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吸粉700万的美国“90后”,他眼中的中国人多有趣?

2022-01-14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收录于话题#文化漫谈 47 个 #热点聚焦 50 个

就在昨天,2021年B站(哔哩哔哩Bilibili)“百大up主”正式揭晓,作为汇集青年人关注的潮流、文化、知识、趣味的聚集地,B站每年评选出的100位博主都在自身领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并取得较大的影响力。

其中,美国籍博主“我是郭杰瑞”已经连续三年上榜了▼

| 截图来源:郭杰瑞视频“深入大凉山悬崖村,对比中美扶贫区别在哪?”

B站的颁奖评语是这样的:

“他深入大凉山悬崖村,揭开扶贫工程的一角;他去横店当群演,体验影视行业底层的不易;他去快递驿站工作,对比中美物流差异……中文八级助他无缝融入各地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图景。”

“90后”美国青年郭杰瑞,为何会在中国成为“网红”,拥有将近1000万粉丝,并多次接受央视采访、与央视对话呢?

喜欢他的网友认为,他能以“理解、尊重、求同存异”的态度看待中国的人和事,分析中美差异,向中西方世界传递自己眼中的中国文化。

| “央视新闻”对话视频博主郭杰瑞

01

“西洋镜”下的偏见与真实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就如宋修见教授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中提出的观点:

“比起内部的审视,在来自异域的镜子的比照之下,我们对民族整体性格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更为客观准确。”

在郭杰瑞一期早期视频中,他探访一些子女在外地上学工作的老年人,对比中美老人的养老差异,得出了结论:

中国的老人不一定需要身体上的照顾,但需要感情上的照顾——情感高度链接而成的羁绊,确实是中国式亲情。

而在点击量超过400万的视频《深入大凉山悬崖村,对比中美扶贫区别在哪?》当中,网友们也随着郭杰瑞爬上大凉山上偏僻的“悬崖村”,更具象化地了解到中国投资教育和经济,“授之以渔”的扶贫理念,这跟美国的“扶贫”思路显然有很大的差异。

今天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已经如此便捷、寻常和普遍,不同文化曾对彼此的偏见、误解和刻板想象,这才一点点被逐渐打破和扭转。

实际上,在早期来华西方人的所著论述中,异域文化看待中国经常带着“有色滤镜”。

来华的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在1872年的《中国与中国人》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论断:

和欧洲各国相比,中国是一个冷漠迟钝、不思进取、懒散懈怠、缺乏生气的民族。

但这样的偏见并非“一家独大”,基本上同期在华的英国传教士麦高温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触:

我越是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内部, 我的心就越是被他们深深吸引。他们确实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民族, 在充满欢乐的时刻,在笼罩着悲哀的时刻,以及在激发起正义感的时刻,他们都证明了自己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品质。

实际上,要准确描绘出“中国” 和“中国人”的形象,不用说外国人,即使中国人也未必做得到。因为纯粹客观而整体的认识与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无论这些来自外部描绘的形象无论是美是丑,是清晰是模糊,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究竟什么样?这是这些“西方视角” 之于我们的根本意义。

| 摄图网版权图片

02

中国人的性格,如何概括?

一个“老外”真的能写出“中国人的性格”吗?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19世纪末写了《中国人的性格》,那时我们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也已有四亿多同胞了,他的概括究竟准确吗?

| 来华传教士明恩溥所著《中国人的性格》图书封面

据宣传介绍,“这本书影响了世界近百年的中国观”,而且是历届美国总统的必读书,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

厦门大学教授周宁在序言中写道:

我们不能盲信史密斯的观察和叙述都是事实,但也不必怀疑其中有事实有道理。……异域文化的目光是我们理解自己的镜子。临照这面镜子需要坦诚、勇气与明辨的理性。

宋修见教授称,他在无数次讲课中提及这本书时,大多数学生或学员都一脸茫然。

但当他把书中目录“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勤劳刻苦”“讲究礼貌”“漠视时间”等条目在课件中展示时,尤其请大家对照目录所列二十多种性格特征,看看自己和周围亲朋好友身上是否有这些性格体现的时候,每一次都能感觉到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顺而不从”是大家比较有共鸣的一点。

因为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顺而不从”的情况太寻常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父母、老师、领导等明明说得不对,但通常先点头称是,然后再“从长计议”,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和“为尊者讳”啊!总不能让父母、老师和领导“没面子”吧!这也就是书中第一节“保全面子”的内容了!

| 摄图网版权图片

明恩溥在书中写道: “如何做到有‘面子’,其技巧和造诣往往是西方人所望尘莫及的。”这恐怕还真不是谦虚之说。

03

“深沉”和“淳朴”的中国人

明恩溥的书出版后不久,被称为“文化怪杰”的民国大儒辜鸿铭便也在《字林西报》上开始发表英文文章谈中国人的性格。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

事实上,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 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deep, broad and simple)。

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以外, 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

辜鸿铭还很不客气地写道:“我力图说明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外国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然后更为直接地例举了明恩溥,认为明恩溥“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

实际上,今天很多人更认可明恩溥对中国人性格的一些概括, 而不大理解辜鸿铭所提出的四大特征。比如“深沉”和“淳朴”,从字面意思上看,这甚至有一点自相矛盾。

但应该说,作为一位学贯中西、能倒读英文的硕儒,辜鸿铭对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

| 《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

就以“深沉”和“淳朴”而论,何天爵在《真实的中国问题》(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一书中写道:

任何把天朝当作孩子的人都会发现他非常有成年人的气质。

而任何把他当作成年人的人却会因为发现许多孩子的特点而惊讶。

“不够深沉”的美国人何天爵以观察者的角度和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中国人的“深沉”和“淳朴”。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本民族所不具有的性格特征,就越容易在其他民族身上发现。所以,坦诚与理智地照一照来自异域的镜子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End-

原标题:《吸粉700万的美国“90后”,他眼中的中国人多有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