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席展望|贝莱德陆文杰:今年A股行情偏正面,关注被错杀股
【编者按】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的走势背后,是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白马股归于沉寂,“宁组合”产业链的异军突起。
迈入崭新的2022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把脉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兼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拟任基金经理陆文杰的文字专访。
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兼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拟任基金经理陆文杰
陆文杰指出,看过去的数据统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资无论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基金,对于A股的流入整体体量都是在增加的。随着近期中国稳增长政策方向更为明确,全球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还在加强。
“从中长期配置角度而言,我们外资机构对A股权重是会持续提高的,这不仅因为全球对于中国资产整体配置比例偏低,更重要的是A股上市公司对于全球新兴产业和中国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布局无与伦比,并且中国的经济和政策周期与发达国家并不同步,从而在获取增长机会和分散风险方面,A股对全球机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陆文杰说。
展望2022年,陆文杰认为2022年A股不太可能一路坦途,因为市场对稳增长政策具体的发力时机和方向仍有争议,此外疫情防控与经济成本的平衡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上市企业盈利在制造业仍然比较景气、消费行业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增长可期,且政策和流动性对整体估值有利,我们预期A股2022年全年行情还是偏正面的。”
陆文杰表示,关注的行业包括疫情逐渐恢复可能带来的消费、旅游和服务业的反弹;受到行业政策影响被错杀的个股(医药集采、互联网反垄断);新能源和新能源车是长期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对此赛道上有自主可控技术、有进一步进口替代空间的行业的公司会特别感兴趣。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未来将持续获取海外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包括技术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企业,受益于消费国际循环、国产品牌出海例如家电,跨境电商等,技术输出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等。”陆文杰说。
贝莱德基金于2021年6月获得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是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并于同年9 月正式成立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陆文杰现任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投资研究部门负责人。曾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策略师、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合配置经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与陆文杰的专访内容节选(略有编辑):
澎湃新闻:回顾2021年的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佳,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陆文杰:受全球疫情影响,整体下游需求相对疲弱,再加之因疫情造成的供给端产能不足,2021年整体上游原材料涨价,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下半年再叠加如“双控”、“限电”等政策的影响,造成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周期品价格暴涨,中下游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盈利受损。 特别是四季度以来进入了业绩真空期,市场基本面变化繁杂,加上个别企业事件给市场带来的扰动,博弈行情极致,更多是结构性行情,确定性的大机会比较有限。
澎湃新闻:美联储最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的预测中值为2022年将加息3次。你对当前全球宏观环境怎么看?会对A股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陆文杰:我们认为市场有可能过多的反映了美国加息的概率,虽然目前点阵图是预计2022年将加息3次,但贝莱德智库全球宏观研究认为美联储在疫情后采用了新货币政策框架。这一框架下对通胀的容忍程度较高,对就业目标定义更宽泛,从而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比市场预计的更缓慢。
全球资金成本和风险偏好对A股有显著影响,对港股影响更大。但由于市场对加息已经比预期更高,美联储2022年货币决策形成过程成可能出现的鸽派言论对两地市场影响反而偏正面。
澎湃新闻:北向资金2021年净流入创下历史新高,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和具体情况?
陆文杰:此次疫情,中国在严格有效、高执行力的防疫措施下,经济率先恢复增长,这也让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再加上中国采取的是较为正统的货币财政政策,对发达国家保持甚或扩大了利差优势。因此,中国资产兼具稳定性与增长潜力,吸引力在所有新兴市场中凸显无疑,资金也因此增加流入(China Stands Out)。
看过去的数据统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资无论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基金,对于A股的流入整体体量都是在增加的。随着近期中国稳增长政策方向更为明确,全球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还在加强。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接下来外资机构会持续提高A股权重吗?为什么?
陆文杰:从中长期配置角度而言,我们外资机构对A股权重是会持续提高的,这不仅因为全球对于中国资产整体配置比例偏低,更重要的是A股上市公司对于全球新兴产业和中国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布局无与伦比,并且中国的经济和政策周期与发达国家并不同步,从而在获取增长机会和分散风险方面,A股对全球机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短期战术角度而言,前期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行业监管政策持谨慎态度,这一态度正在随“稳增长”政策明确有所转变,我们预期此类资金可能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等待政策对经济和企业盈利作用更为显现后可能加速提高A股权重。
澎湃新闻:贝莱德新备案了一只港股基金,但2021年港股市场表现较差,你如何看待接下来的机会?
