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慧交通|怎样才能制造一辆聪明的车

郭敏
2022-01-11 09:3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为迎接“聪明的车”的到来,道路部门一直面临“智慧化”的压力。然而,聪明的车究竟是怎样的,各家厂商还没有统一或确定的说法,甚至还有许多想象成分。而道路作为社会长期使用的公共产品,其智慧化的投资不应基于想象,更不应贸然为一些假定存在却从未发生过的需求服务。

因此,聪明的车是怎么样的,需要有可靠说法。尤其对工程投资来讲,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描述,才能搞明白,投资什么,会得到什么效益。

2019年,上海宝山区,大坝上方的道路。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未来“聪明的车”会有哪些

未来“聪明的车”主要有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网联车三类。将来销售的车辆,可能具备其中一类功能,也可能同时具备。在汽车行业,这三类功能的发展进程和当下状况并不一样。以下简单说明。

首先,就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美国的汽车工程师协会 ( SAE) 定义了 6 个级别的驾驶自动化,范围从 0(完全手动)到 5(完全自主)。该方法目前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分类标准。

自动驾驶级别的说明
source:  The 6 Levels of Vehicle Autonomy Explained

自动驾驶的6个级别,L4级和L5级是无需人类司机干预的完全自动,差别主要在区域范围,L4是有限区域,譬如某个城市或地区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而L5则没有区域限制。这两个级别的自动驾驶,目前只在出租车、公共汽车和货运行业做测试,没有形成足够规模化的商用。

虽然许多厂商雄心勃勃宣布完全自动驾驶的时间表,但无一例外地跳票。未来几年内,由于技术瓶颈,不会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走进寻常家庭和企业,更别说L5了。

因此,就当前道路智慧化投资而言,L4和L5级自动驾驶没有形成普通商用,且没有公认可靠的时间表,目前并无必要考虑其可能的、并不确定的需求。而这些车辆测试时对道路智慧化提出的需求,应由厂商或产业扶持政策来消化其试错成本。分清公共服务的投资和对产业扶持的成本,有助于避免形成无谓浪费。

不过,具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L2级、L3级的车辆与L4级不同。低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早已面世,且已逐步商用。这归功于汽车行业高级辅助系统(ADAS)持续进步,并已与自动驾驶发展合流。ADAS的许多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已在特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并早已成为商用车辆卖点。这是第二类聪明的车,即装有高级辅助系统(ADAS)的车辆。

当前的自动驾驶车辆发展有两类不同路线:一类是直接切入L4全自动驾驶阶段,在L4阶段发展成熟为完全自动驾驶的直接发展模式,另一类是从L1到L2,再到L3、L4的渐进发展模式。采用渐进发展模式的,大多是传统汽车厂商,通过传统的车辆销售、增值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具有L2级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已销售多年。去年年底,德国车管部门还正式批准了L3级车辆商用。相信2022年开始,会有更多国家批准L3级车辆正式进入市场销售。

另外,由于L2、L3级带来的交通安全方面的好处,相信十年内,许多具有安全功能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会被强制要求用在商业车辆上。因此,预计未来路上会有一定规模的普通车辆具有L2、L3级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些车辆的需求,是道路智慧化必须考虑的。

最后,作为车辆新技术的另一分支——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s),经过了十几年发展,其许多应用已获多国批准销售及上路使用。尤其是欧盟,已对网联车辆的数据隐私、通信、车辆安装和销售形成了多项立法,重点在安全和隐私方面。鉴于欧盟中德国、法国在汽车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今后,网联车辆逐步走进寻常人家已是趋势。根据一些乐观的估计,由于网联功能增加成本不高,网联将逐步成为新售车辆的主流配置,并越来越多出现在道路上。也许十年内,路上会有超过20%的车辆是具有网联功能的车辆。

虽然“聪明的车”会有很多,但对未来几年的道路智慧化投资而言,只有两类需考虑的车型,一类是具有L2、L3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另一类是网联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一是技术瓶颈始终难以克服,对道路智慧化的需求也有较大分歧;其二是因技术瓶颈的存在,商用时间一再推迟,前景仍不清晰,使这类企业的商业估值比前几年大大降低,融资难度变大,可能导致经营风险,甚至影响完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

当前“聪明的车”,聪明在哪里

当前及未来几年,无论哪类“聪明的车”,评判其“聪明”程度,关键在于是否增进安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如此,自动驾驶或网联车辆也如此。

“聪明的车”是否聪明,安全评判具体标准为:能否减少总体道路事故数量;或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减少道路上的人员死亡和伤害。方法也很简单:在现实世界的驾驶环境下,统计新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真实世界的统计结果,决定了技术是否应被推广或尽可能扩大规模采用。

一些保险公司认为,如果所有车辆都使用前方碰撞警告、盲点检测和车道偏离警告三类基础高级辅助驾驶功能(ADAS)功能,高速公路事故将减少 16.3%,其他道路上的事故减少 11.6%。如果使用更复杂的ADAS系统,如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夜视功能等,这些数字将更好看: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减少 45.4%,其他道路上的事故减少 27.5%。瑞典的保险公司对沃尔沃车辆做过实际调查,使用ADAS的车辆,发生事故总体减少了28%(数据来源同下图)。

source: The future of motor insurance - How car connectivity and ADAS are impacting the market,written by A joint whitepaper by HERE and Swiss Re

欧盟依据这类研究成果,曾经发布过一份清单,其中列出了11 项新安全功能,希望到了2021年,销售的新车必须具备这些功能。其中包括多项ADAS ,譬如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智能速度辅助系统、倒车摄像头后方检测系统、网联功能等。“聪明的车”,其评价标准还是安全,而实际评价方法是效益的数值,包含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过,保险行业也有担忧。美国道路安全保险业协会(IIHS)在一份报告中担心:

“要考虑的安全因素之一是,有多少驾驶任务可以安全地移交给汽车来自动完成,而无需司机来解决?”

