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雷刷屏,也许你只是被社交媒介和议题设置绑架了

阿水
2017-02-08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歌手》现场,赵雷。  东方IC 图

这几日,你有没有也被民谣歌手赵雷刷屏了朋友圈?

从踢馆《歌手》之后的数小时开始发酵,此后的两三天达到峰值。对于爱拿《歌手》做文章的媒体们来说,不提轻松成为第二名的“黑马”赵雷,可以直接算作漏选题。

媒体/自媒体们全力助推,用户也纷纷买账。本就喜欢民谣的不必说,哪怕之前从未听说过赵雷的,也挺愿意分享,以显示自己“正在参与”,表明态度。

赵雷火了。但是说句得罪人的话,赵雷的火也许并非因为音乐和表演的出众,而是很多因素导致的结果。细数他往事和作品的文章已经够多,不如一起来讨论,到底是什么让赵雷刷了你的屏?这种刷屏是虚假繁荣,昙花一现,还是其他?

2013年,合肥,赵雷演出。  微博@酷之头 图

1

赵雷不是新人了。31岁的赵雷17岁开始唱歌,唱过西藏、云南,从北京唱到上海。七年前参加“快男”被淘汰过,三年前的《中国好歌曲》上,他的《画》唱了第一小节就让刘欢转身。从《赵小雷》(2011)、《吉姆餐厅》(2014)到《无法长大》(2016),赵雷有作品。《无法长大》的全网销量超过20万,成为独立音乐界的又一个爆款。

他有年轻的粉丝基础。尽管他们此前默默,把赵雷当作“秘密花园”一样珍藏,在知乎上不够自信地发起“赵雷现在有没有火起来?”“为何赵雷没火起来?李志真的比赵雷强很多吗?”等问题。但是一旦他走上大众舞台,成为媒体热点,扬眉吐气性质的转发是可以被预期的。

更加能被预期的,是赵雷被置于《歌手》节目剧本的特定角色所引发的必然效应。

在《歌手》的舞台上,参赛歌手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一线和二三线,年长和年轻,内地、港台及海外,商业和独立,当红和过气,熟脸和生面孔,一样不少。各角色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负责撩动情怀,使人开眼,制造话题,平衡一味拼技巧的……

《歌手》现场,林忆莲。

其中最讨巧的,一是有实力的资深派,二是唱功惊人的陌生“黑马”,三就是清淡朴实的独立音乐人。这三个角色,前二者给了林忆莲、杜丽莎和迪玛希,第三个则给了赵雷。

《歌手》现场,迪玛希。

当别的角色都在展示华丽的羽毛,赵雷的角色负责予人耳目清凉之感。在电视舞台上,此前的独立音乐人选手,包括李健担任的都是这个角色。他们有故事,有阅历,不做作,颇具人格魅力。与舞台上的其他歌手相比,他们首先是真实的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表演者。

这种特质极易让观众由“哇,唱得太棒了!”的欣赏迅速转变为“哇,他/她好有故事,他/她唱的就是我的故事”的代入感。

赵雷的刷屏,说明这种经典配置再次成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将继续成为电视歌唱类节目的法宝。

他的角色,换成陈鸿宇、何大河、陈粒,或者老一辈、名声不显的民谣歌手相信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

刷屏中,比较有趣的是那些甚至没有听说过赵雷,也未必真的很喜欢他却转发点赞的用户。

《见字如面》,林更新读信。

自媒体社交媒介的两大功效——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中,表达自我的功效正在不断膨胀,获取信息的功能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骗了我们。

不仅赵雷,还有最近的读信和背诗词节目在社交媒介上的火热,造成了一种错觉——大家都爱清淡、古雅、有内涵的东西,厌弃粗俗和浮夸的内容。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未必。营销内容、八卦、自恋以及各种刺激眼球的内容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所谓缺啥补啥,即使不是真的热爱,为了表达与众不同,跟随更“高雅”的文化,也应该转发或者抒发对赵雷、古诗词以及鸿雁传书的赞许。

