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陶勇医生的“笑忘书”
2020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受害人为该院眼科医生陶勇,他在住院和手术两周后脱离了生命危险。苏醒后,他口述的诗歌《心中的梦》也曾引众人感动。后来,他开始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同时充当大家的“笔友”。今年,陶勇新书《自造》出版,其中收录了一些小读者的来信和他的回信,言语亲切温柔,如一位坐在我们身侧的朋友。本文摘选了其中三份,分别对话北京四中学生、患有先天性皮肤病的女孩、梦想学医的人。
01
这个世界有意思的地方
北京四中学生来信
尊敬的陶勇医生:
您好!
我们是北京四中2023届六班的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怀抱着对您的敬意和向您学习的心态,我们写下这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宝贵答复。
诚实地讲,我们第一次知道您,是您被刺伤的事件登上新闻之时。最初,我们感到极大的愤怒,都在相关报道底下评论,想要严惩凶手。之后,随着更多新闻报道的出现,我们逐渐了解到更全面的您。您的成长历程、职业生涯发展、对自己遭遇的恶性伤医事件的一次次发文……都让我们看到了更为立体而伟大的人格。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了解您,我们在写这封信之前,学习了很多您的访谈。依据这些内容,我们经过讨论,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您曾在《人物》采访中提及由于内心坚定的目标,所以不会被消极情绪所拖累。我们坚信,一定是坚定的目标支持着您走过学生时代,并且助力您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突破。
您曾在那个办公室遭遇了袭击,留下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但您在《朗读者》中回答董卿老师“为什么没有换一个办公室”的问题时,表明那间办公室并不只会让您想起害怕的事,更会想起许多美好感人的事。这表明您的内心不只是勇敢的,还有更多的善良。
面对此次伤医事件,您竟然能够从凶手的角度思考,认识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中,“心理”的重要性。
对于伤痛,您认为它成为提高您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这或许是您对待一切人生经历的态度。伤痛提高了您的社会知名度,从而深化了您的社会责任感,为您提供了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是您对于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人生追求,让您得以化伤痛为契机。
当然,您也提到了自己的困惑。比如面对“天花板”的彷徨,不断权衡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工作之间的利弊,考虑“从医值不值得”的问题。然而,正如您所说,“通过对医学理念的思考,可以帮助我建立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也就是信仰”,您将信仰和职业结合,于是所谓的困境似乎也不再成为困境。
类似于以上我们所提到的,您对我们的启发还有太多太多。在此我们想提出以下几个由您的思考所引发的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宝贵建议。
首先,针对您多次强调的“坚定目标”,我们很想知道您是如何进行目标的确定,并且一直坚定下去的。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中有意愿学医的同学的困惑:
前几天,看到新闻头条,是刺伤您的人被判死刑缓期。我们感到一丝宽慰。同时,这作为国家的表态,一定给了许多有志于学习医学的人或在读医学生一份鼓励。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类事件还是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医闹事件的报道和“学医苦、学医累”的吐槽后,家长对于我们想学医持反对态度。对此,我们也很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我们想就这个问题寻求您的答案,请问是应该放弃这个追求,还是说服父母支持我们的选择?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我们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想针对这点请教您。
陶医生,我们无比荣幸能够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您学习。实际上,除了我们,还有更广大的学生,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将您视作榜样。您所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必定会在我们人生的重大关头与日常点滴中支持着我们。
最后,想借用您在一次访谈里所说的话,我们衷心祝愿您“永远用微笑看待这个世界,像海豚的弯弯笑眼一样”。
此致
敬礼!
