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月文学报好书榜:世界依然摇晃,阅读依然坚韧

2022-01-13 1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发布完2021年度好书榜没多久,2022年第一个月的好书榜也紧随其后与大家见面。最近各大出版社发布了自己的年度出版计划,不少中外名家都有新作将出版,我们也会及时关注并择其优异推荐给大家,同时,我们依然会关注那些小众的好书,发掘它们的过程也是打开自我阅读视野的过程。

本月推荐的书单,或许临近过年,多了些许传统生活的气氛,传统在当下分化出了许多不同的样貌,历经时间检验,它也足够拥有打破过去、当下、未来的壁垒的能力,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继续用稳定坚韧的阅读生活去迎接并行。

虚 构 fiction

《太阳转身》《待宰的羔羊》《漫漫长路》

《夜游神》《草坪的复仇》《王羲之放鹅记》

非虚构 non-fiction

《王安石传》《忽有山河大地》

《里赫特:一种音乐美学》

《北京烟树》《极乐生活指南》《独居老人》

虚 构

1 月

《待宰的羔羊》

[英]罗尔德·达尔/著

马爱农/译

果麦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李凌俊

这些小说叙事简洁,结构精巧,读起来像是欧·亨利和希区柯克的混合体。

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享誉世界的罗尔德·达尔创作过六十多部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为成年人而写的暗黑童话。达尔自己把这些小说分为“欺骗、疯狂、残酷、情欲、诡计、恐惧”六大类,可见一斑。这些小说叙事简洁,结构精巧,读起来像是欧·亨利和希区柯克的混合体,从一个平静的开头奔向逆转性结尾,如剥洋葱般剥开生活的假象,坦诚地书写对世界、社会、人心的认知,而这一切都被达尔用“轻巧”的叙述方式包裹起来,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接近了他想要讲述的真相。

《太阳转身》

范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何晶

《太阳转身》也是范稳的“转身”之作,但不变的是他在历史、民族、文化、现实之间的游走。

在《太阳转身》的后记中,作家范稳写了这样一句话,“过去我认为自己对现实缺乏把握,而历史感却仿佛与生俱来。”某种程度上,这与许多人的感受类似,我们认为自己能深入认知那些久远的存在,却对变幻莫测的当下难以把握。变化存在于“转身”之间,《太阳转身》也是范稳的“转身”之作,有别于之前的历史叙事,这次他将故事安置在壮民族的当下,安置在一个退休老警察的身上,但不变的是他在历史、民族、文化、现实之间的游走。太阳在大地上转身,而人们的生存和命运也在这里绵延。

《王羲之放鹅记》

叶行一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

张滢莹

作者并不意在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用故事和人物指向一种早已消逝在历史中的审美趣味。

王羲之、米芾、倪云林……书画家的故事里承载着作者对古代生活的寄望:他们是轻灵的、洒脱的,甚至是逾矩的、不合逻辑的。传奇、故事新编、语言、志异……情节、情绪和情感不由分说地夹带着人物,演变出万花筒一样的情节和故事。但故事又并不全然完整,或者说,作者并不意在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用故事和人物指向一种早已消逝在历史中的审美趣味:众乐乐固然好,独乐乐更有妙趣所在。绘画艺术如此,推而广之,故事里展现的那些小片段、小精彩、小遗憾亦如是:在有目共赏和孤芳自赏之间,并没有一番高下可比,他们只是活过,然后离去,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说,“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夜游神》

孙一圣/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个故事耕种在名为“曹县”的故乡的土壤之上并辐射开去,不再是封闭的农村故事。

袁欢

在正式读小说前,最先阅读到的是一篇长达16页的自序,里面谈及了作者对于“故事”、小说之“真”、“叙事”等问题的想法,期间夹杂了他在创作时的一些日常,比如《还乡》是在一居室的卫生间里借着浴霸的一片温热写出来的,父亲读了这篇小说认为里面的父亲太坏了,父子俩还因此产生了隔阂……了解到这些细节后,我想这位作家对待写作一定是真诚的甚至是迷恋而虔诚的。

