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看“大姨妈”的态度,对女性有多重要?
原创 Darcy 视觉志
微博:@视觉志
作者丨Darcy
01
你听说过“月经羞耻”吗?
当被问到“你们知道‘月经’是什么”时,少女们要么十分害羞地推诿着让对方先回答,要么特别羞赧地对着同伴噗嗤一笑。
课堂上,老师也问起这个问题时,台下鸦雀无声,老师再三追问,女生中间零星举起几只手。站起来的女生在回答了一句“这是女孩的问题”后,就再也说不出什么。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2019)最佳纪录短片《月事革命》,导演把印度这个国家女性的处境拍下来。人们也把「月经羞耻」这个词语,再度拿出来讨论。
《月事革命》海报。
现实中,即便是年轻女性,对待这个问题时,也是或害羞,或严肃,却闭口不回答问题。
年长的女性则回答,这是只有神才知道的事情,流出来的是不好的血。
很难想象,在这个年代,印度还存在着对月经深深的偏见与无知。
奇葩不止这些。
印度街头的年轻男性认为,月经是一种病。
很多女性随手用旧衣物或布条做月经带。一名少女在读到中学的时候来了月经初潮,由于没有卫生巾,自制的月经条得经常换,每次都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换,总是有男的在附近转悠,盯着她看。一年之后,她不得不辍学。
为啥非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换”呢?我能想到的原因是,印度这个国家是非常缺乏厕所的。
月经期间,女性不能去寺庙拜神,老人们告诉年轻人,神是不会听到她们的祷告的。即便是寺庙里供奉的神是女性,也不行,因为经期的女性是不洁的。
2018年在中国大火的印度影片《印度合伙人》(又名《护垫侠》),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的是一个丈夫因为疼爱妻子,突破层层阻力发明了廉价卫生巾,为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的故事。
电影的原型人物,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穆鲁加南萨姆在《月事革命》里直言不讳地说:“女孩从来不跟妈妈说,妻子从来不跟丈夫说,朋友之间也不说,月经是我国最大的禁忌。”
他的梦想是,让印度成为百分百使用卫生巾的国家,但目前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
这些奇葩现象,在我们看来简直难以想象。
超市里货架上满满的卫生巾。
但在有些国家,由于传统的惯性和经济的落后,“月经羞耻”还是普遍存在的。
其实历史上,世界各地的都存在着普遍的“月经羞耻”和“月经禁忌”,甚至直到20世纪,西方对月经的主要代称还是“诅咒”。
在牛津英语词典里,“诅咒”一次至今仍存在与月经相关联的解释。
这跟《圣经》不无关系。《圣经》里描写道,经期妇女会在不洁之中度过七天。任何接触她的人都会沾染上这种不洁,就连她躺过地方也会受到这种影响。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到:如果经期妇女照镜子,那么就会污染这面镜子。
这种社会文化的歧视和误解,在愚昧的时代一直压抑着女性,成为她们挥之不去的“原罪”和“枷锁”。
02
而现在我们知道,月经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规律的月经,是女性拥有健康生育能力的表现。
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会增厚,准备让胚胎着床发育,随后卵巢会排出卵子。如果卵子未能受精着床,也就是怀孕并未发生的话,子宫内膜上的组织将会脱落,形成月经。
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曾让女性受尽苦头。
在旧社会,中国女性处理月经的方法是,把吸水的草纸、干草、草木灰等装进布条,再用两根细线系在腰间,自制卫生带、月经带,民间俗称骑马布。
在古代,骑马布被认为是大凶之物,民间有“骑马拜堂,家破人亡”之说。
这种简陋的月经带,既不舒服,也不卫生,妇科病常常随之而来。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发生转折。法国护士观察到用于包扎伤口的纤维棉比布条更能吸收经血,然后用纱布包裹纤维棉制成了“抛弃式卫生巾”,现代卫生巾由此诞生。这一举动被誉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十大发明”之一。
1920年,开始有公司大量生产卫生巾了。
8年后,中国《妇女杂志》上出现了新式月经带广告:“可使妇女于经期中有最大之自由,无一切之烦恼”,“用过便可弃去,且服时能除恶臭,尤为妇女辈所乐用。”
但昂贵的价格也让它只能成为富家太太小姐们使用的奢侈品。
随后的几十年里,卫生巾在不断的进化,到了七八十年代,卫生巾开始采用粘贴的形式贴于内裤上起到固定作用,自此告别别针、带子的时代,逐渐在欧美国家流行起来。
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还在使用落后的月经带——棉布上垫着卫生纸或草木灰,而棉布则要回收反复利用。