北京四中高一六班
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
2021年2月15日
陶勇回信
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五位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阅读来信,让我感到像晨曦中迎面吹来一阵青草地的气息,清新、干净,里面夹杂着一些迷茫和希望获得人生答案的渴求,真诚而又直接。
看到信中的“北京四中”“高一”这些字眼,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在我们地方高中,最流行的订阅杂志就是《中学生数理化》,前几页都是“北京四中”这样的名校介绍,而且贴了很多照片。有时贴的是“天文爱好组”的同学透过望远镜看浩瀚星空,有时贴的是“微机(当时电脑被称为微机)兴趣小组”的同学编程,做出会跳会蹦的小人在屏幕上闪烁。
这本杂志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一方面用这些照片勾起了我们这种“小镇做题家”的无比敬仰和羡慕,同时又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鸡血”口号来激励我们咬牙坚持。
至于为什么我学好了数理化,却还是遇上那么倒霉的事,这本杂志没说。我觉得我可以做到“走遍天下都不怕”,靠的是另外两本书。
一本书是“笑忘书”。我是九三学社社员,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前辈严仁英教授的百岁生辰庆祝。严教授是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她曾经悲惨到在厕所里打扫卫生长达十年之久,以至于妇产科遇到疑难杂症,会说“到厕所去找严教授”。
后来,她被选为北大医院的院长,她不老老实实地坐办公室,却深入田间地头,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荒郊野外,去调查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制定并推广了围产医学,大大减少了孕产妇的死亡率,严教授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提起那段苦难,严教授说了八个字:“能吃能睡,没心没肺。”你们看,“笑对苦难”“忘掉悲伤”,把这本书学好,提升“逆商”,人生还有什么可以打败咱们的呢。
另一本书是“职业书”。我是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生老病死,或者是身体残疾和苦痛的人,或者是心理焦躁和烦闷的人,都是负面和阴影。
但这个世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往往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污泥之中,所以我也同时看到,很多一贫如洗,却还坚持劳动、不放弃治疗的人;也看到很多明知自己身患绝症,但仍然怀揣梦想、不断地进取奋斗的人;还看到很多被孤立、被误解、被伤害、遍体鳞伤但仍心无恨意,笑对人生的人。
医生的日常工作,不仅没有让我觉得厌烦,反而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
你们在信中问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确定目标并坚持,一个是要不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想,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那就是“主”“谓”“宾”的问题。主语——谁制定目标,自己还是他人,这个“他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老师,或者朋友。谓语——坚持,如何坚持制定的目标。宾语——目标/理想,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问了我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人一辈子怎么过。
我必须坦白地告诉你们,此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可以提供给你们的解题思路有两条:
第一,无论你们如何选择,一定都会有感觉自己选错的阶段,也一定会有感觉自己选对的阶段。
譬如,你们中间的两个想学医的同学,果然坚持了自己的兴趣,选择学医的话,面对背不完的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内外妇儿等知识点,你们的同学一个电话打过来,问你们有没有空吃饭逛街,你们只能对着窗外的明月长叹一声,继续埋头死背,任由黑眼圈爬上面颊,这时你们的肠子一定得往青了后悔。
但后来你们会真看到饱受病痛煎熬的患者,经过你们的妙手医治战胜病痛,这时你们会获得成就感;家中亲人因为你们的悉心专业看护而保持健康,吃“青春饭”的同学羡慕你们越老越吃香的时候,你们又会庆幸自己还是选对了。
其实,无论今天你们选择什么专业,都会存在阶段性的对错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爽,就彻底否定自己的初心。努力,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比选择更重要。
第二,判断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评价指标的设立。
像我这种理想主义者,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只是赚钱和获得名誉,应该说,理想主义的人更“贪心”,因为他们要的是内心的满足。通过“医学”这个窥镜,可以更多地体悟真情,提升心智,感受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感受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得到开阔,这种状态就会让我很满足。
但我要坦白的是,我也不能活在真空里,我也尊重世间的评价标准,只是保持平衡、没有走极端,不会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牺牲自己的理想。
其实,有选择权的我们是被人羡慕的。我有一位初中同学,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4点钟出门,先是割猪草,把家里的猪喂了,然后做饭,给弟弟和卧床的母亲把饭做好,再走十几里路去上学。
她后来高考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但是所有的学费都要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得。对她来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须比我们更考虑世间的评价标准,所以,你们有选择的苦恼,但是,更多的人有无法选择的苦恼。
《中学生数理化》上登得最多的广告,就是祛痘膏,广告之精准,可谓令人瞠目。一个清纯的台湾女生,手持绿色包装的祛痘膏,脸上干净光滑,微笑恬然,对于当时高一满脸是痘,看见镜子就闹心而又正处在那样一个需要建立外貌自信以构成异性吸引的我,简直是极大诱惑。
可惜小镇上买不到啊。所以后来我高考考得不错,也不好说是不是跟这有关系,一方面因为买不到祛痘膏而省了浪费在照镜子上的工夫,另一方面加倍努力,希望去到能买得到祛痘膏的大城市。
痛心的是,等我费尽辛苦度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生大考到了北京之后,这款祛痘膏停产了。
你们看,人生不就是这样有意思吗?
再次感谢你们的来信。希望你们的人生多一些选择的自由,同时也保持对初心的敬畏。
陶勇
于朝阳医院眼科
2021年2月18日
02
一路走来的完整的我
“瘦鸡爪笔芯”同学来信
亲爱的陶医生:
您好!
