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局2022|从“四边”到“三国”,会出现亚洲版“北约”吗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韦宗友
2022-01-12 09:0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新冠疫情依旧肆虐、大国竞争热度不减,但也不乏合作与拼搏的2021年过去了,2022年,世界能否摆脱疫情阴霾?大国竞争能否降温?地缘政治紧张能否缓解?国际合作能否提升?

1月7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变局与谋局: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21》,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刊发其中部分文章,希望能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世界上,追寻一些肯定的趋势。

2021年,亚太秩序继续发生深刻调整。美国总统拜登入主白宫后,延续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定位,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主要战略挑战,强调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进行“激烈竞争”。作为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举措,拜登政府不仅升级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QUAD),还在和平时期组建新的准军事同盟——美英澳三国安全伙伴(AUKUS)。“四边”升级和“三国”成立,加剧中美战略猜忌,增添亚太秩序变数。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日印澳在白宫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面对面会谈。   视觉中国资料图

一、升级“四边”安全对话

2021年,在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下,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四边安全对话会,在机制建设和议题合作两方面,都有新发展。

2021年2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印度外长苏杰生以及澳大利亚外长佩恩,举行了拜登执政后首次四国外长视频会,这也是2019年以来,四国举行的第三次部长级会谈。四国外长除了老调重弹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国际海域航行自由”及“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外,还出现两大新动向:一是高调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二是拓展合作领域,除了传统的海洋安全及反恐合作外,聚焦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与发放、气候变化以及供应链弹性合作。强调东盟中心地位,意在打消东盟对四国合作机制化的疑虑;拓展合作领域,意在推进四国合作走深走实,进而影响、塑造亚太秩序走向。

2021年3月12日,在拜登总统推动下,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与拜登举行了首次视频峰会,将四边安全对话升级为首脑级。会后四国发表《四边安全对话精神领导人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四国合作,共享“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愿景”,共同推进“自由、开放、包容、健康的印太地区”,共同应对“我们时代的决定性挑战”。四国领导人决定成立三个工作组:疫苗工作组、关键与新兴技术工作组以及气候变化工作组,加强四国在上述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四国领导人还对四边安全对话的进一步机制化作出安排。除决定2021年内举行四国首脑线下会外,规定四国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外长会,定期举行高官会和专家工作组会议。四边安全对话会逐渐演变成首脑战略引领,外长规划合作路线,高官会和专家工作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具体方案的多层次、多领域对话合作机制。

2021年9月24日,四国首脑在美国举行了首次线下会。在会后发表的《四边安全对话领导人联合声明》中,四国重申致力于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愿景,支持“东盟团结和中心地位”,加强四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与发放、气候变化、关键和新兴技术、5G和半导体芯片、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太空及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挑战。

四国还表达了对东海和南海地区的“关切”。联合声明强调遵守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共同应对东海、南海地区海洋规则秩序面临的“挑战”,“重申支持小岛国,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小岛国促进经济和环境韧性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峰会上,四国还发起成立“四边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加强四国在基础设施规则和标准制定方面的技术协调与合作;成立“四边奖学金”,促进四国理工科学科的学生交流,共同推进四国科技创新。

四边安全对话在拜登执政第一年,就在机制化和议题拓展两方面出现大的动作,凸显拜登政府希望将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打造成推进美国印太战略、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和塑造地区秩序重要平台的战略意图。

二、组建“三国”安全伙伴

除了升级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拜登政府于2021年9月15日,宣布成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安全伙伴——“奥库斯”(AUKUS)。在三国发布的领导人联合声明中,声称要深化三国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安全和防务合作,并与伙伴一道,共同“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三国表示,通过成立“奥库斯”,三国将深化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三国在安全与防务相关的科技、工业基础及供应链的一体化合作。作为三国防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英两国将帮助澳大利亚海军获得核动力潜艇。未来18个月内,三国将紧密磋商,向澳大利亚提供相关技术,使之尽早获得核动力潜艇能力。为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三国决定进一步提升联合作战和作战兼容能力,包括聚焦网络能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及海下作战能力。

