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种组合对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以下文章来源于凯叔讲故事 ,作者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创造优质内容,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作者:蓝骆驼
前段时间看《超脑少年团》,被一位爸爸暖到了。
节目中,小男孩高培淇,年纪最小,实力却非常强,是个有着超级大脑般的“别人家孩子”。
虽然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他还是输掉了比赛。
男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时候,他的爸爸走到舞台中央,抱了抱儿子,鼓励说:
“胜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会坏的。
失败就像药,能治好你的病。加油吧!”
心疼的眼神、宠溺的“摸头杀”,满满的父子情深。
高爸爸的一番举动,让主持人感慨万分:
“中国几千年,一直在说严父慈母。我看现在的爸爸们,一个比一个温柔,递纸巾的、流泪的,一般都是爸爸。妈妈们却一个比一个刚毅。”
就拿高培淇来说,妈妈更严格,爸爸扮演的就是一个陪伴升级打怪的角色。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以前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严母慈父’。
母亲要严格而坚定,父亲要理性且和善。”
家有儿子,父亲一定要“慈”
以前人们常说,“严父出孝子”。
很多爸爸习惯扮演“严父”的角色,觉得只有严厉了才能有威信。
这样真的对吗?
综艺节目《你好爸爸》中,曾经采访了上百位素人爸爸。当问到“您的父亲是怎么样一个人”时,出现最多的答案就是“严厉”。
这些已经当了爸爸的男人,回想起小时候被严父管教过的日子,依然心有余悸。
有个男人,小时候非常调皮,他说:
“从小,他给我灌输的就是,我是没用的,连猪都不如。”
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非常自卑、怯懦,觉得自己永远在犯错,不如别人。
有个男人小时候喜欢戴鸭舌帽。
爸爸却说他那样太像小流氓了,一把把他帽子撕坏了。
虽然在爸爸眼里,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他却被伤了好多年,直到现在还记得。
有个男人,从小被爸爸打到大。
“只要不听话就会打我”、“做错事就要天天挨打” 、“动不动教育我们的方式都是用武力来解决”。
被打怕了,他选择了逃离父亲。
人到中年,还在跟爸爸冷战。
其实,他们口中的“严父”,正是很多“中国式严父”的缩影——不注重情感交流、亲密互动,反倒是吹胡子瞪眼,处处彰显爸爸的“威严”。
这些“严父”不是不爱孩子,是真的没用对方式。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时常责骂、惩罚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
这些人长大后,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当年的父亲。扮演一个“严父”的角色,用曾经遭受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关于父亲这一角色,李玫瑾强调过:
“父亲一定要‘慈’。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做一个“慈父”,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第一,要给孩子一种胸襟。
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过头看就不大了。
第二,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随便滥用。
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你建议,告诉你该怎么做。
做一个有爱的父亲,一个温柔又阳光的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更有利。
家有女儿,父亲要“教育”、更要“爱”
前些天去亲戚家做客,一进门就看见她家孩子低头坐在沙发上,眼睛湿漉漉的,还噘着嘴。
“再玩打断你的腿” “看我怎么收拾你”......
孩子爸爸火冒三丈。
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儿最近经常半夜玩手机,成绩下滑了。
女孩很不情愿,嘴里听不清在嘟囔什么,但是等爸爸一转身,她就重新拿起手机玩了起来。
孩子并不是反对道理,她抗拒的是这样一个强势的、不理解自己的父亲。
家有女儿,爸爸要“管教”,但不是强势蛮横地“管理”。
很多爸爸也是这样的:
他们不讲究教育之道,也很难看到孩子内心;看到孩子认错,变乖,就认为目的达到了。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治标不治本,还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家有专制和强势的爸爸,女孩性格容易有两种倾向:叛逆、自卑。
因为爸爸的不理解,逐渐变得叛逆;
感受不到爸爸的爱,逐渐变得自卑。
家有女儿,母亲要“严”,父亲要“慈”。
母亲给她底线原则,父亲给她自由的高度。
妈妈立规矩,爸爸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回应孩子的情感,这样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亲密关系。
妈妈爱中有“严”,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一提到妈妈,很多人会想到“慈母”二字。毕竟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都是温柔角色的存在。
妈妈温柔并没有错,但不能无原则地娇宠、袒护孩子。
前段时间的陕西街头,一个男孩想玩手机被妈妈制止。争执几句后,男孩一把将妈妈按倒在地,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往妈妈屁股上狠踹。
附近的保安看不下去,想上前制止,男孩却冲着保安大吼大叫。
保安很生气,拿出手机对男孩说:
“别闹了,听到没有?再闹我就报警了!”
妈妈连忙爬起来替儿子求情,希望保安别把事闹大。
小小年纪都敢打骂妈妈,长大后又会变成啥样呢?
可想而知。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也是模仿出来的。
越温柔、越不被尊重的人,孩子就越敢欺负。
相反,如果妈妈能够严格要求,原则性强,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坚定地反对,孩子可能也就不再闹了。
李玫瑾强调:
“作为妈妈,要干脆要果敢。就是我说到这儿就到这儿,你不要跟我怎么样。”
妈妈可以温柔,但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有分量。
说一是一,掷地有声。
这不仅需要妈妈做“严母”,还需要爸爸的尊重:
不在孩子面前说伴侣的不是,
这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判断;
在教育孩子上多打配合,
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当着孩子面拆台。
教育的观念原则要统一,教育的形式可以更灵活。
“严母慈父”,就是一种角色的分配。
“严”,并不是非要用打、骂的粗暴方式对待孩子,而是指态度和要求的严格。给孩子一个底线原则,不能碰;
“慈“,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给孩子爱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绽放。
父亲负责引导,给孩子底气和爱;
母亲把控原则,教会孩子被爱和感受爱。
母亲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
父亲理性而和善,承托起爱的高度。
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或者女孩,
通常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父母各司其事,让爱和教育的秤砣不偏不倚。
认同的话,记得文末“点赞”。
宠粉福利来啦!!!
为感谢粉丝互动,小e妹特定制了一批“湖北e家庭限量笔记本”,作为奖品送出。获取方式:每个自然月内精选留言数不低于30条的粉丝,将获得限量笔记本噢;每人限领一本,数量有限,赶紧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万个家庭,带给父母美好希望,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湖北e家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种组合对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