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底部徘徊近9年的“小金属”钴近来暴涨,谁在获利
底部徘徊近9年,小金属钴以暴涨行情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近三个月以来,国内金属钴现货累计涨幅已超过60%,各类钴盐也全线上涨,并且涨势一发不可收拾。钴价上涨的同时,多家券商、行业资讯等对于钴的“看多”报告也频频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段时间,是各利益方都在集中爆炒行情,助推钴价上涨。”
近日,期货界传奇人物葛卫东联手国际基金囤钴6000吨的消息在业内疯传,更是为此轮“钴热”添了不少故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向葛卫东麾下的混沌投资一名内部人士求证此事时,该内部人士表示,“已经辟谣,囤钴消息是假的。”尽管如此,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均认为,“葛卫东囤钴应该不假,只不过数量上有出入。”
除葛卫东囤钴消息引发热议外,多只概念股股价的大幅上涨也引发注。近一年以来,华友钴业(603799)股价涨幅已超过3倍,洛阳钼业(603993)涨幅近50%,市值已今非昔比。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一波“钴热”,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仍看不清方向。一方面,钴价没有波动地直线上涨让市场担忧有可能接踵而至的打压;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驱动下,也让市场大胆猜测,钴价摸到2008年高点80万元/吨也未可知。
“供需面和炒作各占50%”
大宗商品尚未全面复苏之际,小金属钴已率先启动暴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基本面转向供给紧缺确实是业内共识。钴,地球地壳丰度排名33,一般很难形成独立的经济矿床。钴的原生矿主要来自铜钴和镍钴伴生,全球60%的钴矿产出来自铜钴矿,23%来自镍铜钴硫化矿,15%来自红土镍钴矿,其他类型占比仅2%。不过,中国钴的储量占全球仅1.1%,中国钴原料基本从钴矿大国刚果(金)进口。
在下游消费方面,钴主要应用于锂电、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磁材等工业需求中。其中,锂电需求主要包括传统3C数码消费品和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全球钴消费在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占比从2014年的3.9%上升至2016年的13.7%,并且占比仍在继续扩大。而钴的另一消费增长动力来自于高温合金,不过,中国目前尚未真正爆发。
正如上面所说,钴矿主要来自于伴生,而铜、镍等大宗商品自2011年步入下行周期以来,矿企开发积极性普遍降低,随之也就对伴生钴的供给也形成了压制。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钴矿增速预计为-7.67%,其中,刚果(金)全年产量下降大幅下滑近10%。而钴需求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2016年预计增速为9.76%。在供给下滑和需求上升的情况下,2016年全球钴供给已出现短缺。
中国钴业协会则预计,2017年从现有的产量、消费量来看将会出现供给缺口,市场进入库存实质性消耗阶段,由于未来2年全球新增钴产能极少,但消费的刚性增加明显,未来库存的消耗与供给缺口将刺激钴价上涨。
钴价上涨不排除供给面改善的原因,然而没有波动地直线上涨却离不开外部因素。安泰科首席分析师徐爱东日前表示,“小品种的特性,市场的量有限,很容易受到资金的操控,有爆发的潜质”。
上海格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格派实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曹栋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钴价的上涨是几重因素叠加下的结果,基本面和炒作应该各占50%。”据曹栋强介绍,格派实业现为中国排名第一的金属钴进口商。
实际上,自2016年上半年,国储分完成5200吨金属钴收购之后,钴市场已经开始被撬动。曹栋强提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外的人士在看好这个市场,进入这个市场对钴进行抄底,推动市场的涨价。另外,民间投资也不少,跟这个行业有点关系的,或者了解钴这个品种的,或者没什么关系的,都多或多或少买了一些。”
曹栋强认为,正是在没有新增供给的情况下,欧洲、中国等比较大的基金公司进行投机囤货,“造成现货市场有一定的短缺”。
另外,伴随钴价上涨的同时,多家券商机构陆续发布“看多”钴的报告,持续推荐华友钴业、格林美、洛阳钼业等概念股。这些“看多”报告对市场而言,相当于行情催化剂。目前,这些券商的推荐股基本也已大幅上涨。尤其,作为国内最大的钴供应商之一,华友钴业近一年以来股价涨幅已达3倍之多。就在2月23日,华友钴业还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囤6000吨钴”真相如何?
