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孕产妇“夺命魔咒”或破解:南京妇产科专家找到妊高症新病因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实习生 朱文静
2017-02-09 10:31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2016年初,中科院怀孕女博士生杨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猝死。中科院、北医三院、中国医师协会各发声明,引起舆论关注。杨冰所患的一种名为“子痫前期”(也称“妊高症”)的病症,也因此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线。

子痫前期,多是孕妇在妊娠 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发病率在5%-10%左右。作为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它被称为产科的“夺命魔咒”,在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高居第二位。

百年研究,仍不清晰发病机理

之所以称之为“魔咒”,在于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确。

作为一种古老病种,对“子痫前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们一直突破无几,病因、病机仍然不明。

一直到2005年,“两阶段理论”的提出,才让人们对该病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该病种研究的鼻祖——剑桥大学教授Christopher W.G. Redman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病理生理变化形成阶段,发生在局部,也就是在胎盘发病;第二阶段为器官受损阶段,由胎盘走向全身,各种临床征象发生。

据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胡娅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在胎盘局部发病,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盘浅着床”,即胎盘胎儿供血不足,无法促进胎儿生长发育。“通俗的理解是,怀孕的时候,将来发育成胎儿的滋养细胞无法完成子宫螺旋动脉的重塑,不能形成粗管径大血流量的血管,就没有足够的血液灌流进入胎盘的胎儿,生长发育自然受限。”

第二阶段则是在妊娠中晚期,全身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主要表现在血压升高,肾脏损害,肝脏损害等等,由此会造成心肌负荷增加、心衰、肺水肿等各种各样严重的器官损害。

CD81分子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

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如此,但人们却无能为力。

“当你面临临床上的一种束手无策时,作为医生,你会感到一种责任,去努力攻破它。”胡娅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南京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团队多年来将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作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我们一直在寻找,究竟是什么东西把这两个阶段串在一起?”胡娅莉说,目前大家普遍的看法是:胎盘释放的某种东西引起“全身内皮细胞激活”,干扰内皮功能,进而引起全身各器官反应。“但这种东西是什么,全世界的母胎医学工作者可谓是遍寻而不得”。

但如今,这一“夺命魔咒”有望得到破解。

据胡娅莉教授介绍,她的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与一个叫CD81的分子高度相关。CD81分子在滋养细胞高表达,导致了“胎盘浅着床”,释放到全身后引起“全身内皮细胞激活”。

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CD81是否或如何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CD81分子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据胡娅莉教授介绍,相关研究结果于2月6日发表在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p-regulation of CD81 inhibits cytotrophoblast invasion and mediates maternal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in preeclampsia”。

 这一成果在载体动物的身上得到了证实。胡娅莉教授团队进行了整体动物验证实验,在大鼠孕期的第5天,通过尾静脉向其体内注入一定量的CD81病毒,大鼠随即出现了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的现象。将其胎盘切片与正常怀孕大鼠的胎盘切片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注入CD81病毒的大鼠子宫血管口径小,说明其还出现了胎盘形成不良。

“完全模拟了人类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论文第一作者沈莉、刁振宇博士说。

“可以说,这是这么多年来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一次重要进展。”胡娅莉教授表示,找到CD81分子是第一步,接下来团队的研究方向是,明确CD81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这将带来两大潜在的临床意义,” 胡娅莉教授说,“一是看该分子能否成为预测指标,为尽早干预提供帮助。二是看其能否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研究曾屡遇挫折

事实上,这一研究成果也颇具现实意义。

去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大龄甚至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而在引起子痫前期的诸多原因中,高龄是一项独立高危因素。

据公开报道,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半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胡娅莉教授说,在这个世界性的“夺命魔咒”下,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实属不易。

“我们走了太多弯路,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据她介绍,这篇论文其实是第一作者沈莉的南京医科大学博士论文,由于子痫前期研究众所周知的难度,沈莉迟迟未能博士毕业,“她从硕士就开始做这个研究,博士也依然在做。面对这种毕不了业的学业压力和团队研究压力,她一直没有放弃,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们科研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那种韧性和坚持。”

同时还是江苏省人大代表的胡娅莉教授为此呼吁,学术界应当有宽松的研究环境,不要急功近利,以论文多少来论英雄。同时,胡教授勉励学医的同学要沉得下心,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坚持到最后,千万不要丧失信心。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