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上台下的张继青
对于昆曲界人士和广大昆曲爱好者来说,昨天(2022年1月6日)是个悲伤的日子,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张继青在南京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1939年1月3日出生,江苏苏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她1984年荣获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1986年获得法国维勒班市颁授荣誉市民衔;2002年获中国文化部颁授昆剧终身成就奖;2002年11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授予的“长期潜心昆曲艺术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称号;2006年获美国纽约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2008年1月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获江苏省第一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成长的第一批昆曲继承者中间的杰出代表,张继青被誉为“中国昆曲皇后”、“旦角祭酒”。
今天,我们特转载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三十年前的旧作《台上台下的张继青》,作为对一代艺术大师的缅怀。
昆曲电影《牡丹亭》剧照
台上台下的张继青
文 | 陆文夫
来源 | 《陆文夫文集》第四卷
转自 | 婺聲樓
2019年1月28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昆曲“皇后”张继青专访
我没有资格谈论张继青的表演艺术,她在昆剧表演方面的成就早有各种评论和专著,我只是一个昆剧的爱好者,对此缺少研究。
我可以谈论张继青的为人,因为我和她差不多同时开始艺术生涯,我摆弄的是文学,她表演的是昆剧,起步点都是在苏州。她是科班出身,我是误入歧途;她是地道的苏州姑娘,我是闯入苏州的外来户。
生活中的张继青和舞台上的张继青好像不是一个人。我们和张继青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觉得她是个演员,更没有觉得她是个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演员。年轻时觉得她是个典型的苏州姑娘,温和、腼腆,一口吴侬软语,说话好像唱歌。中年时是个标准的苏州嫂嫂,勤劳、朴实,带孩子,结毛衣,走到哪里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候简直使人怀疑,张继青怎么会演戏?
等到张继青粉墨登场时,顿时容光四射,妩媚动人,如仙似凡,似梦似真,独自一人能使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如入幻境。这时候又会使人产生怀疑,那台上的演员是不是张继青?生活中的张继青和舞台上的张继青当然是一个人,恰恰是有了台下的张继青才会有台上的张继青,艺品和人品是一脉相承,为人质朴无华,为艺才能返璞归真,进入化境。
张继青舞台剧照
张继青电影剧照
张继青登上1986年第8期《人民画报》封面
张继青生在一个好地方,逢上一个好时期。早在50年代初期,苏州主管文化的领导就看到,那发源于苏州,曾经统领剧坛长达二百多年的昆剧已濒于泯灭,亟待抢救、恢复与发展。当时便确定剧团,邀请流散在外的老一辈艺人回苏州来传艺,把新一代的演员命名为继字辈,张继青便是其中之一。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出身于演员之家,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剧团里跑跑群众,拉拉大幕,搬搬道具,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小演员,那时候也只是为了生计。
张继青当然是一颗艺术的种子,可那生长她的土地也是极其肥沃的。培养她的不仅有那么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还有那么多满腔热诚的文艺工作者,她的学习方法和成长的道路都值得回过头来总结。
张继青正式学艺的时候才十四岁,她虽然愿意好好地学,但她绝不懂得怎样学,必须由培养她的人作出安排,创造条件。应该说,当时的顾笃璜先生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时候,顾笃璜被派到剧团里去当领导又当导演,是他发现了张继青,并作为培养的重点。顾笃璜是学话剧的,懂得现代的训练方法和表演体系,但他也学过戏曲,对昆剧更是入迷。他培养张继青是从大处着眼:要培养一个著名的演员。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是有针对性的全面培养,不是所谓的一招鲜,走遍天。他要求严格,也不大客气,差不多的人是受不了的。张继青受得了,她虚心诚恳,刻苦勤奋,在顾笃璜的指导下从发音、练功到学舞蹈、打太极拳,扎扎实实地打基础。她没有正式拜过师,不是某某的传人,但她几乎跟所有的昆剧名家都学过,观摩过众多名家的演出,无师而无不师有针对性地博采众家之长,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传统的技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虚心刻苦的学习态度相结合,使张继青走上了成功之路。
2019年1月29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采访91岁的顾笃璜先生——“要给张继青办嫁妆”
正确的指导和刻苦的学习可以学会某种艺术,但不一定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就是人,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张继青为人质朴无华,对艺术又能心领神会,这就使得她的表演能于神妙之中显得自然,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地。
艺术上的朴与真并非是笨拙,也不仅是憨厚,更非自然主义。说得简单些是一种准确和精练,就是不花哨,不卖弄,不堆砌,鲜明准确地表现人和人物的心理,看上去是精美的艺术,但又不感到是故意雕琢出来的,这才是艺术的高品位,要达到这一点,为人和为艺必须统一。
张继青舞台剧照
张继青电影剧照
晚年张继青依然为昆曲传承贡献力量(摄影:朱风雷)
张继青与白先勇
张继青指导学生单雯
看张继青的表演,特别是看《惊梦》和《痴梦》的时候简直觉得她的表演有点儿“意识流”,是把小说里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挪到了舞台上面,不是用语言来叙述,而是用声形来体现,准确鲜明,可懂可见。如果用文字来写《惊梦》,写一个少女怀春的心理能达到张继青的表演效果,恐怕找不到这样的大手笔。当然,艺术是不可代替的,但它有共同的原理。用文字来表达人物的心理,必须有准确而形象的语言,用表演来刻画人物,必须有优美而准确的动作和声腔。张继青从老一辈的演员身上学到了很多高难度的、富有创造性的表演程式,但她不夸张,不滥用,不以此来讨好观众,而是老老实实地用那些高难度的优美的程式来服从人物的需要,用极其准确的声与形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使那种极其复杂而美妙的艺术境界,变得那么淳朴而自然。这就是张继青的艺术风格和人的品质的统一。
有人说张继青太老实,不懂得宣传自己,甚至连一般的应酬都不会,有点儿吃亏。这话当然也是事实,可是,如果张继青热衷于此道的话,她的艺术也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摄影:朱风雷)
THE END
原标题:《台上台下的张继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