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展讯|在上海这座城市第一次遇见浑厚的李老十画作

小松,李树
2017-02-26 09:0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编者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此次评点的展览有“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纪念展”李老十用10年画了其他艺术家一生的画;50岁才卖出第一张画的上海爷叔余友涵的艺术收藏系列展;有点摸不到头绪的“转媒体”展;卢浮宫的“维米尔与风俗画流派”展出了维米尔三分之一的存世作品。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古槐书屋——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纪念展

地点:徐汇艺术馆

时间:2月18日-3月5日

票价:免费

点评: 李老十已经辞世20多年了,这样的展览在上海出现几乎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惊喜,虽然到展厅阅读作品顿生悲凉悲怆之意——这是一个让人看得到生命之力与生命挣扎的展览。李老十首先是一位有着人生境界的文人,然后才是画家。他的一笔一墨,无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透明地看得到他的传承与取法,看得到他人生的种种境遇与困顿。假以时日,李老十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可惜,他走得太早了。他的一些笔墨的境界其实仍在提高中,然而,这样已现浑茫苍厚的画作也是一面镜子,映得出当下不少画家的小气与萎琐,也让人知道,中国画真正的魅力其实是属于生命中真正的性情的。

评星:四星

此次展览于2月18日开幕,恰逢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纪念日。这也是90年代自杀的李老十的作品第一次在长三角地区展出,共展出他1986年至1996年创作的精品佳作40多件,涵盖了罗汉、残荷、鬼打架等多个系列。

李老十1989年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

在徐汇艺术馆的两层小楼里,观众几乎和李老十的作品零距离接触,艺术家的笔触和飞扬的激情在敏感的宣纸上显露无遗。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李老十既受中国传统文人画梁楷、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人影响,也受西方现代主义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影响,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文人画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即在突出变形表现的同时,也重视笔墨的表现力。 在艺术界太多体制化矫饰、商业化煽情的当代,李老十的作品给我们诸多启示。他追求个性和创造性,但不轻易抛弃传统,不以相对主义的态度看待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创造。不囿于写实主义,不排斥借鉴西画,更有着强烈而自觉的传承文人画传统的意识。

《罗汉-4》 111.7×81.2cm 1993

维米尔与风俗画流派的大师

地点:法国卢浮宫

时间:2月22日-5月22日

票价:15欧

点评:维米尔留存至今的作品共35幅,而此次展览便汇聚了各国博物馆收藏的12幅,是迄今为止展出规模最大、展陈质量最好的维米尔大展,任何曾被他画作中那些诗意的瞬间所着迷的人们不容错过。

评星:四星半

随着好莱坞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女人》,维米尔的绘画被公众熟知。在电影之外,维米尔曾是一位遗忘两个世纪的艺术大师,直到1950年代,才被法国艺评家杜尔发现,正在法国卢浮宫的“维米尔与风俗画流派的大师”云集了维米尔12幅画作(其中包括倒牛奶的女仆、持天平的女子、弹琵琶的女人),探索维米尔与荷兰黄金时代其他画家之间的令人着迷的关系网。

尽管维米尔的画早已通过印刷出版被广泛传播,但面对原作,观众更能读出其用笔用色和细节描绘之精妙。

维米尔,织花边的少女,1658-1660

但因维米尔作品展出仅12幅,所以在展厅内,每一幅令人惊叹的维米尔画作旁边都放置了几张同时代的其他17世纪荷兰画家的作品,这使观众在移步下一张维米尔的杰作之前,不得不忍受一些平庸之作。

尼古拉斯·美斯,缝纫女子,1655

但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更映衬出维米尔作品的与众不同,大卫·霍克尼等认为维米尔使用了暗箱技术使他的作品更为真实。这不无道理,但维米尔笔下创造出独有的蓝色和黄色,灰色和银色等纯净而陌生的颜色让他的绘画充满诗意,维米尔画面的特别绝不仅仅因为运用了光学技术,他的画中蕴藏这一个特别的灵魂,透过和煦的阳光,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内心。(松)

余友涵: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6年12月24日-2017年3月26日

票价:免费

点评:看余友涵的作品,会让人联想到金宇澄的《繁花》。他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上海爷叔,深入时代,关切社会,又保有冷眼审视的生存智慧。

