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小博说】若论拼娃,谁人牛过金山沈易?But,他没福看到俩儿撑起大明书法天花板……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山区博物馆 ,作者王斌
金山区博物馆.
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金山大道1800号(57953310) 上海南社纪念馆: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内(57212910)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南安路87号(37262031)
沈易者,
上期文中主角沈度之父也。
金小博在为您讲述了一位中国书法史上,经过官方强烈认证的天花板级的金山同乡沈度老师之后(金小博说 ▏被四位皇帝膜拜的金山书法家,史上没人超过他!),必须要请出度老师的同胞兄弟沈粲!毕竟,完美的、能够营销的好故事,基本都是由上、下集组成的。就像用英语词汇表达,本集是度老师的“brother”!当然,这个“brother”的岁数比他小了二十多岁……
壹
明朝“天花板”级书家的诞生
故事呢,还是发生在阿奴杭州湾畔的大石村!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宜居生活美如画。“苦节先生”沈易辞官不做隐居于此,并非没有道理。美丽、幸福、活力的田园生活,赋予了度老师行将“奔五”的老爹沈易无穷的战斗力。在沈度即将独闯江湖的时节,老沈又为他添了个小弟。半老不老又喜得一子,老沈为他取名唤作“粲”!
沈粲 像
金小博按:
想来怎么能不“粲”呢?人家六百多年前的二胎都可以生的这么晚,正在犹豫是否还要三胎的你,都已经与老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了,还好意思找借口么?!
金小博就是喜欢把最好的金山故事,用最通俗、最易懂的语言传递给最最广大的受众群。鹅且,今天出场的这位,那是让永乐皇帝都翘大拇指的天花板级书家,一位在大明朝能甩出一般人百十条街的书法大腕儿!
说起这沈易老爹,是个有故事的人儿,人称“苦节先生”。老爹胸怀那是一个豁达,平淡看得失,冷眼观繁华。日子过得虽清苦,紧紧巴巴之下却懵懵懂懂地“撞”成了大明朝“拼娃”的典范,当然这都是后话。老爹本来就才高八斗,又很是重视娃儿们的教育。为此,他还专门集了一本《幼学日诵五伦诗选内集》狠抓孩子幼教;老爹本就书法出众,后辈书法启蒙从娃娃抓起的道理比谁都懂。据传,粲童鞋八岁那年,即通《孝经》《论语》《孟子》,十岁时便能写楷书、草书。在他度哥还在为前程拼搏时,就已经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贰
蛋势,美好的童年总是短暂的
阿粲童鞋十三岁时,父母已双双亡故。哥哥阿度在洪武年间虽以才学出众被举荐做官,却也因为丧事耽搁而未能按期赴职,最后反被罚戍守云南。
从“别人家的孩子”沦入孤苦伶仃,今后的路该如何走?这对一个十三岁孩子来说,绝对是叩击灵魂的人生之问!But,阿粲凭着他爹所遗风骨,选择了闭门读书、苦练书法。
但话说回来,苦练绝不是瞎练。这一点很重要!
就好比我们听别人家孩子学钢琴能弹出个调来,也跟风比附花几万块买一台回来。奈何自家娃一门心思要踢球,其实买个哨子回来就足以开发他的运动天性。所以说,天赋很关键!
天赋+苦练!生肖属羊的沈粲从小就成为十里八乡的书法“牛人”!“牛人”失了双亲,就长期陷入“家贫无纸”的困境。无纸少墨,却丝毫没有阻挡粲童鞋向着书法家迈进的脚步!
从此,阿粲每天在墙上悬腕练字。这时,我们就不知道他写字用的究竟是墨汁、是酱汁、还是什么汁水?反正想来,都是满满的画面感!
虽说别人研习书法废纸,阿粲练字费墙,但是必须要感谢“练习的力量”。经过如此痴迷的勤学苦练,阿粲的笔力大进,飘逸遒劲,名气大噪!乡里的长者们都感到惊奇,一个缺纸少墨的娃儿功力如此精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至于很多人开始送子弟跟随阿粲学习书法。这书法牛人的粉丝,自然是要在“多”字面前加好些个状语词汇的。前前后后追随阿粲学书的竟达百人,想来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书法培训班”的规模。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人家正式升格为粲老师啦!
