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安徽小城,近三年高新企业增速竟然跑赢了沪苏杭

2022-01-08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何书瑶 狄斐 上观数据

近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分布与协同》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7万多家,数量是2013年的2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0%,全国占比从6%上升到27%。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被认定为高新企业?按照国内的规定,要求包括: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近一年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比例不低于60%、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需达到3%-5%以上等多项硬性条件。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力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

01

高新企业数前十与GDP排名基本重合

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合肥、宁波、常州、温州、嘉兴。

上海的高新企业数量几乎是第二名苏州的1.7倍,稳坐长三角的龙头。除了总数高,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浓度”也很高。数据显示,上海每万户企业法人中的高新企业数量高达380户,居全国第一。

在高新企业数量前十的城市中,江苏和浙江各占四席,而安徽则仅有合肥入围。

有意思的是,高新企业前十的排名,与长三角GDP总量排名几乎重合。GDP总量进入前十却未入围高新企业数前十的城市,只有一个南通。不过,截至2020年底,南通的高新企业数量为2179家,比嘉兴(2414家)少了不到300家,差距非常小。而且,南通近年来发力“科创”,2021年,南通市新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总数列江苏省第三。

✦✦

02

增速安徽城市受瞩目

从2018-2020年的年均增速来看,几个安徽城市的进步速度瞩目。

排第一的淮北,2020年GDP刚过1000亿元,在安徽省内也属于后部,但在2018-2020年,高新企业的年均增速在120%左右。

淮北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建,伴煤发展,但这几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从数字来看,面对发展中的困惑,淮北加速跑起来,这几年大力支持高新企业发展,支持财政研发投入8830万元,专注于陶铝、高分子材料、锂电池等本地优势产业链的发展,并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加强政策引导。2020年,淮北的高新企业由2018年的70家增加到152家,实现了三年内的数量翻番。

另外安徽的两个城市,六安和宿州也都进入高新企业数增速最快的前十城市名单。

从经济总量看,这两座城市在安徽属于中间位置,六安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属于传统不发达地区,但近年来作为省会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主打建设装备制造、铁基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健康、新型建材等五大新型主导产业。安徽北部城市宿州,则凭借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北京至上海的高铁中间站点的区位交通优势,在近几年吸引华为、阿里等龙头企业的云计算业务入驻,致力于将宿州打造为“云都”。

另外,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宿迁,也跻身三年年均增速前十。宿迁2020年的GDP尚在江苏全省垫底,但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数据显示,2020年宿迁有高新技术企业477家,同比增长41.96%,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4%。宿迁的三大国家级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新产业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孵化培育高新企业的重要角色。宿迁的高新区在2019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2家,同比增长30.9%;培育省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6家,位居苏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几个城市在高新企业总数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杭州、上海、宁波、无锡等市在2018-2020年的年均增速都超过60%。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杭州的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名列前茅。

✦✦

03

制造业高新企业数量最多

2020年,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类型,还是制造业排第一,依托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排第二。

不过,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的占比在不断减少:

在上海,高新企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比已经超过制造业,在近1.7万家高新企业中,超过9000家企业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是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最高的三大领域,占比分别达到总数的1/3、1/4和1/5。

江苏则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旗鼓相当,制造业企业数量略高一些。而浙江和安徽现阶段仍是制造业占比领先于其他产业。

从主要城市来看,两大产业企业数量排TOP 10的城市基本重合,也比较均衡,比如苏州制造业较强,该类型高新企业数在长三角排第一,但其生产性服务业也并不弱。宁波、温州、绍兴等浙江城市的制造业实力较强。

无锡、南通两座江苏城市生产服务性企业优势更强,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新企业数量都进入了长三角前十。唯有南京比较特殊,生产性服务业高新企业数仅次于上海,但制造业并不强,未能进入前十。

✦✦

04

苏州、上海细分领域分别称“王”

从细分产业来看,苏州的高新企业几乎包揽了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第一。而服务业的细分领域第一都被上海占据。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细分产业的高新企业仍然高度集中在几个头部城市,产业的区位分布呈现出同质化较高的特点。

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表示,未来长三角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在长三角内部形成世界型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可以模糊长三角区域之间的行政边界,实现广泛的一体化效应,而且也符合未来全球产业链集群竞争的方式。

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两大优势,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中制图数据均来自《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分布与协同》,报告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助理谢凡)

原标题:《这个安徽小城,近三年高新企业增速竟然跑赢了沪苏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