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英博物馆百件藏品巡展到中国,可惜没有女史箴图
2017-02-27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钱成熙
3月2日起,“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将有9件来自中国的文物,有点可惜的是不包括女史箴图。
在大英博物馆编纂的丛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介绍了100件影响人类历史的大英博物馆藏品。此次巡展以这本书为基础,围绕“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文明都脱离不了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和影响发展”的理念,选了具有代表性的100件馆藏文物参展。
虽然脱胎于丛书,但是亮相国博的百件展品不会和书中的完全一样。其中,45件(套)与原书相同,其余55件(套)里,部分是同类展品,还有相当一部分则与原书没有关系。
重要展品
大洪水纪录版
出土于伊拉克,年代在公元前800-700年。它的内容是世界最古老长篇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中的一章,以楔形文字记录了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大洪水”故事。丢勒《犀牛》
这件版画源自一位印度无名画家的作品。当时的欧洲无人见过真正的犀牛,包括版画家丢勒本人。直到十八世纪晚期,欧洲人还普遍认为这幅画作代表了犀牛真正的形象。这是艺术史和人类交流史上有趣的一章。刘易斯岛棋子
被发现于苏格兰刘易斯岛,时间约在公元1150至公元1200年,是由海象牙精心雕刻而成,被视为欧洲文明重要标志。这些棋子的形象反映着中世纪时的权力结构。兵是没有具体造型的,仅仅是一小块直立牙板。它们代表了中世纪欧洲被粗暴强征充军的农民。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在他人眼里没有个体的身份,因而象棋上的这些兵都没有身份特征。国王坐在宝座上,膝盖上放着一把宝剑。而王后右手托腮,望向远方。中世纪时,象棋中的王后一次只能斜着走一格,力量并不大,所以也是这样”忧郁的”形象。
中国文物良渚玉琮
良渚出土了大量玉器,许多随着盗掘和贩卖流落海外,光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就藏有200多件。大英博物馆也拥有专门的良渚文化展室,参展的这件玉琮是大英博物馆唯一的良渚玉琮藏品,也是目前所见的最高玉琮,高49厘米。沬司徒疑簋
常被称为“康侯簋”,是最著名的周初青铜器之一。该器传于1931年出土于河南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后流散到英国。簋铭印证了《左传·定公四年》关于卫国初封情况的记载。
刘庭训墓文官俑刘庭训是一位唐朝将军,死于公元728年,死后归葬洛阳。1920年代他的墓被发掘,1936年大英博物馆购入了这批唐三彩陪葬俑,共12件。此外,参展中国展品还包括元代的青花瓷盘和龙首双耳瓶,中国产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等。国博还将准备神秘的第101件展品,在展览开幕当天与观众见面。
缺席的女史箴图
说起大英博物馆中的馆藏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可能要属绘画长卷《女史箴图》。这件作品传说由东晋顾恺之所绘,现代学者则普遍认同它可能绘制于5-8世纪。它是中国现存已知的最早绘画长卷之一,清代时收藏于宫廷,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盗,后来被以25英镑(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00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大英博物馆。现在故宫收藏的女史箴图是它的南宋摹本。由于脆弱,这件名作始终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库房中,很少露面,这次也没有参加百件文物巡展。不过,在2014年一次特展之后,大英博物馆每年会将它展出八周左右。今年的公开展览时间是2月23日-3月15日;7月20日-8月16日,你可以在“书法和绘画”(91a)展厅找到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