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檬:内容创业随时可以开始,传统媒体人特别有优势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2017-02-27 19:4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自媒体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份职业。《2017年中国自媒体人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5年自媒体从业人数增长达37%,2015年至2016年虽然增长速率有所放缓,但自媒体人数虽仍在增长。依托开放的网络平台,以内容为王的运营模式,让一些自媒体人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并收获了商业回报。近日媒体报道,腾讯日前确认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已经在做相关测试,近期将会推出。微信是几千万从事内容创业的自媒体人聚集的阵地,腾讯的这则消息放出后,业内人士预测,知识变现今年即将迎来井喷。

2017年2月22日,第一届克劳锐自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发布了一份题为《2016年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阐释了中国目前自媒体行业的发展生态。数据显示,当前38.1%的自媒体人已实现盈利,但大约70%的自媒体从业者月收入低于5000元,而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自媒体从业者仅占比7.6%,月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为2.8%,只有少数顶级自媒体收入过千万。白皮书还指出,2016年自媒体通过内容付费实现变现中的比例仅占5%,但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论坛上,IMS新媒体商业集团CEO李檬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知识来获得商业价值的时代已经来了。未来中国内容行业的健康状态是为内容付费,为知识付费,而广告主会更加愿意把自己的钱投放给真正拥有内容创作能力的自媒体,而那些靠侵权和盗版起来的自媒体,必将会被淘汰。在他看来,微博、微信、一点资讯和百度,越来越多的平台已经加入到了争夺自媒体的战役里,这似乎也预示着这个行业在未来三五年将会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据统计,自媒体行业内,目前完成融资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75人,而在这获得融资的175人中,至少有20位自媒体人融资达千万元以上,其中有10位估值上亿。李檬认为,2017年网红自媒体的数量会继续上升,广告主也会更加倾向于自媒体。他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整个自媒体广告市场将超过千亿规模。论坛结束后,澎湃新闻记者就自媒体行业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李檬。

澎湃新闻:你认为目前的网红、自媒体经济有没有泡沫,未来会是什么样发展的趋势呢?

李檬:现在,整个网红经济肯定有泡沫。在一个行业形成初期,它的发展一定是由泡沫驱动的。有泡沫的行业是朝阳行业,但在未来两三年里,有盈利性的网红公司仍然会火起来。网红公司、自媒体不单会是只烧钱的行业,有效运营它就会有一定的收入规模。现在来看,有虚火和泡沫,这也由于目前这个行业内有很多人并不是专业的网红和自媒体,未来这些人会被淘汰出去。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自媒体2017年的发展方向,之前你在演讲中提到“如今自媒体创业要聚焦垂直类二三线城市”,这如何理解?

李檬:任何一个行业,首先是门户特别发达,比如搜狐、新浪,继而有汽车之家、携程旅游不同类别的垂直。就现在自媒体的发展,领头的自媒体已经足够,今天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年收入一千万至三千万以上的领头级自媒体可能容纳一两千个。

如今,再做一个领头级自媒体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难度很大,可很多垂直领域却才刚刚开始,比如旅游、育儿的垂直领域,或是细分到孩子去英国留学咨询的这种自媒体发展才刚开始。现在来做这种垂直相对而言事半功倍,从商业角度来讲,中国客户也比较需要。

往下沉的方式不仅是指二三线城市,朝阳区就可以有自媒体,望京这个区域也能有自媒体,这是所谓的区块链,人有连接全网的能力,也关注身边的事。现在,自媒体领域创业不必一定要做全国范围的内容,毕竟广告客户不可能都是全国的品牌企业。但如果把望京自媒体做好,那里有几百家餐厅,也会带来几千万的收入,这是未来三五年自媒体可能演进的方式。

我个人认为自媒体整个市场的规模真的很大,但其实目前从业者仍不够,自媒体数量也还不够。

澎湃新闻:都说2017年是短视频、直播发力的一年,做自媒体创业是否应当加入大军当中,去占得一席之地呢?

李檬:短视频、直播现在各个平台都希望做,这可以增加用户停留的时间。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微博都在推短视频、直播,今年他们内容爆发量很大。2017年短视频、直播内容都会涌现出来。

我认可2017年是短视频、直播的元年,因为平台数量多,用户数量多,但是不是这个行业成熟的一年?现在来看,它还是虚火,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更迭沉淀的过程。

自媒体人自制视频节目实际上特别难,但一家自媒体在核心能力有所增强的情况下,透过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来表达是可行的,比如我今天写了一个报告,可以用视频形式播出来,但核心还是内容。

澎湃新闻:现在,直播似乎特别火,据一家咨询公司统计中国2015年在线直播平台就有接近200家,但到去年已经有将近一成的平台倒闭了。前段时间,一家叫“光圈直播”的网站倒闭了,不知你是否有关注到?有人说现在做平台投入大、变现难,直播网站的倒闭潮或将来临,你怎么看?

