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逆势突破,上海18家市级文艺院团演出收入场次大幅增长
全年完成演出6865场,同比增长81.4%,演出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75.4%,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25%……1月17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2021年度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会上,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共同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这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上海院团的演出场次和收入不降反增,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昆剧团在内的多家院团,在演出场次和收入上还创下了历史性突破的成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共有11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交响乐《红旗颂》、沪剧《敦煌女儿》、杂技剧《战上海》、话剧《商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白毛女》等都是在艺术和市场上获取双丰收的作品。
吕其明和演奏《红旗颂》的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还同时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 两大主题展演活动,民乐作品《共饮江河水》、交响乐《中国颂》、芭蕾舞剧《宝塔山》《闪闪的红星》、歌剧《晨钟》、话剧《浪潮》、杂技剧《战上海》、昆剧《自有后来人》、京剧《红色特工》《换人间》、越剧《山海情深》等一大批上海出品的原创新作都在展演中亮相,用艺术语汇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艺术再现党的百年历程。
这一年,上海全力打响驻场演出品牌,“演艺大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显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越剧《红楼梦》、杂技《时空之旅2》等全新驻场演出项目,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
上海交响乐团《中国颂》演出现场
以演出为中心,场次和收入连创新纪录
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疫情冲击,上海的国有文艺院团“逆势而上”,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上海交响乐团在整体演出量和收入上就有历史性突破。全年演出历史上首次突破200场,演出收入更是超过6000万元。
“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对演出做出了导向性指引。”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上交不仅增加演出场次,更在演出本身质量、观众覆盖面上下功夫。在加强“团厅音乐季”品牌打造同时,力推新人新曲,并扩大演出辐射面。为白领量身定做的晚高峰音乐会,新推出主打青少年的“音乐地图”系列。音乐季最新项目“莫扎特的音乐盲盒”, 在全新渠道上吸引全新的观众。作为国有院团,更是充分发挥公益属性,将演出、主题音乐党课、艺术普及讲座等送入校园、社区和企业;同时也通过开设“聆听·百年回响”主题红色音乐展、办好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组织残障人士专场公益音乐会等形式,为更多热爱艺术的市民提供音乐服务。
同样取得历史新记录的还有上海昆剧团。全年完成演出场次268场,其中在专业剧场的商演场次创下新高,相比疫情前2019年增长94%,本市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增长84%。全年演出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1192.9万元。此外,观众人数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商演观众人数比2019年增长13.3%。
对于曾经以“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著称的昆剧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在场专家直呼“不容易”。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昆聚焦“演艺大世界”建设,深化多样化演出机制,推动形成从大剧院、小剧场到演艺新空间的阶梯演出体系。剧团全年近一半的演出安排在“演艺大世界”区域。
上海评弹团因为“文艺轻骑兵”优势,全年的演出场次高达2917场,比去年实现翻番。演出场地更遍及专业剧场、书场、社区学校、办公楼宇,同时还开拓了豫园亭湖心亭及海上梨园驻场演出等多种型态。
作为上海演出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之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市场成绩更是让人瞩目。2021年上话经营性收入9446万元,其中演出收入6527万元,总收入1.5亿元,均创建院以来的历史新高。上话总经理张惠庆表示,上话以实现双效统一为目标,坚持收入来源多样化、生产要素本土化、成本风控强效机制化,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从容生长的可能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美琪大戏院开启驻演
近年来,上海持续做大演艺“源头”“码头”。对标世界知名演艺集聚区,上海演艺大世界的聚集效应也日渐显现。2021年,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演出1723场,同比翻番,较2019年增长10.07%。此外,上海大剧院、美琪大戏院等演艺大世界区域内11家国有专业剧场全年演出2764场,引进国内优秀剧目328部演出1284场、首演剧目32部,“亚洲演艺之都”首演首发重镇地位基本确立。
此外,上海今年发力驻场演出,在《不眠之夜》《时空之旅》《欢乐马戏》等驻场演出的基础上,推出更多驻演项目,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原创力和标识度。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其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自2021年5月起驻演,半年内完成84场演出,票房达3452万。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将民族音乐与优秀历史建筑有机融合,用新技术为传统民乐赋能,打造上海文旅新地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推出“京昆群英会”演出季,打响“看京昆到天蟾”的演出品牌,上海交响乐团已经培养起观众每周末在“馄饨皮音乐厅”听交响乐的习惯。
民乐《海上生民乐》
创作继续发力,深化院团改革再出发
演出之外,创作和人才,同样是国有院团的重中之重。
2021年,在上海两批“建党百年”“全面小康”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中,舞台艺术项目共计20部。《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等5部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在这些创作中,涌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和关注的作品。上海昆剧团今年创排重点剧目《自有后来人》是上昆建团历史上首部大型革命现代昆剧,是一部“上海创作”“上海制作”的作品,演出后被誉为“为古老昆曲如何守正创新推动现代戏创作提供了新样本”。此外,上海沪剧院的新剧《陈毅在上海》在上海大剧院的5场演出也场场爆满,而上海淮剧团的《寒梅》、上海评弹团的《战·无硝烟》等新作也都在各自剧种上实现了红色历史题材的突破和创新。
一些革命历史题材新作实现了和当代年轻观众之间的沟通与连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浪潮》更是获得大量年轻观众的喜爱,每轮演出都票房火热,演完后反响评论热烈。
话剧《浪潮》
在2021年已经收官之际,上海各大院团2022年创作新选题的计划也已经开启。目前,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坚持“现实题材、革命题材、传统题材并重”,上海现已形成一批重点创作项目清单。
这些选题中,情景喜剧《宝兴里》、越剧现代戏《好八连》等上海城市题材作品,舞剧《静静的巴拉嘎尔河》、话剧《觉醒年代》、儿童剧《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店都备受关注。
去年一年,聚焦“五个新城”战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深入五大新城演出也成为上海各大院团的发力点之一。上海交响乐团2022年将推出多部新创作品,其中就包括包括深入五大新城,展示本土风采的原创作品。
在新的创作计划之外,上海将推出2022年度全年“演出月历”, 重点推出上海芭蕾舞团海派芭蕾演出季、上海歌剧院2022歌剧演出季、上海交响乐团团厅音乐季等8个音乐舞蹈类演出季,京昆群英会等7个戏曲曲艺类主题演出季,传统·当代——海派木偶戏演出季等6个亲子类主题演出季。这也将倒逼各大院团提前制定演出内容和计划,而全国乃至海外游客乘高铁、打“飞的”来沪追剧也将变得更为容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