有外部人士“抄底”,那究竟是谁?近日,关于葛卫东囤钴的消息流传网络。即使混沌投资内部人士对外否认,但业内人士则基本抱着“宁愿信其有”的心态。不过,被期货市场尊为传奇的葛卫东,则是以做空扬名。葛卫东曾在2015年年初亲手导演了期货铜市的“黑色星期三”,导致全球铜价崩盘。
葛卫东囤钴消息最初来源于路透社,并且早在2月14日已报道,和近期在国内发酵其实已有了时间差。据路透,瑞士专注采矿业的私募股权公司Pala Investments和葛卫东麾下的混沌投资从去年开始买入钴,他们的目标价是25美元/磅或更高。
之后,英国《金融时报》又报道,包括上海混沌投资和Pala Investments等在内的6家基金已经在去年合计买入约6000吨钴,相当于去年全球产量的17%,价值约2.8亿美元。
不过,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 采访过程中发现,业内人士对6000吨钴的真实性基本都存疑。
安泰科钴分析师刘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全球金属钴的产量去年也就2.5万吨左右,算上中国也就3万多吨,实际的需求量也不会太差,行业外要是想从终端客户手里去抢个6000多吨,实际上是哪个供应商都无法供应的。”
据刘磊介绍,全球最大的金属钴厂商,一年产量最多不过5000吨,而且跟客户、贸易商签好长单。刘磊认为,“如果基金公司靠一己之力去囤6000吨货,基本是不太可能的,这是一个市场逻辑问题。”
曹国栋同样认为,“在现货市场上你要做6000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你有足够的钱也做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钴盐等金属化工品,金属钴的需求实际并没有那么夸张。刘磊和曹国栋都提到,中国对金属钴的全年消费量基本在5000-6000吨左右,和钴金属化工品相比不属于一个数量级。但刘磊表示,“现在相当于找到一个金属钴这样一个支点,然后把比它体量更大的化工品价格也炒起来了。”
谁在获利?
基金公司的抄底,以目前的钴价来看,已算成功。除此之外,引起关注较多的即是多家上市公司市值的增加。仅春节以来,华友钴业股价涨幅已达53%。而在1年以前,公司股价则是在19元/股左右。华友钴业也是本轮钴价上涨过程中市值涨幅最大的公司。
另外,中国冶炼厂的库存重估也使得这些厂获利。刘磊分析,华友钴业、格林美等有一定库存的冶炼企业,库存价值将重估。另外,“原料从刚果过来周期一般是40天左右时间,原料采购价格一般是按照装船价格去订的,在海上运输的途中,实际上已经增值了”。刘磊还提到,“随后生产出来的化工品,价格也是随之上涨,基本上钴酸锂、四氧化三钴价格都差不多翻了一番,利润还是比较可观。”
不过,冶炼厂目前已出现惜售心态。曹栋强对澎湃新闻表示,“某一些生产商,比如生产四氧化三钴、钴酸锂等的,这些产品涨幅比较大,惜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点。”
实际上,2月底,华友钴业、格林美、金川集团三大国内最大钴供应商已一致对外暂停报价。这些生产商表示对外销售已经“没货”。
不过,相比于“看多”券商、基金、冶炼企业等,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轮钴价反转中,表现最抢眼的则是洛阳钼业。
2016年5月,洛阳钼业公告,拟以不低于3.17元/股(后因分红派息将价格降低至3.15元/股),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6.7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亿元,拟用于巴西铌、磷资产收购项目及刚果(金)铜、钴资产收购项目。
根据收购方案,洛阳钼业拟通过香港子公司CMOC Limited,斥资26.5亿美元现金收购FMDRC100%股权,后者间接持有位于刚果(金)境内的TFM56%股权,而TFM拥有的Tenke Fungurume矿区是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之一。2016年11月17日,洛阳钼业对外宣布,公司收购刚果(金)境内铜钴矿山的重大资产收购已完成交割。巧合的是,也就是在2016年11月份,钴价开启全线暴涨模式。
彼时,曾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现在谈洛阳钼业是否‘抄底’成功还为时尚早,还得看接下来市场怎么走。”现在看来,洛阳钼业“抄底”节点堪称精准, Tenke Fungurume矿区作为一座世界级、长周期、低成本的在产铜钴矿山,拥有铜资源量约2429万吨,钴资源量约222万吨,2015年实现铜产量20.4万吨、钴产量1.59万吨。
当然,大宗商品尚未整体走出熊市之际,钴的暴涨之路也让业内人士有所顾忌。曹栋强表示,“从业内的真实想法来看,大家都觉得目前这个价位都比较高了,短时间内涨上去容易赚钱,但后期风险也会很高。”曹栋强强调,春节之后的两周,市场都是疯狂的,而最近的交易量在显示,大多数人持有的态度是“谨慎乐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