评星:四星

他的政治波普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即便如此,他似乎总是和时代潮流保持着步点上的距离。

看余友涵的作品,会让人联想到金宇澄的《繁花》。他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上海爷叔,深入时代,关切社会,又保有冷眼审视的生存智慧。

余友涵1943年出生在上海,据说他卖出第一幅画的时候已经50岁,所以至今还保持着改革开放以前的消费习惯,节俭平淡。在本次回顾展以前,我对于余友涵的印象是政治波普和“圆”,仅此而已,具象和抽象,入世和出世,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作品,勾勒出这个艺术家独具特色的市场面貌。

“啊!我们”系列展厅

这个展览的现场却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政治波普的缺席,在早期的抽象作品之后,下一个展厅,扑面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塞满墙面的“啊!我们”系列。策展人试图在用这种呈现方式,把艺术家的深情充分表达出来。紧接其后的,是“沂蒙山”系列,艺术家更是醉心于描绘这个世界尽头小山村的落寞景观,反复探索自己的表现方式,把时代的流行语汇抛诸在侧。他在近期又回归了抽象,给自己的艺术生涯画一个圆。当东方之星沉没的消息传来,他把小人画在自己的抽象作品上,仿佛是深邃夜空中捅开的亮洞。

余友涵以自己的方式关切社会,对他来说,国外艺术评论人的解读、市场上收藏家的追捧,似乎与单位领导的点评、家人老伴的叮咛,共同汇流成外界的声音。他坦然接受,或许不以为然,于是他亮出了上海爷叔最后的利器:不响。

这次回顾展呈现了在学术的领域和市场的领域,同一个艺术家也许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本人需要拥有自己的世界。(树)

聚场——转媒体艺术展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时间:2月24日-4月14日

票价:50元(3月5日 、17日、25日18:30 演出《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单场票价:120元,三幕联票:240元)

点评:深入容易,浅出太难。整个观展过程中,观众似乎一直是在被“教育”。展览不断地告诉你这个可以是转媒体,那个也可以是转媒体,你似乎模模糊糊看清了某种面貌,却摸不到边界。评星:二星半

“转媒体”一词看来新鲜,观其英语“transmedia”其实就是这两年来谈得很多的跨媒介。

也许从“跨”到“转”的一字之差少了一些侵略性,多了一份交融。策展人杨青青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据说最先提出了“转媒体”这个概念。导览时她反复强调这是一个打破“白立方”的展览,我的理解上,这种打破还仅仅处在对单一门类展陈的打破上,而非对于美术馆“神龛”地位的打破。

山水离歌

选取的作品有的本身就具有多重媒介的混合体质,展览也涵盖了当代艺术所涵盖的大多数门类。其中有不少创意和展陈效果非常棒的作品。比如二楼展厅一隅,名为《山水离歌》的作品是由15架来自浙江诸暨的织袜机被柔软的丝袜重新包裹,15束聚光灯分别照射,在漆黑的布景下仿若舞台上15位各自沉吟的人物。已经被废弃的机器,以诡谲的华丽来到美术馆,能够引发人们特别的思索。开幕表演《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混合了钢琴、昆曲、民乐、影像、舞蹈、剧场等多个因素。

《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剧照

然而,这样够吗?从展览名称抛出一个陌生的语汇开始,整个观展过程似乎一直是在被“教育”。展览不断地告诉你这个可以是转媒体,那个也可以是转媒体,你似乎模模糊糊看清了某种面貌,却摸不到边界。另一方面,序厅墙上的许多艺术名言和注脚更容易让人心生畏惧。我想,当展览的墙上印出“转媒体实现无限维度与虚实偶发”或是“觉的自由转换”这样的语句时,白立方的四面围墙依然高耸。

转媒体也好,跨媒介也罢,人们早已知道艺术之间没有界限,现下,我们想知道更多,比如,这个转有没有界限?能否和我们发生联系?毕竟,德彪西都能够遇上杜丽娘了,不是吗?(Cosimo)

更多展览资讯:

上海:

