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时代面孔 | 四川美院掌舵人庞茂琨:古典绘画照进当代艺术
01
“折叠”的艺术思考
将时间折叠,把空间重置,不同的时空的人、事、物相遇、共存,这是庞茂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展出的“折叠系列”个人画展中做出的创新探索。
《郊游》 2018年
《牛奶的滋味》 2018年
他不仅将自己画进了西方经典油画作品里——在《马背上的奥利瓦雷斯伯爵公爵》里牵马、在《倒牛奶的女仆》里喝牛奶、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里做证婚人……他还把《维纳斯的诞生》《亚当与夏娃》纷纷变成了机器人,让《圣母子》的小耶稣手拿自拍神器……
庞茂琨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也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坐标。他的油画作品始终聚焦于人物,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表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个人绘画风格。
《被直播的现场》 2017年
《证婚人》 2017年
在庞茂琨的作品里,经常出现他自己的自画像。他的“折叠系列”油画作品用后现代的方式表达全新的创意,在展出时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共鸣。”
“我读书的时候,找不到模特,经常对着镜子画自画像。”庞茂琨解释道,“我的‘折叠系列’把自己的形象植入到大师的经典之作里,与历史发生关系,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解构这些西方经典油画作品,展示东方和西方的对话、当下和历史的对话、自我和世界的对话,这些都需要有自我的形象贯穿。”
《子夜》 2015年
庞茂琨特意选择了大众辨识度比较高的名画来进行创作:“观众们对作品画面本身比较熟悉,才更容易进入到我重新设置的画面语境中来。我非常喜欢古典绘画,但很少去临摹。画了这么多年画,现在突然去临摹,再加上自己的创造,也对古典绘画有了全新的体会。”
02
一生与艺术为伴
庞茂琨走上艺术的道路,有父亲的一份功劳。他的父亲是钢铁厂的技术工人,制图之余,业务时间也会用放格的方式画一画样板戏里的人物。当时四五岁的庞茂琨对父亲充满了崇拜,也深受影响。“当时觉得,爸爸怎么画得这么好。”
他也开始有样学样,画样板戏里的人、画打仗的人,观察身边人的动态和表情。父母、亲戚、父母的同事都支持他画画,经常给他送些画笔颜料。班里的黑板报,就是庞茂琨展示天赋的自留地。
《不期而遇No.1~5》2019年
“小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画画的,和别人都不一样。”年幼的庞茂琨自动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与艺术为伴”的念头在潜移默化间植入了他的内心。
14岁时,有老师看到庞茂琨画的黑板报,不经意地提议他可以去报考四川美院附中,他这才知道还有一所这样的艺术学校。父母带着他“乱画”的线描、在普通纸张上练习的国画,救急式的找到了很多老师帮忙指导几句。他也不间断地一张接一张画着。而那时,他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统的素描和色彩。
《过客》 2015年
几个月后,庞茂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川美附中,之后,本科、研究生、留校任教,先后任造型艺术系副主任、油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他的一生都与四川美院结缘。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油画,庞茂琨说:“我还在附中读书的时候,看到77级、78级的师兄们画什么,我们就跟着画什么。”
《回旋曲》 2018年
川美77级、78级油画班是著名的明星班,开创了中国油画“伤痕美术”的先河,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将“乡土写实绘画”推向了高潮。著名艺术家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都出自这两个班。
“川美出了那么多艺术家,成了全国的明星。如果当时他们是画国画的艺术家,那我肯定也是要学国画的。”庞茂琨笑着说。
03
苹果熟了 风格也成熟了
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界的中坚力量,庞茂琨每年都有作品更新,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在油画拍卖市场中,他的作品大多有七位数的身价。
而说到最难忘的一幅画,却是他创作的第一幅作品《苹果熟了》。
《苹果熟了》手稿
那是大三时,庞茂琨去大凉山彝族地区体验生活。“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动态非常迷人,独具美感,是一种古典美与现实主义风格的结合,完美无比!平时我们都没见过,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回去之后,庞茂琨开始着手创作这幅画。“当时创作对我来说还是有些生疏,油画技法也不熟练,到最终完成,一共花了七八个月,光手稿就不只画了一本,那张面孔的表情改了无数次。”
《苹果熟了》 1983年
这幅《苹果熟了》让庞茂琨一举成名。“创作这幅画的过程对我的影响很深远。”在那之后,庞茂琨又创作了《扬》《捻》《织》《喂食》等一系列有关彝族题材的作品。
随着在技巧和观念上的不断成长和突破,庞茂琨又开始尝试以往未有的艺术呈现方式,去描绘内心的体验和生活的感受,创作了“触摸系列”“舞台系列”“游观系列”“镜像系列”等大量经典作品。
