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点心理学:完美主义是一种强迫性人格?

2022-01-06 2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心理学不是高大上而脱离实际的理论,而是为人们释疑解惑,是通往人们内心的钥匙。有时,我们作判断需要依靠经验,有时则需要一些指导性的理论。

有了这些理论,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或者至少避免了心理疑惑。今天为您带来《感受的分析》,本书既是一部学术著作,又是一本心理临床工作指导手册,对于心理学爱好者了解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等心理现象亦有裨益。

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文丨《感受的分析》

完美主义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它的典型表现是:(1)做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之前,头脑中总会产生完美的期望或计划,这些期望和计划往往超出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这种完美期望是冲动性的,强迫性人格者常常被完美冲动所驱使。(2)在做事的过程中,强迫性人格者也会表现得过于谨慎和仔细,以至于牺牲效率;在完成或接近于任务完成时,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还很不好,对其中一些并不重要的缺点过分在意,反复进行不必要的修改,以至于拖延了时间。这是困扰强迫性人格者的另一种情绪模式——不完美焦虑。

对完美的欣赏与追求是人类普遍的动机。但人们一般不会因为这种诉求而大受困扰。人类虽然喜爱完美的事物,不喜欢有缺陷之物,却也能够“退而求其次”。不过几乎所有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都会表现得有点“完美主义”。例如,当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买一辆名贵的车,或者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往往难免吹毛求疵。然而我们称之为“完美主义者”的个体,他们对于完美的欣赏与追求是异乎寻常的,甚至对生活中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也要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对于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就更视完美为生命。

当然,没有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追求完美——即便那些被贴上“完美主义”标签的人。也没有人不曾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即便那些似乎最随和、最得过且过的。时时处处皆追求完美是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也能够对某些不完美不甚介意。

完美主义者的执着,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对事物的完美有着高于他人的敏感性(尽管这可能是一个因素),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非同平常的兴奋-紧张状态。事物在完美主义者头脑中唤起的不完美感,进一步激发了更为深层和强烈的不安全感。对事物的完美想象叠加了高强度的热动机(例如,夸大的成就动机)。

非完美主义者在压力情境中表现出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完美主义者的对完美的执着都是由于动机叠加而发生的。

强迫性人格障碍特征

尽管“完美主义者”与“强迫性人格者”是两个高度相关与重叠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并非没有区别。首先,“完美主义者”不是一个严格的诊断学术语,而是一个日常用语。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系列心理学者对“完美主义”概念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测量,发现这个概念可以大致分成“消极完美主义”和“积极完美主义”两类。而“消极完美主义”是日常用语中“完美主义”的最主要含义。积极完美主义表现为追求卓越,某些人所说的“完美主义”其实是指这种人格特质。

某些学者认为追求完美和追求卓越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积极完美主义者追求卓越,表现为高自尊、高行动力和高自信,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追求卓越者常常表现出他们追求完美的一面,完美主义者也往往表现出追求卓越的一面。虽然追求卓越的动机并不必然导致完美主义,但也常常强化这种倾向,尤其当追求卓越者把完美视作卓越的标志的时候。就笔者的临床经验而言,完美主义者中的绝大多数,既追求完美,又害怕不完美。笔者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和《积极完美主义问卷》(ZPPQ)对大学生人群进行施测,发现完美主义者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上的得分极高,在《积极完美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也大大高于平均分。这说明完美主义者受到期望完美(完美冲动)和担心不完美(不完美焦虑)这两种动机的驱使。前者是趋获动机,后者是消避动机。此两种动机也是互相强化和转化的。

作者简介

訾(zī)非,男,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至1996年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至2003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和佐治亚大学求学,2003年5月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豆瓣评分8.4!

当当超700条好评

感受的分析

书号:978751173217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次系统介绍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的著作。作者阐释了强迫性人格结构理论,解释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技术,分析了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涉及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工作。作者把精神分析与东方的正念技术(mindfulness)相结合,融入了认知—行为、叙事和人本主义等疗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治疗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种整合的、生态的治疗模式,并提出动机组合、施惠偏差、良知勇气、人格结构的三条发展线等概念,概括了四极自恋式人格结构模型,把夸大自体与渺小化自体、神化他者与魔化他者的四极对立冲突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失衡视作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核心因素,并探索了感受解析、内感体察、感受转化、感受释梦等咨询与治疗技术。

原标题:《读点心理学:完美主义是一种强迫性人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