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博埃里:欢迎中国同行拷贝“垂直森林”
凭借南京“垂直森林”这一项目,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斯特凡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在中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博埃里日前在上海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希望垂直森林这样的项目能够改变城市的面貌,成为未来绿色城市建筑的一种样板,能够启发对城市环境以及建筑结构的再思考。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斯特凡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真正的生态系统”
作为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博埃里的作品包括意大利米兰的垂直森林、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整体规划、世界G8峰会场馆规划及建筑改造、马赛地中海文化中心等。他常常试图利用自然来表达或将自然融入建筑,“自然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我青睐于单纯而直接引入这些元素,因为自然就是艺术氛围的天然营造者。”
在中国,计划于2018年建成的南京垂直森林让博埃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南京垂直森林未来将种植超过1000棵的乔木和2500株灌木,是“真正的节能环保的建筑”,大量植被、环保材料,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环保技术的利用,将使得该项目的能耗远远低于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
声名鹊起的博埃里不乏模仿者,垂直森林也成为业界争相模仿的概念,一些设计师开始打造出一些城市生态社区等类似的作品。但博埃里相信,垂直森林与众多模仿的作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作为城市内垂直致密化造林的一种新模式,垂直森林能够在城市中创造一个强大的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以米兰的垂直森林为例,它拥有很多的乔木,真正生存的、活的系统。”
博埃里透露,自己在中国参观过一些绿色概念的建筑,但事实上,“有的建筑70%都是混凝土和塑料,大部分绿化都是假的,没有养护系统、灌溉系统、土壤、防风、结构的控制系统都没有。垂直森林是真正的绿色植物,真的生态系统。不是塑料,不是装饰物。”
另外,目前中国一些类似的“绿色”建筑所栽种的绿植也只有灌木及草本植物,并没有垂直森林项目中的大量乔木。“乔木与灌木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态价值。垂直森林之所以叫‘森林’而不是‘草原’,就是这个原因。”
显然,将乔木植在200米的高层建筑上,远比花草难得多。意大利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合伙人胥一波此前向记者透露,南京垂直森林重新进行了结构验算,满足种植树木后增加荷载的要求,采用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梁式阳台,可承受9.0米高大型乔木的重量,每一棵树也都需要经过风洞试验的细致监测。
从环保的角度看,每一棵乔木吸收二氧化碳、除雾霾,增加氧气量的能级,是灌木的百倍。米兰垂直森林项目的一棵乔木一年可以产生115公斤的氧气,也远远超过灌木。
博埃里还强调,构成生态系统的垂直森林项目不会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沦为蚊虫的聚集地。
“这不是一个问题。”博埃里说,“垂直森林不会选择容易产生病虫害的植物,而生存其间的昆虫也多是一些益虫,比如说瓢虫。绿色植物吸引的鸟类也需要吃虫子,所以这个生态会保持平衡。”
南京垂直森林项目效果图
让城市“去矿物化”
博埃里反对用塑料搭建的“没有意义的假的绿色”,但他表示欢迎同行对垂直森林项目的“拷贝”。“我们很乐意全世界的建筑师都往这方面发展,因为我相信这是绿色的未来。”
他希望,垂直森林可以和其他真正的绿色项目一起改变城市的面貌。“20世纪以来,从砖头到混凝土到玻璃的建筑,实际上全世界已经被这种硬质的表面盖住了。”越来越多的垂直森林建筑可以让已经矿物化了的城市表面‘去矿物化’,回归自然的状态,这是新的理念和方向。”
博埃里认为,全世界都要直面过快的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比如森林资源退化严重等。只有森林和城市达到平衡,人类社会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崇绿色建筑,更希望让整个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再生。”
“垂直森林是城市森林化的一个切入点,是城市可持续化的一个技术,城市的森林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博埃里说。
目前,全世界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城市产生的,森林可以解决全世界约35%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在全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当下,在城市再造森林非常有必要。
“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把城市‘森林化’。”博埃里表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致力于打造更多的垂直森林。
按照博埃里的规划,他与中国合伙人胥一波将加紧在华垂直森林项目的建设,未来除了南京、贵州(山之酒店),深圳、北京、上海也都可能落地。同时,集合的生态系统“森林之城”已经在石家庄建造中。柳州刚刚签署了一个项目,也计划今年在中国其他城市落地。
博埃里还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未来大学实验室”,与几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发展“学术上的合作”。
谈到人与建筑的关系,博埃里说,“我一直有种想法,就是建筑师如何才能帮助人们重新建立与城市、自然和农业的良好关系。”人类发明建筑,并且不断生产建筑,但这些建筑曾一度将人与自然隔绝,他希望建筑能作为机制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什么样的建筑是好的建筑?”
“人们应当去认识和了解如何与其他物种共生。如果建筑能为人类和自然的共生搭起桥梁,那就是未来建筑,有希望的建筑。” 博埃里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