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报:《大秦帝国》《大明王朝》等历史正剧走红并非偶然

兰弋雪/解放军报
2017-03-05 14:29
舆论场 >
字号

随着古装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的热播,以及《大明王朝1566》经过画质修复后在优酷网的重播,历史正剧在暌违近10年之后,再次凭借庄重醇厚的故事品质、沧桑悠远的历史意蕴,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更在网络上赢得了许多年轻粉丝的“良心”推介,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回暖之势。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一部优秀历史正剧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够“以史为镜,资政育人”。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市场浪潮的冲击、多元文化的浸染、泛娱乐业态的狂欢,一些地方卫视平台热播的多为戏说“古装剧”,少有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只有披着华美古装的宫斗、穿越、偶像、言情等戏说套路,却鲜见潜心深耕民族历史的诚意之作。

观众追剧,可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些古装言情、仙侠、玄幻等高度类型化题材的确拓宽了古装剧的边界,安放了受众普遍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也给观众带去了多维别致的情感体验。但历史正剧作为古装剧单元中气度最为恢宏、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王者”,其创作者和播出平台有责任和义务秉承“创作自觉”,自觉以“资政育人”为担当,积极实践历史正剧的艺术创新,用历史正剧的创作标高给种种影视乱象打一针镇静剂,用历史正剧的匠心精神引领影视行业的创作风尚。

这一波历史正剧的回暖,不仅给影视工作者带来具有正面意义的启发,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年轻受众对影视作品审美趣味的延展升迁和自主表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网刷出了9.5的高分;而《大秦帝国之崛起》则获得8.7的豆瓣评分,并在一家主流用户多为青少年的网络社区持续引发观剧热潮。众所周知,豆瓣是文艺青年的集散地。这两家网站在年轻受众中具有广泛的传播影响力,很直接地反映出年轻受众的喜好与认知。他们对于《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的好评与关注,非常令人欢欣鼓舞。这说明,在网络娱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的年轻人对高品质的历史正剧,不仅喜欢,还非常识货。

实际上,这一代青少年大多生活殷实,受过优良教育,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典型的“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对国家各个领域的进步发展都投之以热切目光,具有天然深厚的爱国情怀。在他们眼中,璀璨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既闪耀着泱泱华夏的过去荣光,更昭示着巍巍神州的未来辉煌。可以说,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空间,定然不是冲刷淹没历史正剧、主旋律作品等严肃文艺创作的汹涌浪潮,而成了其慧眼识珠、火力全开的时代推手。

仔细观察,历史正剧的再度翻红,并非偶然。除了其自身保有的好品相之外,覆盖网络、深接地气的推广策略则为消融历史正剧与年轻人的“代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以电视台为主导的收视体系中,历史正剧一直有其核心受众群——大多为热衷历史的中青年观众。而90后、00后青少年,因为缺少对民族历史的通透了解,要参透其中故事逻辑和人物设置会有不同程度的知识壁垒与鸿沟,以致缺乏兴趣和“代入感”。再加上,长期霸屏的古装偶像剧、宫斗剧、言情剧、传奇剧等通俗作品,碾压了历史正剧应有的施展空间,稀释了历史正剧在人文向度上对年青一代的浸润滋养。所以,历史正剧与年轻人的“代沟”或深或浅地存在,但并非不可逾越。

比如这次,除了登陆央视,《大秦帝国之崛起》还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10家视频网站在线播放,瞄准“网生代”年轻受众展开“全网推送”,实行网台联动、打通分众渠道,使之在各种终端上随手可及。同时,网站视频的弹幕互动分享,加速了粉丝对剧作“滚雪球式”的自主传播。而《大明王朝1566》曾在2007年湖南卫视播出时以收视惨淡告终,从此历史正剧在荧屏上日渐没落。如今,该剧在豆瓣网酝酿了近10年的好口碑,沉淀了一大批忠实拥趸,一经网上复播,便在沉寂多年后立即焕发出第二春。这般动作,既为蓄势爆发,也是试水之举,且成绩斐然——自2月中旬至今,《大明王朝1566》在优酷付费会员频道收割4千多万的点击。另外,这两部剧都注重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推行亲民宣传,围绕剧作升级打造各类“人物表情包”“片花特辑”“趣味剪接视频”“背景史实解读”等宣传物料,并与众多新媒体、自媒体打成一片,赢得舆论关注、引爆口碑效应,使历史正剧在宣发途径上面貌清朗、气质亲和。

从历史正剧的“网上走红”可以看出——近年来,视频网站的兴起,及其对内容制作的深度嵌入(比如网剧、网络大电影和网络综艺),为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推力,使得“网台联动”“网院链通”成为许多影视作品必选的打开方式,久久为功地开发出更庞大的观众体量,寻找到更广阔的效益出口。在中国影视产业急速迭代升级的当下,在强调“文化输出”的大国语境中,90后青年影评人杨文山认为:世界舞台上,在艺术品质上能和欧美日韩电视剧等量齐观,同时能够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产电视剧,历史正剧应是“第一梯队的种子选手”。

诚然,和时下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唐荣耀》两部古装玄幻、传奇剧相比,《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这类历史正剧的收视、流量数据还略显“单薄”,其热度也不是完全地攀高至“沸点”。但对此不必苛求和感到犹疑。其实,在文艺百花园中,历史正剧的兴旺与平台(泛指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责任担当有很大关系。在健康开明的影视产业环境中,像历史正剧这类严肃作品无需和通俗作品进行比照竞争。毕竟,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天地。正如影视产业研究学者李星文所说:“爱看历史正剧的观众一直都在那守着。只要各大平台以正常的频次和比例播出历史正剧,就是复兴,就是功德,就会星夜发芽、风雪吐蕊,于无声处提升国民的思考力,涵养国民的精气神。”

(原题为《告别虚无 少些戏说——历史题材,正剧理应“回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