我今年15岁,是个快中考的孩子。首先祝福您的超话成立一周年快乐!如多数人一样,我在微博热搜里认识您,只不过比较晚,从看到您写的诗开始,那时候我就在想,究竟是一个多温柔的医生才会为盲人写诗呢?
前不久我刷好书推荐,发现了《目光》,还看到了一些您的采访,于是寒假我就买来看,收到书的时候就觉得24块太便宜了,您的书完全值得更贵点。
《目光》,陶勇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白马时光
您在书中说小时候有人给您起外号叫“陶猪”,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我的一些经历。来讲讲我的故事吧!我是个先天性罕见皮肤病患者,叫“蝴蝶宝贝”,医生说我是先天性表皮松解大疱症。但幸运的是,我有不放弃我的父母还有爱我的家人,我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
后来我上小学,同学们不怎么喜欢我,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变异体”,我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不觉得它是爱称,但是老师觉得我太敏感了。那时候有的同学对我指指点点,我碰到什么他们都会拿纸巾包着丢进垃圾桶。我很伤心,记得那时候我们班同学喜欢订学生奶,每天都会有同学拿奶到课室,我们班有个不太爱讲话的男孩子,有的同学说他是智障,那天那个男孩子出于好心,大课间时把学生奶拿到课室,同学们不知道是谁拿的,这时不知道哪个男生说是我拿的,很多同学马上就不愿意拿奶喝,我以为我努力学习、努力站在颁奖台上,他们就会接纳我,但我发现我错了,我也很迷茫。
六年级时,我遇到了一个温柔的英语老师,她推荐我看《奇迹男孩》,在电影院里看到奥吉大声说“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你才不觉得我是怪物”时我哭了。毕业时,那个老师给我写了留言说万物皆有裂痕,因为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只要面向阳光,阴影永远在身后。
但是我是幸运的,相比其他患者,我的手指没有粘连,不用做分指手术。当我在书中看到天赐、薇薇,他们那么坚强,我哭了,但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力量。谢谢您陶医生,谢谢您告诉我,我应该更坚定地学习,去热爱生活,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
其实看书时我也感到惋惜与愤怒,如果没有歹徒袭击,您应该能早点回家吃您母亲做的香菇米线了吧?如果没有被袭击,您一定是个很出色的医学博士。您真的很乐观,“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看《目光》这本书好像在和您聊天一样,总结起来好像一句歌词: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那才叫作意义。
对了,之前看完好书推荐就去微博,才发现您有超话,很遗憾超话发现得太晚,活动没有参与。但是也很佩服您的事迹,您支持微博粉丝,您举办活动,例如为盲人写诗,我觉得您是温柔本身。
谢谢您陶医生,谢谢您让我更坚定地拼搏,去迈向中考。fighting(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祝:
身体健康,和陶小桃一起越来越可爱。
“瘦鸡爪笔芯”同学
陶勇回信——《坚强》
“瘦鸡爪笔芯”同学:
你好!
基于我目前教育一个10岁女孩屡败屡战的现状(指陶勇医生的女儿陶小桃),其实我是毫无自信和15岁的你做有效沟通的。就在我读你的来信时,那个丫头正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你看,我慈祥温和且好声好气地和她说,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不利于消化,也告诉她我小时候绝不会在吃饭时分心看电视(当然,我没有告诉她,我小时候的黑白电视得拿手搭着天线才能出影儿,我就是想边吃饭边看电视也没戏),她却义正词严且毫不悔改地“怼”我,说我吃饭时还不应该说话呢,意思是让我闭嘴。