《扬》 1989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庞茂琨带领师生进行抗疫主题创作,他创作的《短暂与永恒》,为抗疫贡献了艺术的力量;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时刻,他深入乡村创作了大量集中反映脱贫攻坚成果的作品;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积极开展主题创作,《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彝家新村欢迎您》成功入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被国家永久收藏”。
《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 2021年
04
与时代同发展的川美脉搏
四川美术学院一直是中国艺术创作版图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可谓是西南地区的文化灵魂与艺术信仰之地。作为西南艺术的中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四川美院的艺术与创作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影响并决定了西南艺术的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图片来自官网)
这是四川美院的独特基因,更是改革发展历程的一种缩影。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重庆一样,从抗战时期成为陪都的那一刻起,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都在向这里聚拢。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唐一禾、吴冠中等一批重要的艺术精英在渝展开创作,无形中对重庆的美术乃至文化,做了良好的浸润和铺垫。
四川美术学院77级油画班毕业照
1940年,李有行、沈福文教授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改称成都艺专。1953年,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建立西南美专,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是当时中国五大美术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
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绕开的艺术家,都出自四川美院。
19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代表作品
“那个年代罗中立等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形式表达精神和思想,他们对社会与时代变迁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敏感和创新,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当时在那么封闭的客观条件下,他们的艺术能够在全国独领风骚,甚至放在世界艺术潮流中都毫不逊色。”庞茂琨说。
在那以后,一代代川美“学统”薪火相传,铸就了川美艺术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学术品格。
身为四川美院的掌门人,庞茂琨除了行政管理工作,还参与本科教学、本院硕士及外院博士生的辅导工作。2021年11月,四川美院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将于明年正式招生。庞茂琨表示:“将来可以在更高的学术站位上培养艺术创作与设计领域的优秀研究型人才。”
四川美术学院(图片来自官网)
与其他艺术院校不同的是,四川美院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对学生的创作训练,锻炼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科毕业之前,每个学生都具备独立的创新意识,对社会要有体验,对生活要有感受,要形成自己的一种观点和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为中国八大美院之一,让文化艺术得到普及是四川美院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愿景,发挥好新时代美育的导向作用是关键一环。
庞茂琨介绍,四川美院将成立“城市美育学院”,通过开设普惠性美术鉴赏课、不同年龄段特色班、专业进修班等方式,为更多想要接触艺术、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民众,提供一个“圆梦”机会。除此之外,发展社区美育、乡村美育也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当代艺术已经从古典时期的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平民化。” 庞茂琨说,“尽管艺术语言及表达形式愈发多元,但扎根时代、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不会变。四川美院的艺术教育也是主张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时代。”
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和社会任职之外,庞茂琨一直要求自己不能间断自己的创作。“我比年轻的时候更加珍惜时间,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创作上,平时的晚上、周末,特别是公众假期,是我画画的主要时间。”
“从小开始画画,到现在已经步入中老年,还是在进行创作。画画对我来说,不光是一份事业,更是生命的体验,是艺术人生的体验,是一辈子的幸事。”庞茂琨深情地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