在自媒体平台,个体被扁平为他/她发布的内容。在社交媒介面前,你发布什么内容,几乎是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的唯一方式。

《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

即使生活中的你从来不读古诗词,不写信,不听民谣,只要转发,就会产生“我在别人眼中也是有文化有品位”的幻觉。

更何况,在没有更好的自我标榜的情况下,转发和点赞这类内容,是最低成本却又最为便捷的方式,用户甚至不用读完这篇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清流”也会形成意见绑架,比如赵雷。你可以对赵雷无动于衷,但如果你批评他,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骂“没眼光”。更甚的是:“听不惯就不要听,借此蹭热点算什么好汉”的绝杀。

因此批评声如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就干脆收声。一边倒的赞美式刷屏由此形成。

《中国好歌曲》现场,赵雷。

2

那么,赵雷的刷屏是虚假繁荣,还是真有其事?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哪个答案,赵雷离自己的梦想又更近了。

赵雷是个有理想的可爱青年。曾经他的梦想是骑着摩托车巡演,2012年他实现了,完成了“十个轮子上的民谣之路”全国巡演。2014年参加《中国好歌曲》之后,次年11月他的首场北京个唱2500张票很快售罄,并启动全国巡演。

如今,赵雷的全国巡演即将再次启航,据说内场票已炒至千元。

一部分的人一定是因为被他的音乐打动,但总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他那么红,大家都在听他的歌,我也要去听一下。”

社交媒体是会骗人的。发现了吗,如今的我们不再通过购买杂志和报纸来获取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上自己喜欢的网站和论坛的习惯,而是被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喂饱。

在信息的获取中,我们自我过滤,滤去不喜欢的人和他们发布的内容。硅谷的技术宅们又通过日益精密的算法为我们选择爱看的内容。最终的结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森林里的一片叶子。

因此我们无法判断这种刷屏的真实影响力,但一点值得警醒:我们看到的繁荣,可能只是泡沫。

泡沫带给我们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为我们带来被别人点赞激发的多巴胺,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当大部分的媒体/自媒体都在掘地三尺亲爱的赵雷,用户们被投喂以同质的“饲料”,森林快要看不见了。

赵雷“十个轮子上的民谣之路”巡演上海站海报

3

当社交媒体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异议的声音被掩盖,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赵雷是非常优秀的民谣歌手,可以代表中国独立音乐的高水准。

大家有一个倾向,听歌重词意,看歌手重故事。人戏不分,人文因素和人格魅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这个传统有利有弊,当然不全是坏的。

好处不用说,坏处也挺明显——仅关注人文,会忽略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更美好的地方。

赵雷同学,人朴实,阅历丰富,不忘初心。他的音乐怀旧,人也念旧。歌里的温情,脉脉看顾过去;漫长的青春,迟迟不愿谢幕。他的歌和人融为一体,是八零后一代迷茫、疲惫又愿意有所坚持的写照。

他的音乐能够引起共鸣,但就音乐整体来说仍不够优秀,很难隽永。

尽管歌曲的音乐性、词的水准,乃至表演方式都没有标准,但是否出色,仍有门槛。

赵雷的音乐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民谣和诗歌的重现,一颗心是真的,但水准普通,出了大学会发现世界还很广阔。

有人喜欢的音乐有存在的意义,但有人喜欢不代表优秀,也许只是折射出喜欢的人平凡的一面。

艺术难道不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吗?如果仅仅停留在“引起共鸣,勾人眼泪”的程度,让人怀念一座城,一个人,一种情绪,没有更好的追求,那么这种审美很可能是平庸的。

赵雷踢馆的一场,杜丽莎唱了一首《Vincent》。

杜丽莎唱得很好,远远好过当晚舞台上的大部分歌手。歌里有一句,“They would not listen/they did not know how/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梵高太美,这个世界容不下这样的美丽。

梵高作品《星空》

当晚,杜丽莎排名第七,赵雷第二。

为唱歌排名次本就是为娱乐大众的游戏,但其中仍能看出人心所向。

被社交媒介切割了时间和精力,又忙于寻求认同,便很可能陷入窠臼,这是很可惜的。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