叁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彼时,大明朝的皇帝轮岗到了朱棣即位!历史上,永乐帝是一位从不割地、从不赔款、从不和亲、从不纳贡、从不结盟、从不称臣的皇帝。服不服?不服,就来干一架!永乐大帝的登场,让大明王朝终于开始硬气了。
然而,如此豪横的皇帝,却偏偏惜才如命。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也就是《永乐大典》开始编纂、天津卫开始设立、郑和开始姓郑的那一年。要编书,朝廷开始大规模征召擅长书法的士人入翰林院以备任用。在政坛新星、有一天是要做大明内阁首辅(注意不是首富)杨溥的推荐下,度哥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参与撰修《太祖实录》,而后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等。度老师一手婉丽端庄的字体,顷刻间迷倒了永乐皇帝。从此,度哥在“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的BGM伴奏下,开启了以“写得一手好字,彻底改变命运”的开挂人生!
度老师每天陪伴在皇帝左右,凡诏、诰、制、敕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皇帝都要求度老师书写,别人的都看不上眼。对度老师的字,皇帝真真是欢喜的紧哪,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永乐大帝时常在想,我大明朝人口足足有五六七千多万,怎么就一个“度老师”,遗憾啊遗憾。人生即是这样,遗憾从未缺席……
集万千恩宠于一身的度老师,可是个善解人意之人。他深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的道理,从未忘记血浓于水、手足情深的粲老师。有次,趁皇帝情绪不错,便扭捏道:“臣有弟粲,其书胜臣”。
这句话还真把永乐帝惊到了。皇帝一怔,这么牛掰,那还不赶紧征了?度老师心中暗喜——阿粲啊,赶紧去给爹多烧几炷香吧,字写得好才是硬道理啊!阿哥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举贤不避亲。在度哥的引荐下,粲弟终于得以入秘阁,授中书舍人,同样赐予二品袍服,泥金象笏,累官至大理寺少卿,与其兄齐名。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十四年(1416年),沈粲由翰林院修撰升为侍讲学士、中书舍人。宣德二年(1427年),由翰林院侍读升为右春坊右庶子。正统元年(1436年),由右春坊右庶子升为大理寺右少卿,仍于文华殿书办。正统十一年(1446年),粲老师由大理寺右少卿升为左少卿,仍于内府供事。
沈粲 像
虽说年龄上差了二十多岁,不过两位老师的兄弟感情确实是不一般。曾经有那么一度,兄弟二人同在翰林,但友爱无间,不知何为“兄弟睨于墙”。有一次,阿粲得了眼疾,阿度亲奉汤药,几天不合眼,照顾得那叫一个细微。
二沈在书法上,也是各有特色,互不逞强,时人都以为难得,并称“大小学士”。对此,文人评价颇高,如陆深《题所书后赤壁赋》说:“民则不作行草,而民望时习楷法,不欲兄弟间争能也”,“明代松江书法甲天下,大抵皆源于宋仲温、陈文东,至沈度、沈粲,以书法知遇于明成祖。兄弟之间,沈度不作行草,沈粲偶写楷书,兄弟之间友爱谦恭,不以书法争能”。
“大小学士”沈度、沈粲
肆
自成风格,后世名家都说“写得好”!
及至哥哥沈度去世,沈粲毫无悬念地接替其兄,正式成为大明朝撰写官方文书的重要书家。明宣宗及英宗朝,国家大典所需要的大制作,可以说都是出自沈粲之手。
沈粲书法遒劲飘逸,尤擅长草书,学明初的宋璲、宋克,而参以钟繇情旨,行笔圆熟,意趣遒逸。其特点是亦用硬笔健豪,参以章草笔法,但燕尾的波发多短促,不作刀劈的形状,而是状如挑剔的点子,自上而下的转折处是提笔圆环,而不是方笔硬折,自下而上的转折处则方硬如削,这和宋克不同而自成风格。
丰坊《书诀》称其“学宋克而得钟(繇)体,大非其兄所及”。王世贞亦称他“章法尤精,足称米南宫入室”。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上文字,各种摘抄,说了很多,引经据典,总之一个意思,就是写得好!
晚年的沈粲,厌弃楷书,喜欢行草,得宋仲温、陈文东之三昧,门外求字者常不断。沈粲并长于诗,晚年时以诗与昆山青年诗人叶盛通信。
说了这么多,
一起来看看粲老师的书法作品!
