冰川》(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网络》(牛津通识读本,即出)等书。另在《上海书评》《财经》《晶报》《三联生活周刊》《信睿周报》等媒体上发表书评若干,其中一些被《反朴》等公众号转载。
内容简介
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凭借肉眼观察和理解可见天空中的现象。那么,十六世纪的四个人——他们分属不同的民族、年代、宗教和阶级——又是如何协作得出地球绕太阳旋转的结论的呢?凭借这个“颠倒乾坤”的发现,他们为当代的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现代社会埋下了种子。
《地球的天空 : 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如何发现现代世界》一书是对“天文学之家”——尼古拉·哥白尼、第谷·布拉赫、约翰内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莱伊——的近距离考察。作者巧妙地把这几位天文学家置于他们所在的时空之中,展现了历史上推动科学不断发展的知识巨擘们深刻的代际关联,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以及如何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为我们带来了日心说的宇宙模型。
编辑推荐
● 不同于其他类似作品的体例架构,作者让现代天文学史上四位杰出的天文学家以演剧中主角的方式出场,围绕主角的是他们各自故事情节中的重要人物和主要作品,读者随剧中人物的生活而喜悲,感同身受。
● 全书脉络清晰,书中附有插图,让读者通过图文去更直观地了解现代天文学史。
● 大量原文参考书目、一手资料和注释的加入,便于读者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
● 精装双封,设计精美。
新书目录:
主角出场 001
尼古拉·哥白尼
生于旧世界的哥白尼 005
瓦岑罗德家族的衰落 023
针锋相对 027
第一位哥白尼主义者 037
《初释》 042
最初的异议 045
再释 049
离世 057
新星 063
特权的重负 069
汶岛 079
第谷·布拉赫
“乌拉妮娅”这些年的变化 082
荆棘路上的宝藏 095
暴发户 103
与过去作别 108
外面的世界 111
陌生人的来信 116
父亲、儿子和鬼魂 121
神学转向 129
判断 140
寄出的信 144
渴求和谐 147
“小熊”的眼睛 152
两个家族 154
疯子 165
时来运转 171
天文学之战 177
跃升 184
约翰内斯·开普勒
下降 193
向上离开穹顶 197
学生 202
霍基的奥德赛 210
友谊重燃 220
为万物命名 223
新人 229
二人垂死的友谊 237
为万物重新命名 242
夜幕初降 248
动物 255
葡萄酒和女人 261
冬去春来又一冬 277
城门的另一边 288
糟糕的回忆 299
和平鸽 301
火之舌 305
死亡与花园 310
潮起潮落 315
黄金时代的作品 321
顾家的男人 342
伽利略·加利莱伊
对话 346
导师 354
留白 364
暗无天日 367
混乱中的最后四件事 373
附录 新天文学诞生的七支小插曲 383
进一步阅读指南 411
参考文献 415
注释 429
精彩书摘
新星
黑暗降临,持续经年。天空不见一颗彗星。欧洲没有新的战火。不用说,阅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人也越来越多(绝对数量并不多)。这本书传遍了欧洲大陆,并且传到了英国。天文学界之外的人也对此有所耳闻。但外行们笑了。他们并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但这些人并不深究,兀自睡去。
接着,有了光。
1572年11月,全世界的占星师看见天空出现了新的东西——一颗超新星。在占星师看来,它像是一颗恒星,一颗新的恒星,一颗白日恒星,一条空中巨龙,与太阳一道在天上燃烧,比夜晚的金星还要亮,占据了仙后座耀眼的宝座。四百年后,一切都因它而改变。
没人明白这颗新星意味着什么,更无人理解它为何会黯淡下去。中国人对此理解得最透彻:他们此前就记录过“客星”(guest-stars),但把它当作灾异的征兆,这让他们的皇帝忧心不已。“大如盏,”当地的天文学家写道,“日未入时见,光芒四出。”但要等一段时间,欧洲文明才能真正理解这种现象。
欧洲的天文学已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个学科的祖师爷亚里士多德提出,天体不变且永存,因此它们是由某些永恒不变的存在造成的。但当下的情况是:如果这颗新星没有视差,那它必然也是一个天体;如果天体会变化,那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也必须修改。反过来,这种修改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整个将其推翻。所有已知的天文学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都成了摇摇欲坠的多米诺骨牌,等着无所顾忌的小孩儿将其推翻。
这颗新星并没有可见的视差。聪明的天文学家只需稍加留心就能证明这一点,两位年轻的欧洲人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件当作在大家面前展现智慧的机会。