青年作家林培源称这本书是焕发着强烈“小说感觉”的小说集,五个中短篇小说,呈现出不一样的叙事景观,有两篇实验性更强,相对更难进入,能感受到文字语言是经过审慎琢磨的,一个个故事耕种在名为“曹县”的故乡的土壤之上并辐射开去,不再是封闭的农村故事,据作者所言“是一个去过北京、济南或广东再回到家乡的人如何去看自己的家乡”,这种隔离的眼光,使得叙述更为平缓、冷静。

《漫漫长路》

[爱尔兰] 塞巴斯蒂安·巴里/著

苏福忠/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傅小平

这也是一部民族小说,邓恩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爱尔兰民族悲剧的隐喻。

这是一部反战小说,与久负盛名的《西线无战事》一样,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写普通士兵的生活与命运。不同的是,威利·邓恩躲过了枪林弹雨,却在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之际,被子弹打中身死。唯其荒诞,读之更觉震撼。这也是一部民族小说,邓恩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爱尔兰民族悲剧的隐喻。小说里,一边是响应号召奔赴前线的爱尔兰士兵与德军激战,一边是在国内为争取民族自治游行斗争,双方都为了独立,又都视彼此为叛徒。唯其悖谬,读之更觉悲哀。这还是一部诗体小说,文字之讲究、音韵之和谐、叙事之流畅、声势之浩荡,会推动着你往后读。唯其诗意,读之更觉怅然。

《草坪的复仇》

[美]理查德·布劳提根/著

肖水 潘其扬/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见一个自信的诗人,相信语言可以容纳百万个观光客进入,还可以容纳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

郑周明

荒野猎人、城市之光书店的橱窗、大街上无处不在的文学爱好者,曾经文学的语言涌泉般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诗人笔下,理查德·布劳提根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员,他将先锋叙事精神也带入了短篇写作之中,为短篇面目开拓出新的空间——最短的文章只有五十个词,他本人如此形容道,“我的打字机速度足够快,就像是一匹刚从苍穹中逃出来的马,扎进寂静中,词语在阳光的照耀下整齐地奔驰。”这部首次翻译出版的小说集,仅仅是题目就足够好玩,就像打开了一卷复古胶片,看见一个自信的诗人,相信语言可以容纳百万个观光客进入,还可以容纳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有意思的是,作为译者之一的肖水,近年也在小说诗方面持续进行着创作探索。

非 虚 构

1 月

《王安石传》

崔铭/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傅小平

有关王安石的传记或者研究资料,大多删繁就简,径直奔王安石变法而去。这部传记上半部,却是花大篇幅写了变法以前的王安石。这自有其合理之处,虽然王安石一生以变法为要,但他何以走上变法之路,却得从他的青少年时期说起,这部传记也因此包含了一部“成为王安石”的前传,而“前传”的重要性更在于,它同时凸显了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形象,且不论作者是否有必要对王安石诗文如此详加析读,但正是得益于她下的功夫,我读之不禁感叹,放眼历史,身居如此高位,文章功夫还如此了得,除王安石之外,没几人矣。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由诗文引发开去,深入浅出展现了一部北宋的生活史。当然,王安石变法也是这部传记的重头戏,相关叙述可谓言之有据、亦有新见,我更为看重的却是,她也比较详尽地写了退出变法舞台之后的王安石。事实上,唯有展现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本传记才得以如责编所说,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忽有山河大地》

胡烟/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那是每一个身处困顿忙碌的当下,心灵却肆意洒脱地神游在江河山川中,融入宣纸与笔墨的“我”。

