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产地|莫干黄芽能否成为特色小镇的品牌
近年,浙江莫干山因以“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集聚化发展而一时名噪天下。随之而来,是德清县莫干山镇在多年沉寂后的快速发展,例如,竹制品(竹艺品)、早园笋、土菜肴、茶叶(莫干黄芽)等地方土特产,各类以文创为旗号的产品,以及休闲农业种植采摘和体验等业态纷纷活跃开来。土特产的魅力在于可以扎根于“土”,即特定的地方空间。 “特产”的繁荣振兴及其维系,常常内嵌于“特产地”的整体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如今,地方政府和市场力量正在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莫干小镇”,以推进当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小镇”建设蔚成风气的时代,“莫干小镇”何以葆其特色?
“莫干黄芽”是怎样的茶
莫干黄芽是中国特有黄茶的一种,始自晋代,与唐时期陆羽《茶经》撰写有关联,而“浙,莫干山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宋《天池记》),因其产于“清凉世界”莫干山,常含有嫩黄白毫芽尖,遂得此名。莫干山植被茂密,群峰环抱,常年云雾笼罩,空气湿润;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土质多酸性灰、黄壤,腐殖质丰富,适宜茶叶生产。不过,“偌大的莫干山,并非各山之茶皆可制莫干黄芽,唯横岭、梅皋坞、碧坞龙潭顶等几处海拔六百米以上乃出产,集八万多个嫩芽方合一公斤茶”(朱炜《莫干茶史》)。
但是,在品种繁多的中国名茶中,莫干黄芽一度不被外人所知。改革开放以来,莫干黄芽产区茶园面积约1万余亩,干茶年产量一般100多吨。如今,莫干黄芽已成为浙江省首批名茶之一,也是德清县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商标。莫干黄芽已经成为莫干山镇主要高档旅游产品,成为莫干山区旅游产业和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2015年,全区莫干黄芽总产达到116吨,产值8650万元。每年清明前后,普通莫干黄芽的批发价(斤)通常需要600元起,精品则需要1000元起。
莫干黄芽(图片来自网络)“莫干小镇”的空间发展和变迁
“莫干小镇”与行政区划层面的“莫干山镇”有重叠,而现有莫干山镇实际上是一个“新莫干山镇”。莫干山位于德清县西部,往往被德清人称之为“西部山区”,原来包括旧莫干山镇、筏头乡、南路乡等乡镇,在2016年元月合并为现有的新莫干山镇。而在2016年10月,新莫干山镇顺利晋级国家级首批“特色小镇”序列。
新莫干山镇囊括了原莫干山区全部乡镇,区域面积185.77平方公里,距县城中心约25-85分钟车程。有户籍人口3.1万人,常住人口3.1万人,共计1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其中两个居民区在村镇交接处,另一个在山上的景区里。
据莫干山镇旅办工作人员介绍,18个行政村基本都有民宿业。目前,莫干乡村(民宿)旅游已纳入德清县整体规划(参阅《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2020)》、德清县《民宿创办手册(2015)》、《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而齐心协力打造一个适应于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莫干小镇”则成为当地政府、资本市场和民间的一个共识,至于小镇的具体“特色”内涵,尚在探索中,目前大致有“民国风情”、“裸心休闲”等版本。
实际上,受益于近年以民宿为主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等因素,整个莫干山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仅从城乡规划角度的“空间”而论,已经出现了三重变迁。
第一重变迁体现在物质空间上,数百家各类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分布在莫干山村的各个角落。如今,山里山外大凡景致好一点地方,几乎已经被“分割”完毕了。空间由生活的场所变成了牟利的商品,也使得自然空间成为资本增值的载体与介质。原本免费开放的莫干山野,已经出现从“公共地”沦为“私有地”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莫干山区的绿色开放空间与“私有公共空间”之间冲突隐患已经存在。其次是要素资本型空间的变迁。随着休闲旅游业的成长,各路资本纷踏至来,尤其是大型外来资本(包括外国资本),其中自然也带有管理理念、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本、政府、村民(村落),在此过程中均有盈利。最后一重变迁则是社会关系的重新建构。如美国空间理论学家爱德华·索亚所言,器物性空间资本化的过程也是特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行动主体的人及其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空间。
