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人竟能办“死亡证”?央媒:对“暗黑文书市场”必须一锅端

@央广网
2022-01-07 21:39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部分平台,只要花上几百元,就能轻松买到“私人订制”的伪造重要文书,甚至有卖家表示“全国哪里都能开、各地公章都能盖”,令人不寒而栗。

280元一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120元一张“火化证明”,450元一张“病危、病重通知书”,检查报告单、诊断证明书、住院证明书更是按张收费,一两百元搞定……一纸假证明之下,活人能“死亡”,健康人也能“病危”。买假之人将其当作“摇钱树”和“护身符”,躲刑罚、骗保险、骗捐款,投机取巧钻空子,搅起一片乌烟瘴气,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也助长了违法犯罪之风,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风险。

假证明何以能大行其道?关键在于接收它的人并没有甄别其真伪的能力或途径。譬如说,在一张病危的假证明面前,又有多少人知道真证明是何模样?从这一点来说,“假文书”肆无忌惮,实际上直击的正是信息共享的“软肋”。没有统一的文书信息管理系统,“真模样”没有走入千家万户,无以“验真”,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了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的底气。

以“假证”谋“真利”,买卖两头都有责。专家提醒,商家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买家购置假文书的行为本身涉嫌购买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电子商务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服务”。那么,“假文书”大行其道,成熟的“灰产链条”背后,暴露出的不只是买卖方法治意识的淡漠,也暴露出相关部门责任的失守。

彻底铲除“暗黑文书市场”势在必行,这离不开多部门齐心协力。有关部门应加快实现信息共享,以数字整合提高“验真”能力,铲除“假文书”生存的土壤;执法部门应强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以法的震慑让买卖伪造文书者却步;网络平台应守土有责,加强对假证明、假文书的甄别能力,堵住“暗黑文书市场”交易渠道。如此多措并举,或才能釜底抽薪,去伪存真,对“暗黑文书市场”实现“一锅端”。

    责任编辑:柴敏懿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