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评︱林行止:特朗普内阁均为兰德信徒

林行止
2017-02-28 15:3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特朗普政府的主要“武将”,人人有实战经验(参与1991年海湾战争以降的多次战役),有的还足智多谋、著书立说。由这些人执掌新政府的军事和情报部门,世界秩序无法不起巨变。而特朗普政府的重要“文臣”,则几乎清一色是“兰德信徒”(Randians)。兰德哲学鼓吹的是“专门利己不管他人”(也许,未来会有人考出这是兰德向“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国故”偷师!)。在笔者的理解中,美国不仅会在军事上和中国互相比拼(但愿仅限于“吹水”的层次),在意识形态上亦会斗个你死我活,而交锋的场合可能是形形色色的商务谈判。

《艾•兰德伴读》

世纪之交兴起的经济狂潮形成的新经济,奉兰德为师的“新钱”数以万计,对这种现象,笔者数度为文说之,一句话,兰德主张“绝对自私”、把“利他主义”扫进垃圾堆。有件小事必须申明,艾•兰德原文Ayn Rand(1905-1982),这是俄文本名Alisso(Alice)Zinovlerna的笔名,其姓兰德来自她用的打字机的牌子Remington-Rand,其名源自一位芬兰作家(她说自己未读过其作品,只对这一名字有好感而已),令兰德大感不快的是,不少人误读Ayn为Ann,她虽然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这种小错纯属想当然,且曾发而为文,“谆谆善诱”,说Ayn与英文的mine和pine同韵(见M. R. Gladstein编辑的《艾•兰德伴读》The Ayn Rand Companion),是艾(爱)非安;可惜号称兰德迷甚至研究兰德学的学者,仍安安不息——内地著名文化杂志《读书》2016年4月号有篇写得不错的长文,题目便叫“安•兰德与哈耶克的对立”。

《我们活着的人》

艾•兰德生于圣彼得堡的犹太家庭,1926年二十一岁时她以探亲之名乘船抵达纽约……移美短短十年后的1936年,兰德的第一本小说《我们活着的人》(We The Living)出版,反应并不理想,但她没有气馁,埋首打字机,1943年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奠定她的小说家地位;而她在国际文坛声誉日隆且吸引了大批读者(他们中不少后来成为她的追随者)的,则是1957年的《阿特拉斯耸耸肩》(The Atlas Shrugged),描述在主角高尔特的(John Galt)号召下,全国发明家、科学家、专业人士和“天才”集体罢工,结果经济一落千丈、社会失序。通过主角之口,兰德鼓吹“人为自己而活”、“人的最高目的在追求理性的自利”(rational self interest)和“自私的快乐”……一言以蔽之,兰德主张“理性”(reason)、“自我”(egoism)、个人主义,她对“自由放任”的推崇,令她成为奥地利学派的同路人[《源泉》主角罗阿克(H. Roark)以奥派第二代掌门人维塞尔(F. V. Wieser)为原型];贪婪在兰德词典中有正面意义,她的不少著述遂被暴发的“新钱”们视为贪婪的福音(The Gospel of Greed)。

“留”美十年,兰德便高度掌握英文的写作技巧,确是天才;这种得天独厚的天赋,相信形成了她恃才傲物、自视极高、刚愎自用,不会为了迁就“市场”而“降格以求”的性格和作风。结果,她的小说动辄近千甚至超逾千页(《阿特拉斯》一千一百余页),且文句长得令读者断气。她出道初期坚信通过小说塑造人物之口宣扬她的哲思,远较写成抽象枯燥的理论文章有效,如此见解也许不错,却苦了她书中的主角——他们大都口若悬河,说个不停,《阿特拉斯》的主角高尔特有一口气“说”了近六十页的纪录(从937页不停声一口气说至993页),长篇累牍,完全不为读者着想。她抨击政府和宗教,讴歌贪婪的“吸血鬼”型资本家是“人类英雄”。兰德认为,没有这些无厌地追求财富的人多方钻营,经济不可能蓬勃发展!宣扬这种哲学,在新经济潮流中成功的弄潮儿和官商勾结有道的财主从此有了精神寄托,理直气壮地牟取暴利,并心安理得地享受飞来横财!

