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房价“腰斩”,“环京第一镇”为何楼市神话破灭?
有一个地方,最近4年,房价一直持续往下。如果从2017年3月份的高点算起,大量楼盘价格都“腰斩”甚至“膝斩”了。
因为房子而上演的各种离奇故事在这里更是层出不穷。从“房子免费送”到“断供”再到炒房客大溃退……近期这里的楼市频繁被刷上网络热搜。
这个地方就是曾经炒房客的“乐园”,与北京副中心通州仅一河之隔的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
燕郊楼市究竟发生了什么?
四年来,房价“腰斩”
燕郊曾经是炒房客的“乐园”。因为跟北京市中心距离只有30多公里,燕郊成为很多“北漂”买房落脚的第一站,被称为“环京第一镇”。
2012年时,燕郊的楼盘均价每平方米仅七八千元;20多公里外的北京东四环,二手房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4万-5万元,如果没有“房票”(有北京户口或者5年社保)还买不到。巨大的价差,让燕郊的吸引力大增,在北京工作,在燕郊生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盯紧这块“肥肉”的还有炒房客。不少人疯狂动用杠杆购买多套房,等待升值变现。需求疯狂上涨,让燕郊房价一路“开挂”,2017年的最高点,有些小区房子的单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4万元了。
2017年,一切疯狂戛然而止。燕郊所在的河北省三河市出台限购政策:“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3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要知道,会在燕郊买房的人大都在北京工作,他们既没有当地的社保,也很少有人为了买房专门落户在这里。没人接盘,房价自然大幅下跌。
贝壳研究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燕郊的二手房均价就开始不断下跌,2018年跌31%,2019年跌2%,2020年跌8%,2021年跌2%。简单计算一下,相当于4年跌了43%,接近腰斩。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在2020年底的时候就公布过一份各个城市距离当地最高房价的跌幅排行,其中燕郊所在的廊坊跌幅排在第一,房价相比2017年4月份的高点跌去46.9%。
2021年,廊坊还是处在跌幅榜前列,房价又跌去11.6%。如果简单叠加,廊坊距离最高点跌幅甚至接近60%。
断供、“白送”……房价下跌众生相
如果现在的房价已经低于买房时贷款的金额,甚至低于剩下的还款额,会怎么样?
有网友自曝,2017年以426万元的价格在燕郊买房,贷款近300万元,但现在房价跌到240万元。即便把卖掉房子,还欠银行40多万。这位购房者称,自己选择断供,但却由此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4年相当于给了170万元的“租金”外,断供之后,还要额外承担罚息、律师费等,接近19万元,并且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这一消息引发网络热议,不少在燕郊购房者在网络上表示,自己买的房子,还没拿到房产证,相比购房时售价已经跌去几十上百万不等。
在燕郊居住多年的申兵(化名)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自己身边断供案例并不多,但如果在房价高点、加高杠杆入市,房价下跌确实会面临巨额亏损。目前燕郊二手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1.5万元至2万元左右,相比高点确实已经跌去近一半。
此外,近期燕郊大量法拍房也被曝出拍卖价格远低于当时的购入价。这两年,更是时常听到燕郊房主“免费”送房的新闻:只要继续还房贷,房子直接过户不要钱。
燕郊,还能买房吗?
其实,2018年的大幅调整之后,近几年,燕郊多数小区二手房价基本处于横盘状态。但楼市预期仍未转暖。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燕郊商品住宅成交516套,成交套数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11%。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85万元,环比下降7%。目前房价还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
既然房价已经跌去不少,能在燕郊买房吗?
主要看两点:第一,燕郊当地产业和公共配套能不能跟得上,以及京冀一体化的程度。完善的产业才是人们选择到一个地方居住、生活的关键。此外,孩子上学、家人就医、休闲娱乐等都需要发达的公共配套才能满足。如果没有这些,光靠来自北京的外溢需求是很难推动楼市持续发展的。当然,这些配套要跟上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实现。
申兵说,在燕郊的生活还算方便,但最大的问题还是通勤时间太长。他每天往返北京工作地的时间大约在4-5个小时,如果遇上疫情因素,需要检查,时间可能更长。这让他在工作之外,难有其他时间,影响生活质量。
去年6月份,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河北段工程在燕郊正式开工建设。通地铁之后,燕郊到北京的通勤时间有望缩短,燕郊部分楼盘的吸引力将有所提升。
第二,限购政策是否会放松。虽有地铁“加持”,但通车仍需一定时间。短期来看,北京外溢需求如果不能进入燕郊楼市,那么想要房价重回高位,恐怕很难。
(原题:《房价“腰斩”,“环京第一镇”为何楼市神话破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