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吴天明基金会总监吴妍妍:唯一的就是坚持
2022年1月3日至8日,2021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在济南举办。
本届高峰会主体活动包括融创会、主题论坛、主题讲堂和主题展映。融创会设置的创投项目路演、产业洽谈等环节,旨在为青年电影人寻求行业资源与合作;主题论坛分别为“和青年朋友谈写作”开幕论坛——暨《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新书发布会;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X后浪电影和“跨代影人对话:当下的力量”主题论坛;主题讲堂邀请海清女士为青年电影人分享从业经验。
主题展映以“爱情·新声:致敬现实主义电影”为题,选取《热恋》《与往事干杯》《非常爱情》《有话好好说》《蓝色列车》《日光之下》《洛桑的家事》七部国产电影放映。
峰会现场
据悉,高峰会的活动设置遵循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设立的初衷——2014年,中国电影基金会发起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继承导演吴天明的志愿,希望培养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三部分人才,并以活动作为运营载体,每年举办青年电影高峰会、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和青年制片人计划三类活动。
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作为三类常规活动之一,关注“导演”这部分人才的培养,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创投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总监吴妍妍介绍,“我们会在几百个报名的项目中选出15个入围项,请该项目的导演来进行阐述。基于商业类型的市场导向和作者性强的艺术表达两个方向,今年选入15个青年导演优秀项目,5个青年编剧优秀项目,题材除常规的家庭伦理、青春成长、爱情喜剧、犯罪悬疑等个体化书写,还多了都市奇幻、历史战争、少数民族等具备社会性关怀和现代化思考的题材。”
今年的融创会中,经过终审评委方励、焦雄屏、海清、述平、导演郑大圣等评估,共选出《莫莉的告别》《寻找美人鱼》《日出》《路狗》《再见英州》五个最佳青年导演电影项目荣誉。
创投项目
高峰会除了创投以外会有论坛、大师班,都是围绕着导演技能的培养这个角度去进行的。如今年高峰会论坛之一:“蒲公英公益行动”——海清表演创作讲堂。海清与史航以问答的形式谈表演,如海清介绍自己对于体验角色的人生很有兴趣,“体验完后,这个角色能不能成功,已经基本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概率了。我曾经在《心术》演一名护士,为了塑造护士这个形象,我前后看了四十多台手术。我前后去了三次华山医院、协和医院,我发现这个体验,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因为你见过他们手怎么操作,怎么穿着洞洞鞋在地上走路,你有了这个强大的自信垫底后,所有的台词、人物关系都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对于当导演与演员产生分歧时该如何处理,海清在分享中提出:“演员是电影的一个部门,一个演员首先要完成导演的风格定向,再完成角色定向,是两个定向。我的经验是,如果我跟导演在创作中发生分歧,会先尊重导演的风格定向,因为我是服务于整个影片的,不是服务于自我的。”
海清、史航对话
在青年编剧培养方面,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于2015年设立“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已举办五期,本次高峰会中,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与后浪电影合作,将前三期的国际编剧大师班讲稿整理汇编成《故事原创大师班(国际卷)》。值此书出版,影评人史航主持了“和青年朋友谈写作”主题论坛,编剧、作家述平,导演郑大圣和编剧、导演袁媛进行了对话。
被提到如何从作家成为编剧,编剧述平谈及,是因为自己的短篇小说《晚报新闻》要被改编成电影而走向编剧之路。根据《晚报新闻》改编的电影《有话好好说》在当时并没有被看好,内在的幽默性和对城市的独特横截面的生猛概括也是后话。编剧袁媛在正式参加《滚蛋吧!肿瘤君》的项目之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没有任何作品被看到、被拍出来的挫败感,心态跌入谷底。一个朋友随意问了句是否愿意一起做一个抗癌的电影,于是有了后来的《滚蛋吧!肿瘤君》。回头再看这种更像是“小作坊式”的工作方式,其实完成度很高。但在接手第二个、第三个项目时,袁媛又会发现,编剧的工作,没有恒定经验,每一个都是独特的模式。
述平在《有话好好说》映后
代际之间怎样绵延,新生和传统之间在如何碰撞?青年创作者们在面对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一个良性的电影开发生态系统到底是怎样的?澎湃新闻专访了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总监吴妍妍。
【对话】
澎湃新闻: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于2014年成立,2015年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设立“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也设有“青年制片人培育计划”等等,活动迄今已举办了许多届,可否简单对这些年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的工作进行回顾,以及谈谈重要的节点作出的调整?
吴妍妍:我们每年都有常规的导演的高峰会、编剧班、还有制片人的培育班。制片人培养方面,我们跟法国戛纳达成了合作,每年在那边有一个制片人的培育计划,从报名的制片人里选五六个制片人的好苗子参加制片人工作坊。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停了两年。现在制片人的这个平台上也出了好几个现在很拔尖的人才。比如顿河,他的作品有《风平浪静》、《平原上的摩西》;还有《荞麦疯长》的制片人藤井树,以及现在因为《爱情神话》受到关注的制片人叶婷,《暴雪将至》的制片人肖乾操。前两天叶婷还给我发信息,感谢基金会对她的帮助,这也让我们很感动。《爱情神话》算是她担任制片人的第一部戏。编剧班这部分,承袭了吴导第一届的配置,从每年报名的六七百人中选出二百人,进行七天封闭式的培训。
吴妍妍
澎湃新闻:其实大众对制片人的工作还是很陌生的。最近有两个综艺《导演请指教》和《开拍吧》,平台希望以这样的综艺让大家了解电影业的幕后。包括你也谈及,好的制片人其实很稀缺,很需要培养。为什么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及你怎么看这些关于影视的综艺呢?
