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评论员:代表委员频提“二孩补贴”,绝非为解决奶粉钱
2017年中国两会时间已经开启,民生类话题依然是热度难减的焦点。今年,多位代表委员都针对进一步完善二孩政策提出建议,其中,发放“二孩补贴”不约而同地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内容之一。
曾五提“全面二孩”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呼吁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则建议,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发放生育补贴,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建议,给予生育二孩的家庭进行补贴,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探索引入保险解决家庭二孩生育的经济压力……“二孩补贴”被异口同声提及,显然不只是为了解决“孩奴”家庭的奶粉钱这么简单。
下面这两组数据,已经说明不少道理:一是2015年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2015年增加195万人,其中800多万都是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45%。“十三五”期间是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期,预计年出生人口在1700万人至2000万人之间。二是从2016年4月开始,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其他单位开展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3.3%。70%左右的父母认为,“母亲的精力”、“家庭经济状况”、“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有人帮助照料”、“父亲的精力”等家庭状况也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钳制了育龄夫妇的二孩意愿,公共财政在这个时候适当地“送温暖”,恐怕怎么说都算不得冒进。
代表委员们的“二孩补贴”如果算是民意,专家学者们的“生育补贴”也算是箴言。“对生育二孩的夫妇可酌情减免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并探索实施二孩生育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分担二孩抚育成本”——今年3月2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举行2016年科研成果发表会,其中包括该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菊英撰写的《人口结构失衡背景下提升我省生育政策效应的若干建议》。更早之前,还有有分析学者称,当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未来通过纳税等所做的贡献中约有15%会用于社会的养老,所以基于公平起见,国家可以考虑为新生小孩的家庭给予一定补贴,而补贴的总量可以占到GDP的15%左右。如果目光更辽阔一些,检索新闻可知,类似“轻信骗子二胎补贴谎言一产妇被骗6万元”、“二孩补贴骗走10万元中山民警蹲守月余抓获嫌犯”等案例,在各地已是毫不鲜见——这算骗子们都走到公共政策前头了吗?
鼓励“只生一个好”,有了独生子女费,那么,提倡“二孩家庭”,发点二孩补贴似乎亦不为过。一来,公共政策最怕口惠而实不至,宣传部门喊破嗓子,不如财政甩开膀子。二来,连外媒亦多次风传“中国考虑用奖励补贴鼓励生二孩”,2017年地方两会上,类似声音更是此起彼伏。无论是因应民意,抑或是条件储备,在老龄化急速向深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都需要正视这个并不算花边的课题。纵使“现金补贴的可能性不大”,也该在权益落地上为二孩家庭扎扎实实做点加法。
当我们深谙“老龄化”之危,亦不能忘却“少子化”之祸。计生政策的调整也好,补贴手段的转型也罢,是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了。
(原题为《“二孩补贴”意不在奶粉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