不少人见到古画就生了胆怯之心,无非因为读画有两难:与穿越时空而来的古代画作情投意合、心意相通本就考验鉴赏能力;自古书画不分家,自水墨点染中读懂画家们在动荡岁月中或长或短、悲欣交集的人生,更是不易。《忽有山河大地》并非专业性的剖析和解读,却充满了见心性、见悲悯的文人意气。其中有对古画的珍惜,和自画作中照见的唏嘘人生段落,更在清雅俊逸的文笔中试图切近、理解和召唤陨落于历史沟壑中的一颗颗艺术星辰,自他人处照见自己——那是每一个身处困顿忙碌的当下,心灵却肆意洒脱地神游在江河山川中,融入宣纸与笔墨的“我”。

《里赫特:一种音乐美学》

仲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凌俊

从美学角度阐释钢琴家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人类现象,音乐如何通过弹奏者定义它自身。

我是在里赫特弹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里读这本书的。以往对于这位钢琴家的了解,除了聆听他的演奏录音,就是观看小提琴家、导演布鲁诺·蒙桑容拍摄的纪录片《里赫特:谜》,新出版的《里赫特:一种音乐美学》并不是从生平传略入手,而是着重于从美学角度阐释钢琴家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人类现象,音乐如何通过弹奏者定义它自身。书中提到里赫特晚年最喜爱的两位作家,法国的普鲁斯特与德国的托马斯·曼,都是在音乐鉴赏领域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们的写作是如何影响了里赫特对音乐的理解和呈现,这种艺术上的共通,也是本书给予的启发之一。

《北京烟树》

侯磊/著

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何晶

他借助的是生活的日常和个体的经验,追溯他由来的地方,深藏着对于童年与故乡的情感。

在看到本书之前,对侯磊的认知寥寥,所有的认知来自于他的一些小说和一次粗浅的对谈。正是在那次访谈中,知道他对于文史的兴趣,一直在写些民俗、文史掌故、北京文化的随笔。但其貌如何,因为自身阅读所限未为可知,现在,这本《北京烟树》是个有力的佐证。正如评论家孙郁所言,“古都残存的旧岁遗风,几近泯灭的明清趣味,在其身上都有。……在摩登化迅速膨胀的时代,自觉汇入小众中的小众,说明内心另有寄托。”为一座城画像,侯磊的兴趣不在于宏大叙事,他借助的是生活的日常和个体的经验,追溯他由来的地方,深藏着对于童年与故乡的情感。

《极乐生活指南》

孔亚雷/著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位隐居在莫干山中,埋首创作和翻译的“70后”,告诉无数和自己一般境遇的文学读者,有一种生活可以兼顾简朴与极乐。

郑周明

翻译家的文学世界犹如一座私人图书馆,随着他的翻译视野而不断拓展延伸,如果说面世出版的译作是打开了一片新的文学疆域,那么还有更多未落到纸面的文字,隐藏在译者心中。在青年译者孔亚雷推出的评论集《极乐生活指南》中,我们看到了他如何向外界揭示自己与文学之间的多种通道,那里有博尔赫斯的迷宫、凯鲁亚克的旅行、海明威的伤感、村上春树的失落、雷蒙德·卡佛的锋利、保罗·奥斯特的奇遇,但归根到底,是这位隐居在莫干山中,埋首创作和翻译的“70后”,告诉无数和自己一般境遇的文学读者,有一种生活可以兼顾简朴与极乐。

《独居老人》

[日]都筑响一/著

陈欣/译

新星出版社

变老不是人生的终结,独自迎来老年也并不一定就是可怖之事。

袁欢

变老不是人生的终结,独自迎来老年也并不一定就是可怖之事。和书名所带来的固有印象(诸如悲戚、凄惨、孤独等)完全相反的是,这本书反而谈的是变老没有什么可怕的,年龄不过是一种生理区分而已,如后记提出的那般:“如何变老,如何死亡,也许是远比如何维持青春更切实际的问题。”作者都筑响一喜欢一些小众的别样的风景,这次他采访了16位老前辈,有剧场保洁员、有开古着店,有不知名的漫画家,有当职业小丑的……总之,大家想得无非是不必思虑周全、察言观色,做个怪爷爷、怪奶奶终此一生。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出版书影、摄图网

原标题:《1月文学报好书榜:世界依然摇晃,阅读依然坚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