可见×不可见:山中一宏设计展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3月4日-5月2日

日本设计师山中一宏的跨学科创作实践挑战了产品设计、照明设计和纯艺术之间的界限,本次展览将展出其设计生涯迄今最具代表性的14件作品,包括一件动态照明装置《一千夜》,以及一件专为本展设计的新作《便携月亮》。本次展览空间和照明设计也值得关注。

外滩心影:毛冬华水墨作品展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时间:3月1日-3月15日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毛冬华自2008年以来的以上海城市水墨为主要创作的作品及成果。实践探索中国画现代型转型发展的学术命题。展览共展出作品70余幅。包括浦西26幢外滩老建筑、14幅浦东玻璃幕墙系列;上海历史文脉创作作品《海上繁华——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和《一大会址》为主的上海老建筑系列;以《辰山植物园》为主的城市乐园系列等。

周力:白影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时间: 2月25日-6月4日

周力的作品线条和空间一直在运动和变化着,它们很难被作为静态的画面去观看,而是被流动的力量所牵引。在本次展览近1000平米的矩形主展厅中,将以她近两年创作的抽象绘画作为展示的核心部分,与环境中的声音一起,构成由内心而生的空间场域。

微斓 :张弘扬作品展

地点:安簃艺术空间(铜仁路90弄4号1楼)

时间: 3月4日 - 4月21日

艺术家张弘扬将传统水墨画题材中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演绎为文化信息符号,其背后是完整自足的古典世界。当古代元素从现代人的笔端流淌出来,意味着什传承、回归、演变、融合,更是艺术家以用艺术的方式,传递自己。

岁月留痕:王詠佑艺术回韵

地点:轶玫艺术空间(水城南路17号703室)

时间:2月26日-3月7日

此次展览集中了艺术家近年来60余幅油画作品演绎苏州美专老学子的艺术之路,以“情”字为始,讲述其以“树”喻“情”,托“树”抒“情”,依“树”绎“情”,偎“树”念“情”,通过画笔与颜料堆积着自己的故事。此次展览也从艺术家的情趣中找寻艺术作品的创作源泉。

北京: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地点:国家博物馆

时间:3月2日-5月31日

展览展出精选自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借助文物的视角——遨游世界历史,展览不仅致力于彰显“以物述史”的独特魅力,而且启迪我们思考自身与人类创造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展览平等地看待人类曾经存在和当代仍然存在的各个文明,力图发现每个文明自身的价值及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近日国博公布了即将展出的100件(套)文物清单。但对于第101件展品,要等开幕那天揭晓,第101件/组展品希望带领观众思考我们制造的物品是如何代表我们的时代,并为历史长卷添加新的篇章的。国博展览结束后该展将于2017年6月29日~10月8日移师上海博物馆,而即日起至3月31日,观众可通过“上海博物馆微信号”推荐上海的第101件展品。

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 3月1日-3月31日

展览将展出有关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和文献近三百组,包括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尔诺德·博德的艺术创作、概念手稿与家具设计,以及历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与重要艺术家的原始手稿、草图和部分珍贵原作等。

美国:

“马戏团”主题绘画展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时间:2月17日-5月29日

本次展览展出超过100幅“马戏团”主题绘画,包括油画、素描、海报和杂志插画等,呈现了19世纪欧洲艺术家对这一主题的偏爱,及对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法国艺术家修拉的点彩画《马戏表演》和费尔南·佩莱斯的《鬼脸和苦难》体现了19世纪马戏团的场景。

法国:

荷兰莱顿艺术展:伦勃朗时代

地点:卢浮宫

时间:2月22日-5月20日

本次展览作为法国卢浮宫庆祝荷兰黄金时代的活动之一,展出美国商品巨头托马斯·卡普兰和妻子达芙妮·雷卡纳蒂·卡普兰所积累的莱顿收藏(Leiden Collection),这也是17世纪荷兰绘画最大的私人收藏首次经受世人检阅。展览展出17世纪荷兰莱顿地区的约30幅大师画作,其中11幅为伦勃朗作品。

2017年晚些时候至2018年,这些作品将会巡展至上海龙美术馆、北京国家博物馆以及卢浮宫的阿布扎比分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