上述的空间变迁也体现在莫干黄芽茶产业和茶文化之间。茶消费得到极大的拉动,甚至成为一种品味的再创造,这是因为茶文化往往还代表着儒雅、清隽、自然、雅致等寓意。对于莫干民宿最主要的顾客--长三角忙碌的都市人群而言,忙里抽闲到景致清幽的莫干山品味一杯好茶并“山居”几天,不只是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践行,还是自我身份标识的一种有效呈现。而为了标明“致力于慢生活或品质生活的缔造”,一些莫干民宿相继安排有“品茗”这一环节。在另外一些民宿,还设置有茶艺、茶道演示或培训,阅读沙龙,及小型艺术展等活动,如称之为“往来无蓝领,谈笑有金领(白领)”,估计也不为过。
莫干黄芽的再造
2013年以来的三年,莫干山茶农增收3180万元,人均增收2890元。茶消费及其推广是一种融合新旧元素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再造。最近十余年,莫干黄芽市场的快速开拓,则受益于莫干山区产业形态的变迁,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
莫干山有很多主打茶文化与民宿消费相结合,装饰更具时尚现代感的民宿类型,其茶室可能由原废弃的蚕厂房改建而成,并已经自主开发出个性茶具、个性书签、特定内涵明信片,以及茶品包装等茶消费衍生产品。而群落化的莫干民宿店铺及其客人群体,正是莫干黄芽的重要主顾。另外,也出现了很多茶相关的活动。例如,已经举办了八届的“莫干黄芽茶王赛”的开设时间,与当地民宿产业兴起之时颇为接近。其他活动还有“莫干清凉茶会”、“中国十佳茶旅路线”和“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评比参与等。
但是,地方空间里茶和茶厂投资经营者、民宿投资经营者、村民、外来者(游客、创客等)等利益关联者关系而言,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并不深入。尤其是缺失与本地村民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各人各扫门前雪”情形居多数。对于民宿经营者而言,无论他们是资本型、情怀型、创客型,或兼而有之类型,若想在莫干山区长期发展下去,需要考虑如何与本地村民建立深度联系。比如,可以尝试学习和探索,怎样把自己投入到与当地人的关系中,而不单是与政府官员,地方管理人员,还包括与贩夫走卒,村野乡民等三教九流人员,相互之间如何进行平等交流。如果不能和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建立深入的联系,不论是情怀、理想、还是资本运作,都可能化作浮云而飘逝。
莫干山茶叶基地(图片来自德清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色小镇”的品牌
未来,莫干黄芽能否成为莫干“特色小镇”地标品牌的代表之一呢?要想成为地标品牌还需要政府、市场和民间等多重力量的协调共进,包括但不局限于经济产业的促进和发展,还关涉到区域文化价值的融合、群体利益关系沟通、生态修复等。
而如从社会学“地域活化”视角去审视,未来“特色小镇”的品牌塑造,宜不主张一味开发,只追求利润和效率,而是在于培育爱护乡土的力量。台湾大学城乡所元老王鸿楷老师认为,关注“空间与家园的营造乃是凝聚社区意识、重塑地方认同的重要议题与过程”,构建发展出可以兼顾各方利益的良性社会关系网络。而这种良性的社会关系需要借助特定介质去联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那些可同时融合新、旧元素的“传统”物品或方式。
具体到莫干山区的发展转型而言,莫干黄芽茶能否成为连接本地人和外来人的纽带,进而发展成为良性社会关系的“特色小镇”品牌?这取决于国家(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如何进一步结合去推广莫干黄芽产业,能否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推广,这种推广不局限于一时的经济收益,而是着力于拓展茶消费背后的社会文化效应。而莫干茶文化与当地民宿消费如何进一步结合,提升二者融合后的文化附加值和产业附加值等等。
总而言之,专注于产业发展是一种定位,而置于上述“三重空间”视野下兼顾特定地域的生态保育、产业重塑、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向度的整体活化,又是另外一种定位。进入新常态时期,除了要关注经济发展,更要关注对应的社会改良。这要看地方政府(莫干山镇和德清县)如何去权衡和取舍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