《兰德的激情》

小说家地位“屹立不倒”后,兰德才动手把她的“客观主义哲学”(Objectivism)写成一百七十多页的小册子《自私的美德》(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这本小书由她和她的“上床弟子”弥敦•布兰登(N. Branden,1930-2014)合撰。布兰登与乃师从“入室”到“上床”,令其妻芭芭拉下堂;后来,芭芭拉将这段灵肉交缠的“欲史”写成《兰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1999年拍成同名三级电影;1966年的《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Capitalism: The Unknown Ideal)亦是师徒合作,惟因收了“入室弟子”格林斯潘(入仕成为美联储主席后,与乃师划清界线)三文,令这本薄薄结集的作者有三人。

在“政治(学术)正确”的年代,鼓吹贪婪、自利说,难登“大雅”之堂,站在“道德高地”者遂避之则吉(格林斯潘便是显例)。事实上,兰德哲学建基于反对“利他主义”(Altruism)之上;在她的思维架构中,“利他”是资本主义的天敌,她坚信“自私自利和贪婪是资本主义社会前行的原动力”。兰德的看法不无道理,不过,笔者服膺的是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揭示的“每个人心中有一个道德检查员,不断检讨、评估、反省自利行为是否利己且有益世人”。这种说法远较兰德的主张王道。

无论如何,兰德的偏激和愤世嫉俗,令她“壮志未酬”,终其一生,“客观主义”无法成为显学,她因而进不了学术殿堂……但是,特朗普当选后,情况开始逆变!

特朗普和他的主要“文臣”阁员的共通点是同为“兰德粉丝”!

《源泉》电影海报

去年4月12日,特朗普接受《今日美国》记者访问,透露他年轻时读《源泉》,对主角罗阿克(电影由加里·库珀主演)佩服得五体投地。罗阿克为名建筑师,因建成的“屋邨”与他的构想不同而将之炸毁;充满男性魅力的罗阿克令女配角“自动献身”,更令特朗普羡慕不已。

国务卿蒂勒森(R. Tillerson)在2008年便指出《阿特拉斯耸耸肩》对他影响最大,其主角高尔特主导的那场令经济萧条、政府改组的大罢工,蒂勒森认为是“人类英雄”所应为。劳工部长普斯达(A. Puzder)本为罗阿克资本集团主席,其公司以《源泉》主角为名,他对兰德的崇敬之情溢于公司名号;他公开对传媒说,曾建议他的六名子女,“先读《源泉》后读《阿特拉斯》……”中情局长蓬佩奥(M. Pompeo)也常说兰德对他有深刻影响,2012年7月29日更对保守政论周刊Human Events声称,《阿特拉斯》令他成长成熟……

而最令美国竞争对手头疼的,相信是新设“总统府(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 Navarro),这位加州大学欧文校区的经济学教授是《给中国害死》(Death By China)一书及同名纪录片的导演、制片兼主题曲作者,是个典型的兰德迷,亦是“仇中”健将;他于2009年9月2日接受罗斯福学社(Roosevelt Institute)访问时,提出美国五十大商学院应该把兰德的哲学著作列为必读书……

特朗普及其阁员,并非如今一般论者所说是乌合之众,而是“兰合”之徒。兰德哲学于今批评者众,认为利己不必顾人的政策,不但行之不易且有反效果,会令“互利”久矣的世界大乱。这种看法,不无道理,问题是行之数十年后,这批与特朗普同声同气的精英,认为美国已因此有走上衰落之路的痕迹。政治新人特朗普找来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志推行新政,成功与否有待观察,但世界秩序有变,已不可免!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