本来,澳大利亚在2016年同意由法国为澳大利亚海军建造价值600多亿美元的常规动力潜艇,更新澳大利亚海军长期服役的潜艇。现在,美英澳三国却背弃法国,冒着核技术扩散风险,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技术,撕毁澳法军购大单,让世界震惊,令法国恼怒。

2021年11月22日,美英澳三国签署《海军核动力信息交换协议》,为澳大利亚获得核动力潜艇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根据协议,美英两国将首次向第三国提供敏感和机密的海军核动力技术信息,帮助澳大利亚在未来18个月内完成必要的技术评估,为澳大利亚进行核技术教育和培训,让澳大利亚掌握如何建造、操作和支持核动力潜艇,为最终获得核动力潜艇做好准备。拜登政府已经专门组建一个团队,为三国今后的合作进行战略规划,包括如何尽快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加强三国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军事化、海下作战能力等方面的合作。

拜登政府在冷战结束后的和平时期,组建具有准军事同盟性质的“奥库斯”安全伙伴,并不惜搅黄传统盟友法国与澳大利亚已经签署的常规动力潜艇协议,让澳大利亚获得美英核动力潜艇技术,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决意要让地处南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其牵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三、“四边”、“三国”走向与亚太秩序挑战

展望未来,特别是2022年,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以及美英澳三国安全伙伴会有哪些新发展?它们会不会演变成亚洲版北约?它们的演进、发展对亚太秩序将构成哪些挑战?

首先,在可见的未来,美日印澳四边对话都将继续以非正式的小多边安全对话会形式存在,既不会成为一个结构严密的正式组织,更不会演化为亚洲版北约。原因十分简单。一是,美国本身还没有准备好将其打造成亚洲版北约。2021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高级协调员坎贝尔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演说中透露,美日印澳会继续维持非正式的对话磋商形式,不会变成正式的组织,更不会演变成明显针对某一国的亚洲版北约。

二是印度也没有准备好。印度素有大国抱负和“不结盟”传统。尽管近年来印度在外交方向上明显拉近了与美国的关系,但是印度并不打算将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也远没有做好公开与中国为敌、加入一个明显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的准备。尽管如此,美日印澳在机制化磋商,在防务安全、印太海上安全、网络安全及地区秩序塑造等方面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强调对华防范。

其次,美日印澳可能会加强在“印太经济框架”下的磋商与合作。2021年10月27日,拜登在参加东亚峰会线上会时宣布,美国将与志同道合伙伴讨论成立“印太经济框架”,聚焦贸易促进、数字经济和技术标准、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劳工标准等领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透露,拜登政府将在2022年初推出“印太经济框架”,与印太伙伴一道共同推进美版印太经贸秩序愿景。尽管拜登政府并未将印太经济框架与四边安全对话机制挂钩,但考虑到四边安全对话议题拓展和对经济议题的日益关注,未来四国可能会强化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供应链弹性及技术标准领域合作,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

再次,美英澳三国在2022年将主要聚焦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技术,制定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具体落实协议的实施。此外,三国将会继续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军事技术和防务领域合作,特别是提升澳大利亚的军事技术和防务能力。

最后,在亚太秩序方面,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升级及奥库斯安全伙伴成立,至少对地区秩序造成三重挑战。一是,加剧中美之间的战略猜忌和竞争。美日印澳安全对话从2017年“复活”,到2021年升级为首脑对话,中国一直是四国心照不宣的制衡对象,四国合作的内容也基本上围绕如何牵制和制衡中国展开,尽管没有点名。美英澳三国不惜对法国背信弃义、决意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其针对中国战略意蕴更是不言而喻。这两大举措,会进一步加剧中美战略猜忌,加剧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

二是,削弱东盟中心地位。冷战结束以来,东盟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上一直扮演驾驶员角色,也有意成为地区议程设置的领航者。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的机制化和议题拓展,直接对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机制构成竞争和挑战,威胁到东盟的中心地位。不仅如此,美国将东盟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竞技场,拉拢东盟国家选边站队,更是危及东盟内部团结。

三是,制造新的地缘政治对立。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和美英澳三国安全伙伴,是在和平时期成立的具有明显地缘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色彩的排他性小集团,加剧大国战略猜忌,制造地缘政治对立,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韦宗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