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建上海市委建议:推行“规划留白”,充分考虑空间可转换性
上海应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让这座城市更有韧性?
即将召开的2022年上海两会上,民建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题为《关于以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的建议》的提案,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提案指出,“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事件等,并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减轻灾害损失,以及快速恢复。城市韧性的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智慧-韧性”城市是指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的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信息模型(CIM)、决策模型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平战结合,平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发生紧急情况时可根据灾情态势,实施感知、远程应急指挥、资源快速调度和灾后快速恢复的闭环管理,使城市防灾管理更加智慧化,应急决策更加科学。
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增强城市韧性?该提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建设城市“智慧与韧性”的统一体。
智慧城市的感知设备、智能设施和管理平台建设注重于城市日常运行的精细化管理,而韧性城市建设则注重在自然、人为灾害下的城市韧性性能的优化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中已搭建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可为韧性城市建设所使用,智慧城市建设中收集的海量信息则可共享,作为分析预警决策的数据来源,以提升应急防灾能力。
第二,加强感知系统、分析和算法体系建设,完善韧性城市功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汇聚城市中各行各业的海量信息并进行深度、有效的融合分析,可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实现城市防灾能力评估、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灾害模拟、决策指挥调度策略优化建议。
第三,完善城市智能化综合应急管理平台。
深度分析挖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中大数据的价值,强化对城市安全状态数据的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功能,把威胁城市安全的内外部风险消灭在萌芽中。特别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以更大力度整合涉及城市危机管理的跨部门资源和力量,健全城市风险应对的“无缝高效联动、数据瞬时共享”机制。
第四,推行“规划留白”,充分考虑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可转换性。
在会展体育、商务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空间的单体规划设计与更新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可转换性,同时要推行“规划留白”,当面临重大疫情等风险时,能够实现快速新建或存量空间的功能快速转换,以公共空间韧性保障城市安全度过危机状态。
第五,实施生命线补短板工程。
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存量生命线工程系统(城市供排水、供气系统、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大排查,形成统一的风险隐患清单,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计划,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数字感知、预测预警系统,第一时间获得动态运行中的风险点,并及时维护维修。
第六,实施社会认知与参与战略,全面提高市民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防范技能。同时,完善社会组织有效参与重大风险应对的渠道和机制,在全社会创造共治共享的社会风险治理文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