更要命的是,她看的既不是培养正义感的英雄动画片,也不是启发智力的自然科学片,而是一个成年人的街舞选秀节目!我一开始还以为她喜欢看舞蹈,后来发现,人头攒动的一大堆选手被淘汰的时候,能引起她的兴奋!虽然那些音乐听起来都怪怪的,手舞足蹈的动作也奇奇怪怪,但谁都能看出来,那些选手是费了很多功夫准备的,结果导师一个简单的交叉手势,选手就不得不下场离去了。每每看到这里,那丫头就会美滋滋地喝上一口橙汁,感觉像农庄老汉猛抽了一口旱烟似的,爽!如果看到有选手接二连三地被导师叫停快速淘汰,她还会美滋滋地模仿起蜡笔小新的口气:“美芽,你踩点没踩对吔……美芽,你又出局了吔……哇哈哈哈。”
晚上要睡觉前,她突然很认真地问我,那些被淘汰的人以后会怎么办?我说,我要是他们,就不放弃,下次接着报名参加。她接着问,那要是还被淘汰了会怎么办?我说,这个比赛不行,还能去参加别的更适合自己的比赛。她想了想,刨根问底地问,那要是还输了呢?直到我为这些淘汰选手提供了一个有着落的答案——当街舞老师,教别的小孩跳舞,她才放心地睡觉。
你看,我家小丫头喜欢看选手被淘汰,因为“见不得人好”是天性;但她同时又很关心那些淘汰选手的去向,总盼着他们同样也能有个好的着落,因为“同情博爱”是人性。否认天性的存在,把人都当成道德圣人去要求,结果只能是失望和受伤;而拒绝人性的培养,把自己变成仇恨自私和贪婪嫉妒的种子,结局是孤立,还有受伤。所以,我们能做的,是知天性,养人性。这是我想对你说的第一句话。
一味地忍让,会助长伤害,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前提是,先忘掉自己身体那点异常,勇敢乐观地接受自己,这样你在和人交往时,才不会变得怯懦,处处自我怀疑。这是我想对你说的第二句话。要知道,我现在的手比你差远了,年龄也比你大多了,可我一点都不在乎。因为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未来将去向哪里,我接受并欣赏一路走来的完整的我,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口水里。既然我可以,你肯定也可以。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去国外工作,孩子必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国环境里上学,妈妈担心孩子被欺负,担心她语言障碍,担心她因肤色差异被歧视。有一次,她在一旁看到女儿和一个白人小男孩说话,那个白人小男孩盛气凌人地说,我的衣服和包都是名牌,很贵的,家里花了很多钱给我买的。妈妈心里替女儿捏了一把汗,因为女儿穿的是廉价衣服,她怕孩子因此而感到自卑,在小男孩面前抬不起头来。但让她意外的是,女儿昂首挺胸,拍着书包说,我的书包是妈妈亲手给我做的,全世界只有一个,多少钱也买不到。
叔本华说过:“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所以,你就算成绩再好,也不要寄希望通过这个来获得别人的掌声和认可。“成绩”是学生时代普遍的价值标准,但这还是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自我认可。我希望有一天,就像上面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一样,你也可以发现自己其实拥有独特的“书包”。这是我想对你说的第三句话。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卑鄙的灵魂摆脱压迫后便要压迫别人。”所以,就算我们曾经受到过歧视和伤害,成年后,也要留住心底的那份善良,去帮助弱小,而不是去伤害别人来修补自己曾经的心灵裂痕。这是我想对你说的第四句话。
知道你读过《目光》以及关于我的很多东西,为了防止你对我产生过于美好的印象,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个书里没有提及的我。要知道,当主任难,当眼科主任更难,当一个年轻的眼科主任是难上加难。科里年长医生的感受,你得照顾吧;年轻医生的前途,你得考虑吧;同事的孩子读高中得了抑郁症,家中老人一个高血压,一个半身不遂,她还是离异单身,所有事得一个人扛,焦虑得几宿睡不着,这你得帮吧……总之整个科里的医、教、研、生活、健康、收入,你全都得操着心。用傅园慧的名言来说,就是“天晓得我是怎么过来的”。每到压力大到受不了的时候,我便要叫上几个近况不如意的眼科圈内好友(找那些春风得意的就是自找苦吃),坐到一个桌上,不用你开口,他们自己就死劲往外倒苦水。聚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浑身上下,那叫一个舒服……
陶勇
2021年2月17日
03
我们自己所热爱的一切
网友河北邯郸小桃子来信
陶老师:
您好!