“车辆设计师们正在为ADAS的功能设计纠结,如果限制ADAS功能以确保司机的持续参与开车,司机有可能因为系统功能过于低能而被吐槽;如果ADAS系统看起来太强大,那么司机可能认为是自动驾驶而不会提高注意力,导致风险。”

新技术带来的安全好处,会加速推进它们在车辆上安装,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颁布强制要求,车辆需预装一些在统计上验证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然而,无论这些新技术看起来如何“聪明”,都不能替代司机的开车职责。当前“聪明的车”带来的自动驾驶能力假象,已在全球造成多起伤亡事故。无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还是网联车辆,聪明只是与以前的车辆比,而非与司机比。当前的“聪明”仍要打引号,实质车子还是一台需要由人操控的机器。

就安全而言,当前“聪明的车”还远远不够聪明。

“聪明的车”如何改善安全性

毕竟,“聪明的车”是工业产品,要符合安全、可靠、经济、标准化等特征。也就是说,“聪明的车”上路前,一定要经过足够的测试,并通过第三方核查,且要有明确的性能特征描述。

这是复杂工业产品必须经历的漫长过程。未来几年上路的“聪明的车”,可能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时间历程看,未来几年的车,其主要特征当前已可描述。这些“聪明的车”,处理的所有问题,都是当前预料之中的问题;采取的所有行动,也是人们已设想好或准备好的方案。科技也许需要想象,但工业产品必定是在时间上需要长期努力的预期结果。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如何改善安全?

对装有L2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来讲,在特定孤立场景下,能做到车辆自主工作;L3级则是通过一些ADAS组合,形成有限条件下连续场景的自主工作。ADAS未来将进化到L4级完全自动驾驶,这一趋势也被许多行业专家认同。不过,当前主流的ADAS还只刚达到L3的初步能力。其大致有以下功能:

·前向碰撞警告 (FCW) 和自动紧急制动 (AEB),防止追尾事故或减轻追尾事故的严重程度。这类事故在繁忙的城市道路,或高速上速度不稳定时较为常见,能识别车辆、骑车人、行人和动物。当车辆认为可能发生碰撞时,FCW 系统会通过一系列越来越急的声音、视觉或触觉警报来提醒。如果司机不采取任何行动,则可能自主进行紧急但短暂的刹车,如果仍不采取任何行动,系统将干预并完全使用刹车,或完全避免碰撞,或至少减轻碰撞的严重性。实际使用中,FCW和AEB的共同作用,所需的停车视距比人类司机要短。

·主动变道辅助系统,能够完成完整的变道操作。司机激活主动车道变换系统,系统会识别并确定变道是否安全,当没有车辆影响,也没有车辆从后方靠近时,车辆会在整个操纵过程中完全控制转向并变道。该系统会辨别道路标线、标志的含义,并影响变道的时间和过程。

·车道偏离警告 (LDW) 和车道保持辅助 (LKA) 系统,是当前许多厂商宣传的重点,与前向碰撞警告和自动紧急制动一起完成被大家认作是L3级的自动驾驶。这两种功能最早多用于货车,保持商用车辆长时间在车道居中行驶,其使用过程中需要识别车道和路段的管控措施。因此与标志、标线密切相关。

·其他还有停车辅助系统、横穿交通警告系统、转向辅助系统等,通过辨别场景、标志、标线、车辆、骑车人、行人来保持安全行驶。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如何改善安全(02:50)
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s)如何改善安全?

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s)是通过网络连结到服务、车外设备的车辆,譬如连结其他车辆、道路设施如交通信号灯或救援中心、办公室或家庭等。

网联车辆的词近几年高频出现,是因其具有许多可能性:譬如,与城市和路网一起改进,提高居民工作生活的质量;通过对警车、垃圾车、公交车等管理,提高市政服务效率;或通过联网了解前方施工作业区、拥堵点,提前做好对策,提升安全;又或通过网联车辆,结合医疗、修车、换乘等服务,形成个体需求解决的无缝连结。

然而,由于城市和路网的治理机制复杂,这样的探索只在有限的先进地区展开。网联汽车备受关注,并不只因为行车安全带来的好处,而是由其与各类需求、服务的连结而产生联想。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不同,网联车辆是否聪明,是由城市和路网的机制是否聪明决定的。也即,聪明不在于机器,而在于人和机制。

不过,网联车辆在改善行车安全上仍有作用,主要在两方面:

·网联车辆有能力及时获得道路上的危险警告,同时在危险条件下提供受控的行驶速度、距离等建议,与ADAS一起自动处理危险场景。

·车辆自身的信息如位置、车况、周边场景、轮胎胎压等,可及时传送给车主或其他专业服务机构,预先了解并处理不安全的问题。

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s)如何改善安全(07:29)
道路的智慧化,是基于用路人包括“聪明的车”的需求。如果“聪明的车”只在纸面上夸夸其谈如何“聪明”,却说不出具体性能和指标数值,那最多只是聪明的模型车,还远没到工厂批量生产环节。这些都不应纳入当前道路智慧化的考量。

更何况,车辆或道路,无论聪明还是智慧,都只不过使用人明白的道理,采取人设计的机制,把运输的工作交给机器完成。工业和工程只相信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确定的逻辑。如果不遵循工业发展规律,而寄望于通过大量投资,打造出自己没想清楚、工程师没验证过细节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可能只是在表演“聪明”。

这样做,聪明吗?

(作者郭敏系杭州交通工程师)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