适逢改革开放初期,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开始涌入中国人的视野。
1982年,中国从日本引进了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
女性工人成为了中国最早用上卫生巾的一批人,因为用了卫生巾之后,她们可以更方便地在流水线上工作。
1985年,嗅觉敏锐的福建人许连捷在参观了香港的卫生巾制造设备后,创办了恒安集团,成为了最早进军卫生巾市场的企业。许连捷在后来的采访里提到,香港女性都用卫生巾,而自己的太太却连卫生巾是什么都没有见过。
他觉得,“天要下大钱了”。
恒安的第一款卫生巾名为“安乐”。
提恒安大家也许不认识,但提“七度空间”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就是恒安后来推出的卫生巾品牌。
虽然卫生巾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可是彼时的中国,观念还是相当保守。
1985年,卫生棉条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任小青,给一款卫生棉条做了这样一个广告:
海报中,一位穿着裙子的女性坐在秋千上,旁边写着醒目的广告语:“带给我舒适和自信”。
这个广告很激进。在保守的传统思想的背景下,在大部分人尚不知道卫生巾是何物的时候,需放入体内使用的卫生棉条对国人来说实在是骇人听闻。
其实,纵观世界范围内,关于卫生巾的广告,似乎都挺保守,并不会直接使用“月经”“经期”等词汇。直到1985年,美国的电视广告中才出现了“period”(月经,经期)一词。
不过,一个物品的诞生,自有其使用价值。卫生棉条有什么好处?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中国队排名第四,无缘奖牌。赛后傅园慧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来例假了,会有点乏力。这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原来来月经的时候也可以游泳”?
这就多亏了卫生棉条。以前,一些女运动员会在比赛前夕服用避孕药以改变自己的经期。
相比卫生巾,卫生棉条进一步改变了女性的经期生活状态。
但无论如何,卫生巾等卫生用品在进入中国以后,就迅速普及开来。
1999年,全国已经有一半的女性养成了用卫生巾的习惯。
到了2016年,中国女性卫生巾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6%,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
03
中国的情况相比印度已经好的太多,但并不意味着,关于月经卫生用品的“月经羞耻”已经销匿迹。
我们常说的“例假”“大姨妈”“来事儿”,其实也是“月经羞耻”的一种表现。
知乎上,类似于“我用了卫生棉条男朋友要和我分手”的问题不少。
即便是到了今天,中国也只有2%的女性在用卫生棉条,而美国的这个数字,在1980年代,就超过了80%。
但西方社会也好不到哪去。
2015年4月,26岁的英国女孩基兰·甘地在跑伦敦马拉松的前一天来了月经,她觉得“在两腿之间塞着一团棉布跑26.2英里太荒谬可笑”,为了舒适,她决定不使用卫生棉条。
在奔跑过程中,她的裤子染上了血印,有人从她身后跑来,压低声音冲她恶狠狠地说:“去找一个该死的卫生棉条。”
她的特立独行引发了网络热议,有人认可这名哈佛毕业的印度裔女生的行为,也有人指责她“恶心”“不卫生”。
对此,她坦率表示:“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对月经话题的忌讳及羞耻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就我所见,我们女性之所以不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是因为我们无法自如轻松地谈论自己的身体。”
如此看来,“月经羞耻”或“月经禁忌”的消亡,还会经历一个过程。
和编辑部的女性同事聊起此事,她们都说,中学时代确实经历过“月经羞耻”,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以后,这种羞耻感已经消失了。
这是个人思想的成熟,也是社会包容度的进步。
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女性和男性,都要树立正确的月经观念。女性不再以此为羞耻,男性为落后守旧的月经观念祛魅。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卫生巾运动发展史
中国青年报:当我们谈论“月经羞耻”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八点健闻:中国卫生巾发展简史:一段女性失语的历史
界面新闻:你知道月经有多少个别称吗?
卫生用品网:37年!中国卫生巾市场发展历史回顾
原标题:《你看「大姨妈」的态度,对女性有多重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