陆文杰:2021年港股由于消费疲弱及上游原材料涨价,部分行业还经受了强监管政策影响,企业盈利和估值都受到冲击,表现较差。我们预期2022年政策会有所转向,叠加CPI-PPI剪刀差收窄,港股整体盈利大概率可望可以达到10%以上的增速,结合近期港股市场在相对低位,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机会。
我们觉得可以重点关注港股各类投资者(国际投资者、香港本地投资者、内地投资者)共同认可的投资主题,比如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政策能见度高以及景气度向好的行业。尤其是消费服务板块中具有成长性的品种比如体育用品、乳业、啤酒等;以及一些行业政策转向后,受自身技术和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医药外包服务等行业。
澎湃新闻:近两年A股市场的分化严重,尤其是2021年,以往外资看好的白马股大幅回调,例如消费、医药等,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
陆文杰:消费行业2021年本身需求不旺,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增长有所减速,叠加疫情反扑的背景下,我国采用了比较严格的零容忍防疫政策,消费板块受到的影响较大。另外,部分消费品之前库存水平偏高,2020年底相应板块股票的估值也在高位,高基数但往后看,随着疫情进入后半段,需求有望逐渐复苏,结合PPI已拐头向下,我们认为上游价格会有所回落,部分品牌已在提价,有效传导了成本压力,2022年企业利润空间有望会进一步打开,是很值得关注的板块。
医药行业来看,自2018年创新药逐渐被市场重视起、到2020年疫情,市场对于医疗健康整个板块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加上行业本身的高利润率,表现出色。2021年以来,首先整体医药板块的估值有所消化,此外随着疫情逐渐消散,受益于新冠的赛道(如疫苗等)市场预期已经回落,股价也有所反映;再加上各种集采政策的影响,整个板块确实出现了较大幅的回调。但往后看,医药是一个具备长期投资逻辑的行业,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养老经济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的关注度及产品、服务的更新迭代会进一步加强,技术壁垒高、议价能力强的企业依旧是我们看好的方向。
澎湃新闻:新能源车、锂电是2021年最亮眼的板块,从基本面和估值看,是否已经高估?有哪些细分方向更值得关注?
陆文杰:新能源板块的景气度有目共睹,所以估值一定是不便宜的。但是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仍然是未来长期景气度确定性较高的领域,锂电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展望2022年新能源车汽车领域的发展态势,随着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逐步缓解,我们将更关注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的释放。
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是引发需求增长的关键,我们非常关注智能化给该产业链涉所带来的一些投资机会。此外,我们也有持续关注行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变化,如换电模式等。
澎湃新闻:双碳投资越发收到市场关注,你认为其中蕴含哪些投资机会?
陆文杰:政策对于减碳是非常鼓励的,从各种文件、会议的鼓励表述,到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低利率贷款,再到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清洁能源的反复强调。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之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看到国家在推动碳排放交易的机制,鼓励传统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把额度用于交易;叠加对新能源相关基建的鼓励,比如碳减排支持工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我们对于光伏产业链、绿电等板块持续看好。
另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双控”向“双碳”的转型,定义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因此,对于以传统能源作为下游的工业如煤化工等产业我们觉得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好。
澎湃新闻:2021年,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你认为这种情况会延续到2022年吗?为什么?
陆文杰: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季度还是会延续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在还处于业绩的真空期,市场情绪维持博弈,还是会有较明显的风格切换;另一方面,目前整体经济的基本面有下行压力,但随着经济工作会议及各种政策信号的释放,国家后续政策支持、托底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市场流动性还是合理充裕的。考虑年初、两会前后将是政策频发的窗口,结构性行情较大概率会延续。
澎湃新闻:展望2022年,A股会大致走出怎样的行情?为什么?
陆文杰:市场对稳增长政策具体的发力时机和方向仍有争议,此外疫情防控与经济成本的平衡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意味着2022年A股不太可能一路坦途。但总体而言,上市企业盈利在制造业仍然比较景气、消费行业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增长可期,且政策和流动性对整体估值有利,我们预期A股2022年全年行情还是偏正面的。
澎湃新闻:展望2022年,你具体看好哪些行业和方向?为什么?
陆文杰:我们会关注的行业包括疫情逐渐恢复可能带来的消费、旅游和服务业的反弹;受到行业政策影响被错杀的个股(医药集采、互联网反垄断);新能源和新能源车是长期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对此赛道上有自主可控技术、有进一步进口替代空间的行业的公司会特别感兴趣。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未来将持续获取海外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包括技术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企业,受益于消费国际循环、国产品牌出海例如家电,跨境电商等,技术输出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