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李白写诗的地方,芜湖扛起“中国唯一”

2022-01-05 12: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仙李白的这首《望天门山》几乎人人皆知,诗中描绘的雄伟壮丽的天门山就在芜湖。而中国唯一的渔文化博物馆项目也在此启动。

不久的将来,李白笔下的天门山风景区将出现一座以中国淡水鱼文化为特色,集科普、收藏研究、娱乐性于一体的“渔文化”主题综合性渔文化博物馆。

▲芜湖滨江。郑远/图

长江生物完整性

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源头,几千年来人们渔猎而生。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多种人为干扰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已经严重衰退。有数据显示:长江渔业资源丰富,1954年捕捞产量达42.7万吨。2010年后长江干流每年捕捞量不足10万吨,不到全国淡水产品总量的0.15%。

上世纪60年代,长江干流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在1000亿尾左右(1964年1076.0亿尾,1965年1291.3亿尾),其中最大的宜昌产卵场产卵规模1964年77.4亿尾,1965年83.4亿尾。

2005-2012年宜昌产卵场年均产卵规模2.48亿尾。

 著名的长江“三鲜”极度濒危甚至绝迹……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十年禁捕之前,芜湖渔民捕上来的江蟹越来越小。张申尚/图

“渔文化”面临断代 

芜湖主动“挑大梁”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全面禁捕,11.1万艘渔船和23.1万渔民退捕上岸。

 

 十年禁渔,这意味着诗人笔下的“一叶扁舟”、“渔舟唱晚”等美好的长江劳作场景也随之消失,绵延数千年的丰富璀璨的“长江渔文化”(渔船、渔具、渔法、渔技、渔俗等等),同样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

 

▲芜湖市湾沚区西河古镇举行鱼鹰捕鱼表演。

长江禁渔,璀璨的“长江渔文化”也要得到保护!芜湖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长江大保护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大事,但千年的渔文化传承亦不能断。传承是最好的保护,既是给散落的长江渔文化“安家”,留下独特的历史回忆,更是从另外的层面让长江大保护政策深入人心。

 

▲长江芜湖段多次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安徽芜湖,这座拥有2500余年悠久历史的沿江城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渔业生产发达,渔文化早已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并根植于人们的基因里。

▲芜湖地标性建筑之一——临江桥。杨大伟/图

芜湖向来“敢为天下先”,有想法有作为:从改革名片“傻子瓜子”,到驰骋天下的奇瑞汽车、世界500强的海螺水泥,一次次创新实践让芜湖勇立时代潮头;从国内领先的第四代主题乐园方特,让 “欢乐城市”成为芜湖名片,到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三只松鼠”横空出世,无不与创新芜湖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再一次,芜湖这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桥头堡”城市,以时不我待、真抓实干的精神,快速拿出可行性方案,决定以博物馆的形式,讲好长江渔文化故事、传播长江文明声音、展示长江文化带形象。

▲长江芜湖段多次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渔文化博物馆

获高度评价

2021年12月10日,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用地面积34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渔业史与渔文化历史陈列”“长江流域渔民与渔村文化陈列”“长江流域传统渔船、渔具与渔法展” “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展”“长江十年禁渔与生态文明展”五个常设展区,还有“稻鱼鸭复合体验区”“生态体验区”等互动体验区。

 

▲芜湖天门山景区。

“建设中国渔文化博物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芜湖能够主动做这件事,说明芜湖上到政府下到群众都对长江渔文化、长江大保护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既有创意又有高执行率,未来我还会去参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庆说。

▲芜湖滨江。郑远/图

“沿江这么多省市,芜湖主动做起‘渔文化’传承保护这件事,说明芜湖的决策者们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原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说,当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都有,唯独没有专门的渔文化博物馆,这是很遗憾的事。芜湖要将渔文化博物馆运营与城市旅游、文化有效整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学生来上一堂文化课、生物课,让博物馆“活”起来,将其打造成一张特殊的芜湖名片。

▍记者:李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