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做学生的“活教材”,扬州大学涌现一批“魅力型”思政教师

吴锡平 李超/中国青年报
2017-02-09 12:54
教育家 >
字号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当扬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唐勤在“毛概”课上用10秒钟时间,把这段邓小平同志1979年答日本时任首相大平正芳的内容朗声背诵出来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近些年,扬州大学开展研究型教学,精心打造优质思政课,涌现了一批像唐勤这样的“魅力型”思政教师,他们的课堂既“实”又“活”,不仅赢得了笑声、掌声,更有赞叹声,学生不仅“抬头率”高,“点头率”也高。

“秀”经典:做学生的“活教材”

这些年来,唐勤每节课必“秀”的经典论述背诵环节总会让课堂掀起一个高潮。计算背诵的用时和校对内容的准确成了学生们最爱干的两件事。

“课堂上,把原著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不仅讲述了知识要点,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在唐勤看来,背诵原著和对照书本念完全不同。

从教30年,他把《论十大关系》《为人民服务》等经典篇章背得滚瓜烂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足功课是上好思政课的黄金通道。对原著的熟稔,是我平时在备课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唐勤说。

除了有背诵原著的“超级大脑”,从1986年开始,唐勤还坚持用剪报的形式备课。近30年里,他积累了上百万字的剪报资料。这成为他授课内容的一个“活水之源”。“我希望用自己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他说。

学生林劲说:“在唐老师的课堂上,甚至可以看到我们出生之前的报纸,这让我们特别感兴趣,也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被认为是思政课里难啃的骨头,但扬州大学老师张扣林偏偏将这块硬骨头“炖”得入口即化。“思政课是具有科学性的,讲究以理服人。怎么样才能以理服人?只有我们自己认真钻研理论,研究教材,把理论和教材‘煮透’,才能更让人信服。”他说。

一名大四学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藏书轶事”。2016年愚人节,学生跟张扣林开了一个玩笑,想检验一下老师对课本到底有多熟悉?几个同学偷偷把他的教材藏了起来。上课后,寻书不得的张老师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授课内容没有任何差错。这个桥段传开后,很多同学成了张扣林的粉丝。

张扣林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尤其是思政教育一线的老师,更要有个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形象。要走进学生中间,把自己当做‘活教材’。”

活课堂:动起来,更精彩

前不久,扬州大学老师魏吉华的学生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使用最多的一个表情包就是魏老师在课堂上“侧耳倾听”的样子,下面配了句“你大声告诉我”,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有什么想法请大声告诉我!”这是魏吉华上课时的口头禅,他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甚至可以随时打断自己。“只有互动起来,参与进来,课堂才不枯燥,学生才有获得感。”他说。

讨论课是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把教材章节拆分为若干专题,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提出观点和见解,相互讨论。学生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他却站在一旁心里“偷着乐”:“争得厉害,说明学生思考得深,有思考,就会有所得。”

下课后,他也和学生打得火热,经常带他们参加社会调查和实习。

“我们很喜欢魏老师,他的声音浑厚有磁性,平时微信上请教问题,魏老师总会耐心地用语音解答。”魏吉华“法学概论”课的学生李明洋说,“魏老师会推荐我们看一些法制类电视节目,让我们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树立法治意识,学院里同学都喊他男神。”

魏吉华说:“95后富有朝气,要尊重和引导他们,通过交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想内化于心,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巩固。”

“案例控”:用本土案例增强代入感

吴林斌是思政课堂上地道的“扬州学派”,他上课有一个“妙招”,就是从本土风物人情库中“淘”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

研二学生谢忠鹏至今对2015年的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记忆犹新。在那堂课上,5位“扬州好人”集体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热泪盈眶,道德之美让我们内心充满崇敬。”谢忠鹏说。

“让有理想的人说理想,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扬州好人’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教材’。道德模范现身课堂,让习惯于批判性思维、习惯于数字化生活的大学生感到震撼。”吴林斌道出了请“扬州好人”进课堂的初衷。

在担任扬州市总工会、妇联的兼职“义工教授”,参加地方媒体组织的咨询活动等过程中,吴林斌搜集了大量扬州本土思政教育素材:“大学所在的城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活素材库’,在课堂上使用本土案例,学生的代入感会更强。”

他还拿出1个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打工家教等活动中体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思想和身体同时在路上。

“让思政课回到学生的身边,说学生身边的人、讲学生身边的事,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才能让学生把思政课当成‘自己人’。”吴林斌说。

(原题为:《扬州大学思政课向课堂要“点头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