吴妍妍:其实,编剧、制片人这些毕竟是一个行业内的事情,比如我们在济南办峰会,如果想把它扩展成一个盛事,就必须要有电影的展映,普通观众才能进来,才能看到。
观众可能对你这个电影怎么制作什么的并不感兴趣。这两年的综艺让大家了解到导演的情况。制片人,尤其在电影工业逐渐体系化的时候,非常需要系统化。制片人是非常关键的人物。比如我经常在创投上很遗憾地看到,一位导演非常好,他的项目也很好,但是他的制片人相对来说不够专业,那这个项目在这个制片人手上可能两三年都做不出来。制片人应该是领着导演和这个项目走,从开发到剧本,到这个剧本需要什么市场,观众在哪里,到后面的宣发,制片人都要考虑。
澎湃新闻:回到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现在运营的情况如何?
吴妍妍: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不是一个个人公司,完全没有商业方面的盈利。我们每年都要考虑生存的问题,压力非常大。我们平时专项基金这边正常工作的话差不多就8—10个人,但是我们一到有活动,几十个人都是要招临时的,因为平时会养不起这么多人,我们的公益基金,总是要去募资、去寻找合作伙伴。
澎湃新闻:疫情之后,影视行业一边在内部自我调整,同时,外界部分资本也在撤离,整体情况不是很乐观,这些是否会冲击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的工作?
吴妍妍:冲击是肯定的。一开始电影好的时候有人愿意不计报酬地跟我们合作与捐款,基金会运营的大部分钱是来自吴导的《百鸟朝凤》的捐款,还有就是跟像济南这样的政府宣传部合作,现在每一个地方政府也很注重自己的文化。我们这些年在天津、杭州、济南等城市,跟当地政府有很多合作。
澎湃新闻:今年的主题展映以“爱情”为题,展映《热恋》《与往事干杯》《非常爱情》《有话好好说》《蓝色列车》《日光之下》《洛桑的家事》七部电影,这些电影的时间跨度有三十年,在选片时是怎样考虑的?
吴妍妍:我们每年在现实主义题材展上都是希望新老导演一起出现,今年选了夏钢和陆小雅导演的,选片上还是用了一些功夫,吴导的《非常爱情》是闭幕影片,青年导演这块,张大磊导演的《八月》拍得非常好,刚好他的《蓝色列车》到现在还没有公映,而海清也出演了《蓝色列车》,也是我们的嘉宾,所以青年导演的作品就放映了这部《蓝色列车》。还有梁鸣的《日光之下》,梁鸣也是一位新晋的、非常突出的导演。
《日光之下》剧照
澎湃新闻:有没有在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会的强烈扶持或者主张下推出的片子?
吴妍妍:有很多的,比如说《春江水暖》,它就是在基金会这个平台上出来的一个项目,2018年时,顾晓刚导演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基金会的创投,导演的想法就是找几十万就电影拍了,后来这部影片入选了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双周闭幕电影,取得不错的成就。还有《暴雪将至》也是早期基金会在制片人扶持计划这部分的项目,《兔子暴力》也是。
《春江水暖》剧照
澎湃新闻:我们也注意到参与创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有种小众的、文艺的气质的,基金会是否是倾向于扶持这些文艺片?
吴妍妍:创投是另外一个生态环境,因为来创投的这些青年导演的项目,大部分不是商业的,他只有一些商业气息,大部分很商业的电影早被别人抢走了。我们是很珍惜商业苗子的,但是同时也珍惜原创的艺术片。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们不要极端的艺术电影,我们要平衡类型、平衡多元化,尤其是要平衡商业的元素在里面。比如魏书均,他因为《野马分鬃》近些年被关注,三年前他就带着一个项目来基金会,那个时候他刚拍完短片,我们就觉得这位导演很有才华,一定会有成绩的。
澎湃新闻:今年的创投会中,很多导演的电影项目入围,是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导演的项目来参与最终的创投会?
吴妍妍:今年400多个项目报名,有导演个人的,也有工作室的,也有导演带着制片人来的。最后选入围的项目时,我们评审的标准是导演的前面的作品很重要,至少要有两三部短片或一部长片。但是有的导演前作非常好,但是来参加创投时带的片子,你就觉得它很难被拍成电影,或者是很难找到投资,那怎么办?我们其实在初评时为这些讨论了很久,也有很多争议,最后是权衡导演的才华和项目的质量。
澎湃新闻:我参加了几场放映,映后交流的环节,我也感觉到很多编剧们都很焦虑,希望向导演、编剧们去求证是不是还值得继续坚持,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吴妍妍:什么都没有,唯一的就是坚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