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外卖循环餐具卫生忧心?循环容器卫生安全指南来了
2021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三份社区文件,为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实现可重复使用模式主流化的整体视角,以解决一次性包装过量问题。
其中,《构建重复使用系统城市指引》以行动为导向的战略,旨在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来实现和规模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系统;
《重复使用模式设计纲领》为设计师、材料学家、包装工程师和可重复使用系统提供者设计、开发和实施可重复使用消费模式提供指导;
《重复使用模式安全指南》为促进对公共卫生和安全的理解和把握提供参考因素,推进可重复使用包装系统规模化。
有感于该份指引对搭建重复使用体系的指导意义,摆脱塑缚将三份文件的关键信息分别编译,与各位分享学习,共同实践可持续的减少一次性包装的出路。以下是《重复使用模式安全指南》文件的部分具体内容。
重复使用模式安全指南
重复使用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对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的有效回应。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重复使用产品的卫生问题成为焦点,特别是用于盛装保存食物和饮料的可重复使用包装和容器。制定和实施清晰的卫生安全条例,并与消费者、供应商、工人等保持良好而透明的沟通,是持续赢得利益相关方们信任的重要一环。
(一)对企业和运营商的建议
(1)明确并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大多数国家没有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具体立法,但往往会在关于一次性包装和产品的立法文件中涉及可重复使用。其中关于卫生、(食品)安全、(食品)接触材料和清洁化学品的法规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系统直接相关。此外,有关良好生产规范、水质和环境管理的法规也可适用。
(2)酌情审查和应用现有行业标准或指南
鼓励食品和HPC产品价值链沿线的运营商遵守私人足够专业的安全和质量标准,即便是非官方的,例如FSSC 22000、BRC和IFS。这些标准中涵盖的清洁程序和设备以及HACCP标准和建议可应用于可重复使用包装产品。
(3)通过设计合适的可重复使用包装以及相关工艺,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包装和相关工艺的设计应确保包装易于清洁,并将多次重复使用循环期间的污染风险降至最低,这可能包括来自盛装的东西(如发霉食品)以及外部接触点的污染。考虑再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水流失、化学剂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运营商应该注意事项
(1)清洁
设法避开:
● 容易藏匿细菌或病原体的材料(如软木等多孔材料)。应寻找易于清洁的材料(如不锈钢);
● 有裂缝、壁架和其他难以触及面积的设计,在这些区域细菌可能会停留并繁殖;
设计要点:
● 易于组装和拆卸,便于清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可能堆积细菌的面积
● 与常用家用清洁化学品的兼容性
● 普通家用洗碗机的应用
图 | pixabay
(2)盛装
盛装工艺设计原则为:
● 避免消费者在盛装过程中接触产品
● 严密管理和监控与盛装设备的接触,避免交叉污染
(3)安全
选择的材料应:
● 无毒无害。避免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苯乙烯、全氟烷基物质、渗滤液等
● 适量适合盛放目标填充物(家用化学品,如漂白剂或高酸性沙拉酱)
● 结合产品,考虑使用非吸收性(湿气、气味等)材料。
● 保持盛装物干燥(通过非吸收性),防止变质,并保护内容物(如适用)
图 | pixabay
(4)耐热
产品设计应考虑:
● 耐高温而不影响性能或防浸出的能力
● 传感器(RFID等)和微波
● 热转移,以确保不会对客户和/或工人造成伤害
(5)持久性和可降解性
材料应设计为:
● 至少在环境效益(或LCA)或经济效益达到保本程度之前保持安全
● 为消费者和运营商清晰标明可回收的年限/用途/时间
● 考虑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或代码来跟踪包装制造日期(例如:RFID、包装上的简单印刷号码、QR码等)。
(6)客户使用
客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针对预期用途进行设计,并考虑非预期用途(例如浴室中的玻璃容器)
● 使用确保能够安全断裂的材料
● 提供防溢容器、盖子等
● 注意机械上的“异常”情况(如铰链、轮辋等)
● 设计可安全堆叠或储存的产品
● 确保装运可重复使用容器的箱子和容器可清洗、排水良好等。
(三)消费者的角色
消费者不仅在实现可重复使用包装系统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更在确保此类系统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企业和政府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全标准,但消费者作为包装的终端用户有权了解如何使用和清洁包装。因此,企业、政府和NGO应携手:
● 提高消费者对其在安全清洁、消毒和使用可重复充装和/或可重复使用包装方面的角色理解,以确保重复使用模式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使用时的最佳人性化体验和安全性。
● 为消费品公司、零售商、可再盛装和可重复使用包装企业和供应商以及政府提供指导,通过消费者参与的视角,通过实用资源和工具,帮助改善可再充装/重复使用包装系统的终端使用体验,确保消费者健康和安全。
-End-
编辑:韦旭、摆脱塑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