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无性别公厕”遭遇尴尬,日均使用不到40人次

劳动报/包璐影
2017-02-28 18:41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遭遇了尴尬。记者了解到,投入使用近4个月来,累计如厕量4100人次左右,日均不到40人次。有市民表示,之所以使用率不高,可能与认知度偏低以及设置点较偏僻有关。

不过,上海相关部门表示,“无性别公厕”更多是对现有公厕的一种补充,目前扩容尚无具体时间表,将视市民接受程度决定。

2016年11月11日,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内,两名女性从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走出来。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赖鑫琳 图

隔壁建筑工人成老客户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浦东张家浜浦东南路口的公共绿地内,这里建有申城首座“无性别公厕”。外墙亮堂的瓷砖、门口铺设的防滑毯、干净的地面,眼前这座公厕看起来更像是星级酒店的配套措施。由于不限制性别,因此这里所有厕位都不设置“男”、“女”标识。等了约20分钟,有一名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的小伙子走了进去。推开了一个蹲厕的门,轻轻按下锁扣,厕位上方的显示灯就从绿色变成了红色,显示有人正在使用。

这个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采用大通间模式,里面包括10个不限制性别的通用厕位。从去年11月初开始投入使用,其上方有一个显示屏,清楚表明了这个公厕的累计使用量。截至昨天中午时分,上方的累计人数显示为4147人次。

投入使用了近4个月,每天从早上5点至晚间9点对外开放,以30天/月计算,日均使用量仅34.5人次。负责打扫的人员告诉记者,如厕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主要在上午,除了附近一些来公共绿地散步的市民外,近80%是隔壁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哎,有时还蹲在厕所里抽烟,弄得脏兮兮的”。

这座“无性别公厕”投入使用时,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为何会选择在这块绿地内进行试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处在改造之前就有一座公厕;二是公厕旁边是绿地的健身跑道,来往市民比较多,有如厕需求,“我们不知道来这里的市民游客,是男性较多还是女性较多,设置无性别公厕,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厕间使用,探索另一种解决男女厕位比不合理的方法”。

2016年10月25日,位于张家浜路浦东南路口的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设置的母婴专用厕所。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赖鑫琳 图

嘉定也有“无性别公厕”?

就在首座“无性别公厕”遇冷的同时,有市民发现,嘉定秋霞圃里也出现了一座“无性别厕所”。那么,使用情况又如何呢?

当天,记者来到这里了解情况。相比浦东的“无性别公厕”,秋霞圃里这个公厕面积并不算大,里面配有一个小便池、一个坐厕,外加安装了残疾人扶手。

由于其处于假山后的地理位置较偏,虽附近设置了多个指引牌,使用率也不高。多位公园保洁人员表示:“用的人不多。”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秋霞圃的这个公厕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无性别公厕”,从设施布局来看其实更趋向于“第三卫生间”,主要用于缓解父母带异性孩子、子女带异性老人外出时的尴尬局面。

已建215座“第三卫生间”

对“无性别厕所”遭遇的尴尬,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解释,“无性别公厕”更多是对现有公厕的一种补充,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建造在人流密集的场所。至于跨前一步的“无性别公厕”未来是否会得以扩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试运行情况时时跟踪,视市民的接受程度,结合各区公厕新建改建计划和服务群体予以决定。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现在出现在各大商场、候机楼、娱乐场所的“第三卫生间”,市民的接受度反而更高。据悉,这类卫生间更着力于解决异性父母、子女可共用如厕的问题。据悉,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共建成“第三卫生间”215座。

(原标题为《申城“无性别公厕”遭遇尴尬》)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