二十二岁的德国人迈克尔·梅斯特林刚毕业,此时他正面临当老师还是当牧师的两难抉择,正是他,仅用一根绳子就证明了这颗新星没有视差。通过延长两颗固定恒星之间的连线,进而把这颗新恒星也连接起来后,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颗恒星都没有偏离连线。“真理得自精确的观察,”他写道,“这颗异常的恒星不是流星也并非行星,而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至于这预示着什么,自然会有人给出回答”。梅斯特林陷入了哲学上的焦虑状态,他查看了自己两年前得到的《天体运行论》,并且在其中发现了一条让人宽慰的线索。“我同意哥白尼的看法”,梅斯特林在书页空白处潦草地写道,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评论是多么难得的胜利。
而在大学校园里,也活跃着一位名叫第谷·布拉赫的丹麦人,他用同样的办法开启了自己的观察生涯。不过,两位年轻人都承认,一根绳子并不足以实现他们的终极愿望:彻底重建天文学。
“重建”乃是第谷在新星事件后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但他永远无法说清其真正的含义。于他而言,天文学需要“翻新”“革新”“更新”“重新评估”“焕然一新”和“重新整合”,也需要从他的字典中得出任何听上去合理的“新”。这些词的实际意义尚待商榷,但它们让天文学“原先的理论假设失效了”,正如第谷所写的那样,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相比,新的天文学理论建立在更好的观察之上。但这种新的天文学究竟会是什么样他却并不清楚。最重要的是,这些措辞充满激情和抱负,它们是谈论传统科学事业的新语言。这些语言也是诗歌。第谷钟爱诗歌,也总是写诗。他最爱的诗人是奥维德,这位诗人传唱变形(metamorphoses)和令人震惊的形变(shockingtransformations)。显而易见,这些主题在路德派教会中也颇为流行。对他们来说,过去不仅仅会生长,还会燃烧,他们相信,灰烬中会生出“凤凰一样的天文学家”。信奉路德宗的梅斯特林在其星表中写道:“这个几乎垮掉的科学会在新的辉煌中繁荣。”但若有人能独当此任的话,那他就是路德派的第谷。他那上千页的皇皇巨著《复兴天文学之序曲:复兴天文学的仪器》(下文简称《序曲》)在他有生之年也未完成出版工作。
无论复兴意味着什么,它在思想层面和现实层面都会面临重重障碍。正如第谷所看到的,世世代代的信念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而对这颗新星,他如此写道:
晚饭前……我一边往家赶,一边观察夜空中的不同区域。当时的夜空大部分晴朗,我想晚饭后也能继续观察;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头顶的夜空中,一颗奇怪的恒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冒了出来,它闪耀着明亮而炽热的光芒。我顿感惊愕,几乎呆住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心想这怎么可能?
第谷目瞪口呆地望着同行的人,口中缓缓道出了所有人的困惑。他们都信心满满地说道:“太壮观了!”但第谷还是不敢相信。他疯了似的指着夜空对身边的马车尖叫。车里的农夫抬头看了看,也跟着尖叫起来:真的,你这吵吵的傻瓜,是真的!“终于,”第谷平复了心情之后说道,“我确信不是幻觉,夜空中的新东西让我倍感惊讶。我们需要对它做一番考察。我马上就抄起工具开始了研究。”
第谷未改进过的六分仪。
第谷时年二十五岁,此时他手上的仪器为一根长约5英尺(约1.52米)、名为直角仪(cross-staff)的T形棍,可用于测量恒星之间的角距离,外加一个被他称作六分仪的木质仪器,功能与直角仪相同。第谷用简易的六分仪对这颗新星做了详细的观测,他用自豪的语气谈道,“非常仔细地测量了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其他可见特征”。
第谷本人对这颗新星还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讨论。路德宗信徒则提出了自己直白的预言,即某些不便指出的“表面光鲜且浮华的宗教会逐渐消亡(哪怕不是彻底消失),就像这颗假恒星一样”。接着,天空会出现“一道巨大的亮光,它会慢慢驱逐黑暗,就像春回大地时的太阳一样”。一些神学家则更为激进,他们说,要准备好迎接基督再临。
基督并未复活,但另一个人复活了。如今,这颗新星被称为“第谷·布拉赫超新星”(Tycho Brahe’s Nova)。它早已消失于天际,但依旧影响着全世界。“上帝很快会降临,”牛津大学一位著名的学者预测道,“大火会吞噬一切。”
当然,对众多年轻人、老年人和穷人而言(历史只是对他们一笔带过),这颗新星并没有什么意义。尽管当时年仅九岁的伽利略·加利莱伊有着超乎其年龄的聪慧,但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此事。而年仅一岁,还在襁褓之中的约翰内斯·开普勒则更谈不上关注这颗圣诞新星了。他只是后来在记录中谈到自己经常听别人谈起一颗彗星——尽管开普勒身体虚弱且遭父亲遗弃,但他那辛劳的母亲仍旧在某个夜晚带他到山顶观察夜空。
原标题:《我们可以嘲笑孙连城,但无权嘲笑他看星星的爱好丨书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