李檬:我认为平台最后肯定少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平台。比如直播有三五家,内容类的现在微博一家,微信一家,本身相互有一个差异性,因为提供内容的平台分散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会增加成本,而且内容不集中。我觉得平台几家就够了,剩下的会慢慢死掉。2013年、2014年讲创业,做直播平台、内容平台也许还有机会,但今天来看可能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平台在这里得到的利益最大,它们像是城市开发商,自媒体人进来租店铺经营生意,平台做网络把自媒体连起来。做生意的地盘不可能越切越碎,一定会是整合的。这几年,平台会有洗牌。但是,我认为内容创业随时可以开始。

澎湃新闻:自媒体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他可能没有能力把自己推向市场,因此很多人会寻求合作,成立一个小团队。以你的经验判断,自媒体人合伙创业最可能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李檬:合作一定要把商业利益分配事先说好。中国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编剧最火,编剧不干剧就停了。但在中国,跟人家合作开始很好,一旦火了,有些人就会觉得内容不是最值钱的,你不就写点东西吗?这是源和本的问题。做自媒体可以和别人合作,但谁在里面做主导很重要,要事先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和协议,有很多小工作室的确就是因为这个掰了。这也是中国很多自媒体人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股权不清、产权不清。

澎湃新闻:当自媒体这个行业往前走的时候,其实产生了很多给“站在局外的人”机会。在你看来,自媒体的产生是否给更多人带来了以知识换金钱的公平机会呢?

李檬: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会是付出最多的人挣到更多的钱。原来的机构挣的是传播的钱,它靠内容挣传播的钱,但如今这个链条肯定会改变,而且在中国这种改变会来得更快,中国人太愿意创业了。最早搞淘宝的人,都是在社会不如意的,开不起实体店就去开了网店。如今有些转行来做自媒体的人也是一些行业里郁郁不得志的人,但现在他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吸引了粉丝。

如果一个社会里有人想改变,那个人一定属于不安分的少数群体。他把现有的否定掉,去做一件别人认为不可能成的事。有时循规蹈矩的人很难成功。但你不愿意改变,却会被趋势打败。

IMS集团现在就是想去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媒体市场,我们不可能垄断这个市场,平台需要赚钱,但我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让几万自媒体人有公平的机会获得广告收入。

澎湃新闻:很多人认为自媒体其实没有吹嘘的如此赚钱,你怎么看待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李檬:我觉得自媒体里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业自媒体,24小时就干这个事。另一类是半专业自媒体,兼职时间写一写。现在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是半专业转过来的,由于赚到钱了。我可以说几乎所有专业自媒体都是赚钱的,至少不亏,但专业自媒体占到整个自媒体总数的比例不到5%。剩下一些半专业自媒体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经过包装,这种100%都不赚钱。在半专业的自媒体中,有一些人有自己明确的主题,这种会有出路,能赚到钱,不过只是多少而已,这还是跟投入、策划相关。

澎湃新闻: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媒体人离职干起来自媒体,这似乎是在试图改变一种传统观念。你怎么看待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李檬:我上大学的时候,想不明白搜狐这种公司靠什么赚钱。现在,网络广告有三千亿的份额,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还有千亿的市场。今天做一个自媒体,保证每年收益有固定的增长,但是同样我们去做一本杂志,难度会是十倍。

我认为未来媒体必然会重构。时政类一定是政府管控,这是一个规则,我们没有内容采编权。但是干行业媒体的,比如IT行业、互联网行业,如果对行业趋势了解,做自媒体有一百个CEO粉丝,每年差不多就能赚一百万。你每天接触这么多IT人士,每个人关注一下,未来链条形成了,在IT行业300个自媒体让三万人知道就够了。

这是个重构的机会,今天创业太简单了,门槛特别低。我觉得自媒体是一种个人品牌,让用户对他更容易认同,这是传统媒体需要很长时间来建立的。

澎湃新闻: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去做自媒体创业更容易成功?

李檬:我认为最起码你喜欢,且愿意去表达,这就会事半功倍。我见过很多自媒体,并没有很多专业性,也许他是公务员,喜欢研究军事,又特别愿意写,就做得很成功。所以我认为首先是爱好,剩下才是包装、定位,有的运气好一些,成长快一点,有的成长慢一点,但做内容一定不会没有结果。

其实,我觉得未来传统媒体人特别有优势。早几年,传统媒体人太舒服了,很多人看不上这块。但回头来发现现在一些自媒体人,没有他们写得好,但都靠内容赚了钱。真正写东西的人是核心价值。现在一些自媒体人的确不是写得有多好,而是他比别人入门早,但我觉得这还会有一轮更替。

好的自媒体一定有自己的商业逻辑,知道他为谁服务,赚谁的钱,粉丝是谁,这很重要。

我认识一位女士,以前是一个英国基金的合伙人,很年轻她就不干了,业余时间帮一些想去英国留学的小孩找学校。后来,发现咨询她的人越来越多,比干基金更赚钱,她就转行做这个了。她这种特别容易成功,因为需求很明确。一聊到孩子去哪留学,去英国还是去美国,或者选择北京哪个幼儿园,这一类内容很容易形成口碑。当然,她的成功也跟事前的包装,衡量好了自己的能力相关,这也要看有没有资源把事情做下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