我是来自河北邯郸的小桃子。今年上中学,正在努力考上我理想的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立志学医是经历了矛盾和一段斗争的:六年级那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部纪录片《生机无限》。刚开始,我只是抱着对内容的好奇点开了第一集,但是,慢慢地,我被纪录片中医生的医术吸引了:一次除颤,心跳骤停的病人起死回生;一次手术,走路不稳、右肢瘫痪的脑瘤患儿恢复健康……我开始对急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喜欢上了医学,最终,我被纪录片中朝阳医院急诊科的梅雪主任成功圈粉并开始确定了梦想——我要学医,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可是这个炽热的梦想刚刚萌芽,就经历了一阵狂暴雨,险些夭折。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的梦想,反对的声音也在支持中慢慢出现。家里的长辈觉得医生太辛苦,挣得的工资也不多,一直持反对意见,但这不足以对我形成阻力,毕竟我清楚,“医生”这个职业如果当作挣钱的工作做是根本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我开始怀疑是否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是在我对与医疗行业有关的事物的了解逐渐增多加深,看到医生的价值感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医闹的事件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医生这个行业的危险系数太高了,那次砍伤事件的发生更是让我心中否定的意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目光》出版了。
《目光》给了矛盾中的我莫大的鼓励,您面对那次砍伤事件的坚强和毅力深深感染了我。您在书中写道:“希望年轻的医生不要轻易放弃,想学医的孩子不要被困难吓倒,医生是极有价值感的职业,值得你们加入进来。”是的,就是这句话坚定了我的信心,经过了内心的无数斗争,我终于坚定了我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学医。
谢谢您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重拾了我的梦想。我在并不遥远的邯郸为您送上新年的祝福!“也愿我们都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一切,穷极一生。”“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蟠桃洛久儿
2021年2月23日
陶勇回信——《理想》
蟠桃洛久儿:
你好!
手写信,是一种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代的主要沟通方式。等信的时候,是期待;收信的时候,是惊喜;看信的时候,常要逐字逐句读一遍之后,又从头到尾再读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放回信封,回到家后拿出来又读几遍。那个年代,很多人有集邮的习惯;那个年代,有一种朋友叫笔友。
所以,笔友,今天读到你的手写来信,瞬间把我拉回到高考填报志愿的那个夜晚。虽然那时伤医事件的报道极少,但家人也颇为担心我是否可以经受得住“学医需要一辈子学习”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因为,那时,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期许就是考上大学,然后分配到一个好工作。高考,对于当时的很多家庭,就是奋斗的终点,而我,要不要选择一个高考之后还得继续一辈子学习的辛苦职业,这成为我们全家在那个夜晚集体讨论的焦点。
但我必须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辛勤的工作,让我有了选择梦想的权利,而和我同班的很多同学,尽管成绩优异,但在面对现实之后,他们选择了免学费甚至给生活补助的大学,而专业是否喜欢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
我必须感恩,在我填报高考志愿的年代,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我也常为我们朝阳医院眼科的年轻医生焦虑,我有责任让他们买得起房、结得了婚。
我感恩,17岁的我,的确是在选专业,而不是选就业。
今天的你,已经开始遇到了来自长辈的不理解,未来的你,还会无数次面对工作中沟通的障碍。如何有效沟通,是我们需要用很长时间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今天的你,在专业的选择上遇到了困惑,未来的你,还会无数次在治与不治、值与不值的问题上纠结彷徨。A是理想,B是现实,我们一生都要做无数个选A还是选B的选择题。
你提到,《生机无限》里急诊科医生精湛的医术让你目眩神迷、欣然神往,应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满满的成就感,谁不喜欢。现在不是都流行出门旅游和游戏打怪前先看看攻略嘛,那我就和你说说我20年来的医路攻略吧。
首先,你会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对手),就是懒惰。医科大学里,74门课,主要都是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越来越抽象。我并不认为勤奋和坚持是克服懒惰的第一动力,至少我就无法坚持长时间去做一件我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学习中获得兴趣,才能持续源源不断地前进。
人体的神奇之处,超乎我们想象,当我们由大体层面进入细胞乃至分子层面后,就在你面前打开了一个神奇世界。
其次,你会遇到的第二个大boss,就是模仿。我们从教科书、上级医师那里传承了宝贵经验,但病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而且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死守一个经验,在舒适区内久留,并不利于医术的持续进步。初期的时候,模仿是必须的,而掌握了技术和习惯模仿之后,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丢弃单纯模仿。要做“一个有数十年经验的医生”,还是做“一个经验用了数十年的医生”?
最后,第三个大boss,就是困惑。医学和医疗,是两件事。医学是一个学科,是理想的,是丰满的,是单纯的;而医疗是一种职业,是现实的,是骨感的,是复杂的。医疗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性和社会的复杂,在这个职业中会充分地体现。从满怀期待,到认清现实,再到仍充满热情,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各种各样来自内心的疑问和对现实不解的困惑。用手将冰冷的听诊器焐暖,再放到病人身上,医学就是有温度的。斯宾诺莎有句名言:“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医人的同时,我们也在医己。
选择医学作为信仰,一万句“我爱你”,不如一句“我愿意”。
祝未来的你医路“开挂”。
陶勇
原标题:《陶勇医生的“笑忘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