沈粲行书致晓庵诗札卷
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80.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书自作七言律诗五首,题为《端溪砚》《龙香墨》《金花笺》《黄封笔》《笔架山》。从诗后自识可知,这5件珍贵的文房清供乃宣德皇帝朱瞻基于宣德元年(1426年)御赐之物。沈粲为此赋诗,以表达内心感恩颂德之情,并将诗篇录与“晓庵”。作品书于宣德五年(1430年),笔画俊朗劲健,与沈粲草书之遒丽风格相一致,又融入“台阁体”的端庄圆润,具有优雅明丽的韵致。
沈粲草书千字文卷
此卷书周兴嗣《千字文》以应友人徐尚宾的索求。徐尚宾,名观,字尚宾,华亭人,工翰墨,有才名,与沈粲、钱溥、叶盛等文人书家交游。沈粲此篇运笔迅疾流畅,点画遒劲峭利,表现出其晚年书法的纯熟功力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作品中明显的章草笔意表明沈粲对同乡前辈宋克的章草书有所取法,这使他的草书于遒逸之外别具古雅气质。自署书于“丁卯”,时为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作者69岁。
本幅后有清高士奇分别于康熙己卯(1699年)、辛巳(1701年)所作题跋二则,略述收藏经过并加以品鉴。高氏之后,此卷入藏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明沈粲草书古诗轴
纸本,纵83.4厘米,横33.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诗文内容为:“明星烂东方,北斗亦已旋。独宿悲夜长,空床藉兰荃。鸡鸣整环佩,思奉君子筵。君子行未归,新妆为谁妍。意疏觉去遥,只尺越与燕。含情乏彤管,何以写中悁。君如绠上瓶,妾若井底泉。不垂汲引惠,澄莹徒终年。”有文献称,沈氏兄弟情深,不欲争能,故度主攻楷书,而粲则主攻行草;粲以草书名世,被时人称为“草圣”。今观此轴,笔致圆劲,线条盘纡,行气一贯,突显出峭拔遒劲、飘逸酣畅之气韵,彰显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尽管作品没有署款,但不难看出应是其盛年之作。
沈粲《书应制诗轴》
纸本,轴,纵121.7厘米,横28.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内容是为友人书写,描述皇室宫苑,赞颂皇家园林之七言律诗五首,以用行楷书、章草及今草三体书之,其中行楷书精整,章草古朴,今草则笔法放纵。
《朱熹感高诗八首并序》
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是沈度和沈粲兄弟合作的作品。沈粲以章草书八首诗在前,沈度以楷书与章草交错、字形大小不一的书法在后。沈氏兄弟的草书很相似,但是沈粲的笔法更为轻盈和活泼,沈度的字略显凝重,特别是小字草书。
沈度、沈粲等楷书《孝经》册
纸本,纵21.8厘米 横13.1厘米,现藏首都博物馆,此册由沈度、沈粲、黄养正等十余人抄写《孝经》全文,黄养正书序,其后每人一章,末尾有邢恭跋语,述其原委。
据史有记,沈粲为人端厚,谦虚内敛,奖掖后进,又品性高逸,不拘小节,自号“简庵”。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就是沈粲年七十岁时,致仕还乡。他将皇帝所赏赐的金银用来营修老家的房屋,时常和亲族朋友们在堂中宴饮,一家人其乐融融。景泰四年(1453年),沈粲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皇帝感念,遣官谕祭,足见殊荣。
兄弟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沈度与沈粲的地位极高。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除了对兄弟二人高尚人品赞誉有加外,更多的还是他们的书法作品。有明一代,二沈的书法经过皇帝的推动,很快成为流行全国的书风,并发展为日后的台阁体(馆阁体)。由此,也达到了古代金山文人于当朝当世对全国书法影响的巅峰!
说到这儿,作为金山人的你是不是满满的自豪感!有人说,回眸是世间最美的画卷。今天,我们在二沈的书法里,等到一个六百年回眸。哥为高山,弟为流水,兄弟俩用世间最成功最美好的表白方式,让你成为了他们的风景。
故事的结局延续到今天,那必定散落在开满鲜花的查山上,镌刻在大石头的传说里。而沈易则可以骄傲地说,我不拼爹,若论拼娃,金山几人能胜出?
原标题:《【金小博说】若论拼娃,谁人牛过金山沈易?But,他没福看到俩儿撑起大明书法天花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