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毅韧:“十三五”期间将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核能是清洁能源,发展核能也是世界上能源发展的大方向所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的目标。但是,包括福岛核电站事故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未来,我们的核能怎样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发展?今天,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来到直播间,将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为大家答疑解惑。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 央广网图王毅韧介绍,核能发电以及核能的研究、开发都会产生一些废物,就跟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废物一样。但核工业产生的废物有特殊性,它具有放射性,处理不好会对公众、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对放射性的废物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核工业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按照放射性的强度,分为三档:高强度的放射性废物,中等强度的放射性废物,和低等强度的放射性废物。我们国家制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政策是对中低放的固体废物采取浅地表处置,把它进行减容处理后,放进专门的容器中,再放入专门的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实现对环境没有影响的长期存放。对于高放射性的废物要采取深地质埋藏,要在深度数百米以上的、稳定的深地质层进行处置,不能让它对环境产生影响。因为高放射性废物的一些核素,它的衰变周期很长,要衰变到天然铀这种放射性水平的话需要数万年,所以高放废物处置,一个是技术难度大,第二个就是选址周期长。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怎么操作?王毅韧指出,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选址,不容易选,这个选址比核电厂选址难度大多了。它要找一个地下环境非常稳定的、相对封闭的地方,不能对周边的环境和地下水造成影响,或者对这个整个生态造成影响。它要求非常稳定,因为高放废物需要埋藏在这里几万年,在国际上也是这样。我们国家选址工作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第二步就是要建地下实验室,选的厂址到底行不行,到底可不可用,我们要先建一个地下实验室,要做各种地质、结构、渗透、放射性物质的迁移等一系列的试验,确保厂址是稳定的,是合适的,是适合处置高放射性废物的。现在规划是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地下试验室。第三步就是建最终的地下处置库,通过地下实验室的研究试验工作,确定厂址,然后在这个厂址建最终处置库。我们“十三五”之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十三五”要进行的是第二步。
王毅韧补充,“现在国际上应该讲还没有已经建好运行的地下处置库,现在国际上也在建地下实验室,像比利时、芬兰、瑞典都在建地下实验室。芬兰、瑞典的实验室就是把乏燃料卸出来冷却以后,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作为高放废物进行处置,它们的处置库在地下一百多米,但是因为这些国家核电站少,乏燃料数量也不多,就直接进行处置了。像法国、比利时,都是通过先建地下实验室来确定厂址,然后再建设最终处置库。
王毅韧认为,处置库关键要保证高放废物能够安全地处置,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按部就班,按照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
王毅韧介绍,所谓乏燃料后处理就是把核电站或者反应堆使用了一个周期,通常是12个月或者18个月,不再使用的燃料卸出来,这就是乏燃料。乏燃料经过后处理以后还可以再循环利用,这个化学处理过程叫后处理。后处理的目的是提取里面有用的铀和钚,再循环使用,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现在国际上对乏燃料的管理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像法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也包括中国,是对乏燃料要进行后处理。第二种方式就像美国,是把乏燃料从反应堆里卸出来之后,先进行贮存冷却,采用干式或湿法,暂时不处理,这也是很安全的。第三种方式就是一次通过,比如芬兰、瑞典,乏燃料卸出来之后冷却八到十年,把它整个当成废物,直接进行深地质处置。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确定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的政策。
王毅韧表示,从我国发展核工业以来,一直在进行后处理技术方面的研发,由于以前我们核电发展的规模不大,商业规模后处理的技术研究基础还不够,还没有掌握大型商业后处理厂的技术。法国的后处理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最近这十多年,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着力进行后处理技术的攻关,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对整个后处理的发展做了一个规划,首先在技术方面,我们要进行攻关,要自主掌握技术,另外在能力方面,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等等,另外还要开展国际合作,也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在“十三五”期间按照规划实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