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后疫情时代,坦然拥抱自我的中国人

2022-01-09 09: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村花 蹦迪班长

毋庸置疑,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破防”时代。

在2021年的年终盘点中,商务印书馆和《咬文嚼字》都不约而同地将“破防”列入了2021年度十大流行用语中。

这届反内卷反996、看起来很mean的年轻人,却在后疫情时代的浪潮影响下,脱下了自己的情绪伪装。这代人不再用表情包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频频用“我破防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坦诚态度。

在每一个“我摊牌了”“我不卷了”“我破防了”的背后,是这一代人在后疫情时代练就的自我防御机制。

1.疫情带来变与不变

扔掉不切实际的flag,好好活着才是王道。

在今年朋友圈刷屏的年终总结和新年愿望里,祈祷暴富暴瘦暴美的Flag变少了,希望健康快乐的朴实祝愿变多了。经历过这场疫情才发现,原来“好好活着,身体健康”才是最真诚质朴的新年祝福。

当内卷令人倦怠,那我就退出竞争。

疫情改变了一代人的心态,过去的我们只想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丘,而现在的我们更希望能够脚踏实地的走到下一个目的地。再也没有人明明承担着生命生活之“重”,却还要伪装成游刃有余之“轻”。“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样的过时鸡汤,早已被这一代人抛诸脑后,如今大家追求的是“当内卷令人倦怠,那我就退出竞争”。

图:中国人口贴吧

“躺平学”改变的只是生活的形式,不变的是每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勇气。

大城市不再是唯一目的地,家乡也可以是好的归途。

一线城市不再是年轻一代的奋斗天堂,小地方也能够让自己发光发热,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的普遍共识。

《人民日报》公开报道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如今,后疫情的返乡潮还在继续,疫情改变的是年轻人选择哪种生活的方式,不变的是年轻人奋力生活的样子。

告别了远方,发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在这个无码不成行的时代,有人无不感慨的表示,疫情偷走的不只是远方,“是我规划了很久的毕业旅行,是我应该出去看世界的18岁”。虽然暂时告别了远方,但在近处的老地方,也有不曾被注意的好风景。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露营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并还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光是今年以来,在小红书、携程等分享社区中有关“露营”笔记的内容就达到了200%-400%的增量。

不能去远方,就在近郊来一个半日露营、公园露营、轻奢露营,改变的只是目的地,不变的是每一个人热爱生活的心情。

跳出消费主义的陷阱,高举理性消费的大旗。

截至今年1月5日,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组员已经突破了33万人,成倍递增的成员以及小组申请背后,揭露的正是这届年轻人在后疫情时代影响下,主动消费降级、踏实生活的质朴心态。今年朋友圈的年终总结,不再是支付宝年度账单满天飞,外卖消费越来越少,支出种类也愈加精简。直播头部主播的纳税风波,让消费者再一次认识到,无论直播间里叫喊的低价多么热闹,别人的快乐都与贫穷的我们无关。

不管是继续留守一线,还是跟随大流返乡,不管是去远方还是在近处,不管是理性消费还是野性消费,疫情改变的只是生活的轨迹,但却没有改变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的勇气。

2.在流调碎片中拼凑出

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这一年,我们一起见证了教培行业的起落,反垄断的大锤落下,元宇宙的异军突起,普通人的流调轨迹,体育竞技的超凡魅力,明星人设的接连崩塌,打工人的抵制996浪潮,Z世代的“反内卷”,大象一路向北,猛虎流浪南下......它们之中有些和我们密切相关,有些却看起来遥不可及,但这些都曾出现在我们2021年的社交刷屏中,共同组成了与2021有关的集体记忆。

如果说2020年看流调吃瓜已经成为了在疫情席卷的不安中普通人的另种猎奇。那么,在2021年数百份被公示的流调记录里,却逐渐拼凑出了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52岁的菜市场摆摊阿姨,凌晨2点出门,傍晚18点以后才回家。

52岁的绍兴出租车司机几乎每天保持在外跑车20小时,最常去的地方除了家,就是快餐店和菜市场。

57岁的保洁阿姨,日常出入的场所除了家和工作单位,一周只去过一次超市和优衣库。

前往徐州出差的1号感染者,在抵达出差城市的深夜,花10分钟在麦当劳吃了一份简餐,草草的度过了自己的44岁生日。

在南京禄口机场工作的45岁保洁妈妈,她在被感染前近两周的时间里,日常除了工作就是带孩子去上辅导班,连超市都没有逛过。唯一在外溜达的半个小时也只是在孩子辅导班附近的广场上,等孩子下课。

每个人的流调看起来都没有一点自己的生活,却又都在拼尽全力的生活。

2021年的年初,人们还无不感慨北京的流调记录实在是太卷了,无愧于一个一线城市打工人的奋斗轨迹。然而到了2021年年底,当看到来自绍兴、南京、徐州等非一线城市的普通人流调时,才惊觉“都说人生百态,可流调下的普通人生活,又好像分明只有一种状态:每个人都活得那么枯燥,可每个人又都在那么拼命地活着 ”。

所谓的“卷”与不“卷”,不过是普通人奋力生活的轨迹罢了。

3.勇敢面对,才能柔韧有余

如果要选择定格2021年最令人破防的一个瞬间,它可能会是中国运动健儿百米冲刺的那个漂亮压线,电影结束后影厅里向荧幕孤独敬礼的老兵,父子时隔14年后相认,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常开不败的鲜花,长沙芙蓉路上众人雨中小跑一路送别袁老,边防士兵赤手空拳张开双臂将来犯挡在中印边界之外......这一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有爱瞬间,而掩在那些口罩之下的,正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柔韧而又坚毅的面孔。

在经历那些陷入困境、悲伤、抑郁的人生至暗时刻,他们会用哪一张“脸”去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无奈。

从2019战“疫”打响,到2020复工复产,再到2021波折不断,如今2022我们重新起航,每一个经历磨难、面对磨难、战胜磨难的中国人的脸,都写着同一个词语,柔韧。

柔软但更有韧性。

那个在孩子辅导班附近广场溜达的母亲,10分钟吃完生日简餐的中年男人,凌晨两点就出门进货的摆摊阿姨...无数个被困在疫情中被迫短暂停摆的个体,他们都在用同一张柔软但坚毅的“脸”去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无奈。

正如2014年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世界冠军李坚柔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那股子韧劲。这也是洁柔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品牌精神。

2014年的索契,28岁老将李坚柔上演奇迹逆袭,在其他两名队友发挥失误错失决赛的情况下,大器晚成的李坚柔扛起了夺金大旗。顶着韩国选手抢跑犯规重赛的巨大心理压力,李坚柔扛住了命运对她的考验,在三名对手失误摔出跑道之后,成功稳住自己,逆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摘下首金。

央视评论员称,“或许这是奇迹,但只有努力了才能出现奇迹”,这是命运给坚持到最后的人的奖赏。

不管最终是否蟾宫折桂、为国争光,我们都见证了老将的不屈,小将的天才,看到了口罩之下一张张柔韧有余的面孔。

这两年,我们虽然失去了一些探访远方的机会,但也得到了亲近家人的空间,我们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也最终重新与自我和世界和解。后疫情时代,扎根在各行各业柔韧有余的中国人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张文宏医生说,这可能会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或许在2022年,每一个柔韧有余的中国人,都可以彻底摘掉口罩露出喜气洋洋的笑脸,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此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新的一年,纵使未知前路艰险,也不要忘记口罩之下,每个中国人柔韧而又坚毅的CHINAFace。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坦然拥抱自我的中国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